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临床意义

2021-10-28 12:40邹良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银屑病内皮细胞血清

邹良飞 王 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154000

银屑病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免疫性、炎症性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患者数量高于女性,其中90%以上的为寻常型银屑病[1]。该病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生活状态[2]。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多样,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常型银屑病的发生主要跟患者的免疫紊乱存在相关性,主要是由固有免疫引起,也是多种细胞因子相互参与了疾病发生过程[3-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是新的一类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其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2,ANGPT2)能够调节脂肪及能量代谢,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的ANGPT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个体中的水平,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VEGF受体(VEGF receptors,VEGFR)增强血管通透性,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6]。在异常皮肤的血管生产过程中,内外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诱导皮肤角质细胞过度表达VEGFR-3,从而导致皮肤的微血管形成增加。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与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也可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7]。本文具体探讨了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临床意义,以明确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机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病例组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史;常规检查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排除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入院前1个月内未曾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影响全身免疫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期有酗酒史及药物滥用史者;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者。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检测 取患者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4~5ml,静置30min后自然凝固,4℃下3 000r/min离心10min(离心半径15cm),取上层血清于EP管中并集中保存于-80℃医用冰箱中。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ANGPT2试剂盒购自西门子医疗系统诊断产品有限公司,VEGFR-3试剂盒由德国IBL公司提供,抵抗素试剂盒购自美国Abcam生命科学公司。

1.3 PASI评分 所有入选者都给予PASI评分,PASI评分是银屑病皮损程度国际通用与比较客观的评分标准,其根据集体皮损面积及皮损严重程度、鳞屑、红斑、浸润等情况分别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得出最终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构成比表示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UC)及面积的95%可信区间(CI)判定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对比 病例组的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对比

2.2 PASI评分对比 病例组的PASI评分为(37.44±7.14)分,高于对照组的(3.87±0.27)分(t=111.732,P=0.000)。

2.3 相关性分析 在病例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PASI评分与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都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n=60)

2.4 影响因素分析 在病例组中,以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作为自变量,以PASI评分作为因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都为PASI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多因素分析(n=60)

3 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表皮角化不全、增殖加速的常见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以鳞屑性皮损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常可累及外周关节、肌腱起止点或中轴骨骼,可导致患者存在难以控制的、严重的、残毁型的关节炎。寻常型银屑病的男性发病率高于仅女性,且有家族聚集性[8]。

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的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ANGPT2在血管内皮等基质细胞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肺、肾、脂肪、心、骨骼肌中大量表达,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皮肤疾病发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9]。在机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中,多数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表达VEGFR-3。VEGF与VEGFR-3的相关作用在介导淋巴管增生及淋巴系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介导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抑制癌症的转移[10]。银屑病患者多伴随有血管的形成和分布异常,表现为血管数量增多与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导致VEGFR-3表达水平增加。抵抗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能刺激成纤维母细胞黏附分子-1 的表达,并可诱导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炎症等,引起局部炎症的发生,从而诱发银屑病的发生[1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皮肤病。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及免疫损伤性血管炎是银屑病的显著特点,伴随有体内细胞因子瀑布样生成,从而形成全身炎症反应。ANGPT2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改变,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ANGPT2也是参与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介质[12]。VEGFR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于局部的微血管,使血管渗透性增强,导致局部微血管增生,从而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抵抗素属于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成员,也是存在于血清中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蛋白,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功能紊乱,从而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作用[13]。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的PAS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PASI评分与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都存在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含量都为PASI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表明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与患者的PASI评分存在相关性。当前也有学者的研究认为银屑病患者在缺血缺氧等因素的刺激下,可通过炎性因子的介导,导致ANGPT2水平增加[14]。而VEGFR-3、抵抗素的高表达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基底层的降解,使得血管通透性提高,从而诱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加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情[1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设置银屑病患者的亚组,且纳入患者数量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血清ANGPT2、VEGFR-3、抵抗素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的PASI评分存在相关性,可反映患者的病情状况。

猜你喜欢
银屑病内皮细胞血清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