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在连续多牙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

2021-10-28 12:40朱志敏庄培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牙体优良率美观

朱志敏 庄培尧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口腔科 361101

大面积连续多牙缺损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充填、嵌体或者全冠修复[1]。其中充填治疗能获得比较好的力学支持,也具有治疗方法简便、快捷等特点,但是容易出现继发龋、微渗漏、邻接关系不良等并发症[2-3]。全冠体修复的牙体预备量比较大,容易丧失牙体结构。锥度固位能够很好地修复由咬合接触关系破坏、牙尖缺失导致的连续多牙缺损[4]。不过锥度固位的制作方式成本较高、步骤烦琐,在早期很难得到有效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为当前代表性的数字化制作技术,能减少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气泡,也可快速而精准地制作修复体,增加抗折强度[5-6]。并且该方法简化了临床及修复加工工艺,能够使修复时间缩短,提高了修复精度,促进了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7]。本文具体探讨了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在本地区连续多牙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连续多牙缺损患者144例。纳入标准:符合连续多牙缺损(≥2个后牙连续缺失)的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邻牙无炎症和修复体;患者期望种植即刻恢复咬合功能;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及有维护牙习惯患者;剩余牙体厚度≥2mm;缺损位于龈上≥1mm;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夜磨牙等不良咬合习惯的患者;有严重牙周病的患者;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智力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所选患者分为计算机组与对照组,各7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修复方法

1.2.1 修复材料:3M公司的光固化树脂黏结剂、复合树脂、纤维桩配套钻,Sirona公司的瓷块、CAD/CAM全瓷修复系统、Diatech公司的全冠备牙车针和嵌体预备车针。

1.2.2 修复过程:计算机组采用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起效后切开牙槽嵴顶黏膜,植入种植体。将喷砂处理的锥度固位帽置于修复基台上并确保完全就位,使用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印模,然后进行CAD/CAM临时冠的制作。使用CAD-CAM公司的数控机床切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临时联冠,对患牙、对颌牙及咬合关系进行扫描,通过软件进行个性化设计,将临时联冠安装于研磨机上进行研磨。口内试戴完成后,确认修复体边缘密合、邻接关系合适后粘接树脂。对照组:修复方法同计算机组,只是不采用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所有患者术后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咬硬物。

1.3 观察指标 (1)在修复后6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牙龈退缩、龈乳头缺失、修复体破坏、牙折根折等。(2)在修复后3个月与6个月进行修复效果的总体评价,优:修复体无缺损,边缘密合,表面光滑无粗糙面;良:修复体较为稳定,边缘有间隙,表面可探到粗糙面,边缘出现裂痕;差:修复体出现破损,边缘有破裂或充填材料脱落,表面不光滑。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3)在修复前在修复后6个月采用数字化平行投照,测定种植体的颈部骨水平值。(4)在修复后6个月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美观、咀嚼功能和发音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修复后6个月计算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χ2=6.849,P=0.009<0.05)。见表2。

表2 两组修复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2.2 修复体评价 计算机组修复后3个月与6个月的修复体优良率为95.8%和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和90.3%(P<0.05)。见表3。

表3 两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修复体优良率对比

2.3 颈部骨水平值变化 两组修复前后颈部骨水平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修复前后颈部骨水平值变化对比

2.4 满意度 修复后6个月计算机组的修复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χ2=5.807,P=0.016<0.05)。见表5。

表5 两组修复后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临床上很多连续多牙缺损的患者都因外伤、龋坏、严重磨耗等造成,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咬合紊乱、牙齿敏感、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功能状态[8]。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当前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临床对于口腔种植修复不仅仅满足于咬合功能的恢复,还需要满足患者的功能与美学的功能定位[9]。传统种植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之一为粘接固位,虽然种植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是种植过程比较烦琐,对印模制取、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患者也需要多次试戴,不利于患者康复,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0]。本文结果显示,修复后6个月计算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可参考软件显示的实时数据,克服了传统修复体固位强度不足的缺陷,可对患者的牙体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有利于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11]。

牙种植修复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多牙缺失修复方法,可不损害邻牙并与邻牙协调,也可以恢复咀嚼功能,解决美观问题,且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在98%左右[12]。传统锥度固位能够恢复原有牙尖和轴面的形态,保护剩余牙体组织,恢复缺失的咬合功能。但是其加工周期较长,难以实现即刻修复,且修复的精度明显不足。计算机辅助修复避免手工操作中影响精密度的环节,集口内扫描、修复体设计和瓷块切削于一体,可获得可靠的固位力,也能确保多个种植修复单位同时被动就位。本文结果显示,计算机组修复后3个月与6个月的修复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修复前后颈部骨水平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机制上分析,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能针对不同个体的需求,在修复中能够自由地调整修复体的位置,使饰面瓷获得最佳的支持,也允许基台进行个性化设计,可提供适宜的穿龈高度,从而提高修复体的优良率[13]。并且计算机的应用能缩短牙体预备时间,能够有效保护残冠,促进恢复患牙功能,并不会影响颈部骨水平值[14]。

随着修复体材料的发展和人们美观要求的提高,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兼具美观和保护的功能,可以恢复咀嚼关系和邻接关系[15]。本文结果显示,修复后6个月计算机组的修复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本研究时间所限只随访了最长6个月,所使用的锥度固位帽颈部较宽,并不具有广泛适应性,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总之,计算机辅助锥度固位在连续多牙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能提高修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颈部骨水平值,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美观满意度。

猜你喜欢
牙体优良率美观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多功能刨刀
二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