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3~4期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

2021-10-28 12:4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肾气证候炎症

杨 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肾内科 213161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局,以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伤所致的代谢产物蓄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为主要临床表现[1-2]。血液净化疗法及肾移植是治疗CRF的重要手段,但受限于费用高昂、肾源短缺、不良反应严重等原因,故而难以普及。中医学认为,CRF病位在脾肾,且以脾肾气虚湿浊证为主要证型[3-4]。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CRF病程缠绵,所谓“补虚防助邪,祛邪防伤正”,因此调节脾肾虚损是CRF治疗的重要切入点[5]。补脾益肾方是本院特色方剂,具有益气健脾补肾之功效。本科针对CRF脾肾气虚湿浊证的症状特征,运用补脾益肾方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CRF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58±9.6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91±2.54)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2.31±9.0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02±2.1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肾脏疾病诊断学》[6]中制定的CRF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脾肾气虚湿浊证诊断标准,主症:周身水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1.3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CRF诊断标准(3~4期),且为脾肾气虚湿浊证;②年龄18~70岁;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③肾移植及腹膜透析者;④合并肿瘤及造血系统疾病;⑤对受试药物不耐受者;⑥精神疾病史或认知障碍。(3)脱落标准:①中断治疗;②失访;③治疗依从性差;④患者证型改变。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限制钾钠摄入、纠正贫血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肾方,组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仙灵脾10g、菟丝子10g;随症加减:腹胀者加木香、砂仁,纳差者加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血尿者加栀子、白茅根、地榆炭;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价,包括水肿、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每项分值均为0~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体征越严重。(2)肾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率滤过率(eGFR)变化。(3)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4)临床疗效[8]: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SCr降低≥2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59%,SCr降低10%~19%;稳定: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SCr降低<1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稳定)/总例数×100%。(5)不良反应:统计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反应、瘙痒、出血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及eGF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2.3 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2.4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06,P=0.004<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安全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治疗期间,对照组恶心呕吐1例、腹胀腹痛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6.00%(3/50);观察组恶心呕吐2例、腹痛腹胀2例、瘙痒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0.00%(5/50);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CRF属于中医学“水肿”“溺毒”“关格”“癃闭”“肾劳”等病症范畴[9]。《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CRF多属本虚标实,即脾肾气血阴阳俱虚为本、湿瘀浊毒邪实为标,且“正虚邪实”贯穿CRF病程的始终[10]。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脾肾亏虚,则先后天元气不足,无力运化水湿,气血阴阳失调,致湿邪积聚,浊毒内蕴,终至三焦壅塞,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11]。由此可见,CRF病机的关键在于脾肾两虚、湿浊瘀阻,乃属“正虚邪留”。因此,CRF的治疗应以补益元气、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12]。

补脾益肾方乃我院自行研制的临床经验方。方中黄芪性温、味甘,可益卫固表、补气升阳;菟丝子性平、味辛甘,可宣通百脉、补阳益阴;二者共为君药,使气血生化、湿浊运化、血脉宣通。党参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生津活血;白术性温、味苦甘,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茯苓性平、味甘,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三者为臣,以助黄芪益气健脾,助菟丝子益精固肾。佐以仙灵脾等,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全方共奏健脾补肾、利湿化浊、活血通络之功效,与CRF脾肾气虚湿浊证的治疗原则不谋而合。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中医证候积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补脾益肾方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肾脏功能。

炎症级联反应是诱导CRF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13]。刘鹏等[14]研究表明,CRF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IL-6、TNF-α及CRP等炎症因子表达上调,且上述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CRF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纠正机体炎症级联反应是治疗CRF的重要环节。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CRP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相较于口服尿毒清颗粒,采用补脾益肾方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更有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这也是该疗法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补脾益肾方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补脾益肾方更有利于抑制CRF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采用补脾益肾方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具有较为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补脾益肾方治疗CRF脾肾气虚湿浊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但本研究所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研究方案也有待改进,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肾气证候炎症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