红旗映秋浦

2021-10-27 08:19
党史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特委苏区县委

安徽省池州市,简称池,别名秋浦,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截至2019年,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这里风景优美,秋浦河纵贯其境,九华山雄峙其中,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这里也是革命老區,红色基因代代赓续。自1928年秋冬凌霄等人在此成立党组织后,革命红旗从此辉映秋浦两岸、九华南北。

艰辛开荒

大革命失败后,一批在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的池州籍和外省籍的共产党员,几经辗转相继来到池州,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的组织。

1927年四五月间,湖北黄梅籍中共早期党员曹风山,因所参与的农民起义失败辗转来到青阳北乡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当年下半年,先后发展李炳辉、桂西元、易楚青、陈清泉、黄正旺等人入党,并成立党小组。到年底,又成立另外3个党小组。1928年秋,在这4个党小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青阳北乡支部,曹风山任书记。他们一面秘密发展党的组织,一面组织农民抗租抗息,与当地地主豪绅展开斗争。1928年下半年,国民党青阳党部组织清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北乡支部被迫停止活动。

1928年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生、共产党员凌霄由于身份暴露,奉命从广州秘密返回故乡贵池。六七月间,他与先期从广州回乡的孙佐华相约,同赴安庆找到党的组织。根据党组织指示,他们旋即联系到从武昌、上海、北平、汉口等地先后回原籍的洪人英、刘恩选、吴锦江以及流坡矶小学教员洪久儒等共产党员。这年冬天,凌霄等人来到县城东郊流坡矶的洪久儒家,在洪家创办的流坡矶小学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贵池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贵池特支,由凌霄任书记。特支始属中共怀宁县委领导,1929年6月以后隶属中共安庆中心县委。贵池特支成立后,领导了馒头山煤矿工运区罢工、白洋等农运区抗租抗税等斗争,党的组织也不断得到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党组织在池州各地日渐壮大。

自1930年8月到1931年4月间,中共皖北特别行动委员会、皖北特委和安庆中心县委先后派员,到贵池、青阳、石埭等县发展和恢复一批党的组织。其中1930年8月在中共贵池特支基础上创建的中共贵池县委是池州最早建立的县委,隶属安庆中心县委领导,辖城关、馒头、白洋、梅埂4个区委。

由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所管辖的屯溪(徽州)巡视区,包括贵池、东流、秋浦、石埭、青阳诸县。自1930年9月始,曾经参与领导请水寨起义的潜山、岳西、太湖县的一大批共产党员陆续转移到贵秋东地区,之后,在芜湖中心县委领导下,先后建立起贵池、秋浦等县委和许多基层组织。1931年11月,芜湖中心县委在秋浦建立中共徽州工委,统一指导包括贵、秋、东、石地区党的工作。1932年2月,芜湖中心县委还指导建立了中共贵秋东县委。

1932年11月,由于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遭破坏,徽州工委转而归方志敏任书记的闽浙赣省委管辖。同年冬,改称为中共皖南特委。从1933年1月起,遵照闽浙赣省委制定的“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战略方针,皖南特委领导石青太中心县委、太平中心县委和贵秋东中心县委,开辟了包括石埭、贵池等县在内的皖南苏区。同时,中共江边特委也领导了这一地区的开辟工作。这一时期,青阳县委、石埭县委、贵池县委和一批基层组织纷纷建立。另外,自1934年3月开始,中共赣北特委、中共皖赣特委(又称皖赣分区委),先后开辟包括东流、秋浦等县在内的皖赣新苏区。在此期间,建立东流县委、秋浦县委和一批基层组织,并由中共彭泽中心县委指导东流县委工作。两个新苏区的开辟,使广大贵秋东地区成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湖北黄梅籍共产党员岳子樵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政府追捕来到青阳陵阳镇谋生,在此发展了一批党员。1934年春,与上海中央局取得联系,获批成立皖南工委,其基层组织分布在青阳、太平、石埭、泾县、南陵、铜陵及芜湖市码头。1935年,工委被破坏,岳子樵牺牲。

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失利后,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始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皖南苏区自柯村(在黄山市黟县境内)失陷后,贵秋东地区党组织也遭受严重破坏,大都停止活动。皖赣苏区于1934年12月初遭受重兵“清剿”,党政军机关从江西省浮梁程家山迁到秋浦大板,不久在这里恢复祁秋贵、贵秋东两个中心县委和许多基层组织。在此基础上,于1935年6月在秋浦县高山地区(今东至县洋湖镇)建立中共江南特委及其下属的贵秋、贵东、贵祁县委。

红旗辉映

1932年至1935年,池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多次武装暴动。

1930年下半年,请水寨起义失利后,一批共产党员转移到皖南地区。先后来到秋浦县的有李鸿鸣、金步蟾、汪清流等10余人,他们以教书、行医、经商等为掩护,发展党员,建立组织。1932年3月初,在徽州工委书记鲁国储的指导下,中共秋浦县委在南坑成立。至1932年秋,秋浦县委共辖4个区委、14个支部,拥有党员194人,还建立了一支60余人组成的游击中队。9月初,秋浦县委根据徽州工委关于“时机已经成熟,应举行暴动”的指示,在葛源水磨下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讨论暴动计划。

正当暴动处在紧张的准备阶段时,县委书记李鸿鸣因为操劳过度,引起刀伤复发,卧床不起,暴动时间也由9月20日改为10月20日。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和敌人封锁,在姚黄负责起义的储学炉没有接到改期通知,仍如期领导农民在祁门、秋浦交界的汪家河举行暴动,后因孤军作战而失败。汪家河暴动不但导致暴动地区的党组织遭到破坏,而且暴露了全县党的组织。国民党秋浦县县长夏邦济带领县自卫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到处搜山“清剿”,扬言“山要过把火,石头要过刀”。中共葛公小碑支部成员王金荣叛变后,将10月20日暴动计划全部告诉大土豪李少波。不久,李鸿鸣、金步蟾在源头被捕。在恶劣的形势下,党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继续发动政治攻势,到处张贴标语,并书写请愿书,发动群众签名盖章,组织群众队伍,集体到秋浦国民党县府请愿,声讨反动派罪恶行径,要求立即释放李鸿鸣、金步蟾,停止一切“围剿”。1933年2月,夏邦济在请愿队伍来到县城之前,将李鸿鸣、金步蟾等人秘密杀害于南门岭。

1934年3月,闽浙赣省委派柳真吾、周成龙(化名邱战一)以及匡龙海、王丰庆等率红军游击队,到浮梁开辟根据地,创立中共赣北特委。1934年7月,改为皖赣特委。皖赣特委成立以后,舉办干部训练班,召开9县代表大会,在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仅至德、东流县就有大板、木塔、黎痕、官营、鹤延冲、香隅畈、姚黄、马坞施、赉田、青峰岭等村实行分田分地运动,农民分得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1934年7月上旬,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当红七军团北上接近皖南地区时,与柳真吾、周成龙相遇,先遣队西进至德县黎痕苏区。此后,先遣队在苏区扩军500多人,休息整顿3天。苏区人民不分昼夜,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救护伤病员,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作战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向皖赣边境革命根据地猖狂进攻。皖赣特委机关遂于1934年12月初,从杨林迁至大板。12月下旬,国民党乘皖赣独立师和秋浦县八中队攻打黄土岭、抗日先遣队受挫而退向赣东北之际,调集数万兵力,猛扑皖赣苏区,将大板围得水泄不通。留守在大板的皖赣特委书记柳真吾率领农民团,展开英勇的保卫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保卫战失利,皖赣特委、彭泽中心县委、秋浦县委、东流县委相继遭到破坏,苏区几乎全部落入敌人的魔爪。1935年1月,柳真吾转移到都昌、湖口、鄱阳、彭泽的交界地区坚持斗争。同时,周成龙、匡龙海、王丰庆等率领部队辗转于皖赣之间的崇山峻岭,几经磨难,最后在至德的高山地区与欧阳斌、倪南山、张士其、黄天贵、余文先、江天辉、黄炳炎等人会合,于1935年6月建立中共江南特委、贵东县委、贵秋县委和贵祁县委,组建江南红军独立团以及各县游击大队、赤卫队。江南特委隶属闽浙赣省委领导。

1935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江南特委领导和发动了贵秋东地区“中秋暴动”(又称秋收斗争),建立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

暴动前,江南特委首先注重培养和训练革命骨干。从1935年7月开始,特委分别在东坑和马坞施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训练区委、支部书记和积极分子约70余人。8月,特委又在贵池小南坑对20多名妇女干部进行阶级教育,解放其思想,培养其工作能力。在训练干部的基础上,特委还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分配”等口号,编唱红色歌曲,唤醒农民求生存、闹革命。与此同时,大力建立农民游击队、赤卫队、农民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各级党的组织负责人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使参加农民团的群众遍及贵、秋、东广大地区。

中秋节那天,暴动全面开始。秋浦北山欧村等村庄有2000多人携带土枪、刀、矛、叉、棍等武器,进行示威游行,参加暴动。贵秋县第二区所辖3个乡的群众,都集合在洪溪乡参加大会,区委书记黄时贵号召大家把所有田契都拿出来烧毁。手持土枪、刀、矛等武器的农民捣毁了国民党区乡政权机构。牌楼、大冲、东冲、烈山、北山、四房村也都召开规模较大的会议,群众积极响应特委、县委负责人的号召,进行打土豪。这一天,以高山为中心,在东起贵池的狮茅岭、西至东流的白水家、南起秋浦的鸡头岭、北至贵池的鸡公岗纵横七八十里的广大区域内,5万多农民群众。捣毁国民党乡公所,逮捕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以高山为中心的贵秋东边区的游击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6年元月,国民党反动当局调集安徽省保安旅一、二团及地方武装数千人,向江南特委机关所在地的高山和贵秋东游击根据地区疯狂反扑。在敌人血腥的屠杀面前,高山游击根据地人民毫不退缩,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斗争,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江南红军独立团和3支游击大队都遭受重大损失而被迫转移,江南特委、特区政府及其下属组织于1936年3月完全解体。江南红军独立团和3支游击大队转移后汇合于皖赣边境的鄣公山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12月,陈毅到祁门舍会山指导工作,将这支队伍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建党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用忠贞的生命与热血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诗篇。池州作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皖江抗日革命根据地和皖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征程,发生了沧桑巨变,如今已成为皖江之滨一颗耀眼的明珠。

(责任编辑:钱海峰)

猜你喜欢
特委苏区县委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广东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 的致辞(摘录)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