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前牙龋病儿童治疗中前牙透明冠修复的有效性及对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的影响

2021-10-28 12:40王景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龋病前牙牙体

王景莉

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 455000

龋病属于儿童较常出现的口腔疾病。龋病发病最重要的因素是儿童口腔清洁与自洁能力较差,且部分家长不重视儿童口腔卫生问题,导致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长期在牙面上滞留,从而诱发龋病;再加上不同的喂养习惯,儿童食物大多数以含糖量高、黏稠松软、易发酸发酵的食物为主,因此进食后容易导致其残渣滞留于乳牙缝隙以及表面[1]。除此之外,由于儿童睡眠时间较长,在睡眠过程中其口腔一直处在静止状态,从而导致自洁唾沫分泌较少,难以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生长的效果,因此引发龋病。龋病较常见于乳前牙牙位,传统的治疗方式是行复合树脂直接填充[2]。但因病变龋病解剖结构特征,因而其抗力与固力形不足,致使有效粘结下降,填充物易脱落。透明成型冠属于预成可剥离冠,其是通过全包绕方式覆盖全部牙体,从而提升固位能力,提高修复疗效[3]。本文主要探讨乳前牙龋病患儿临床治疗中选用透明冠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诊治的乳前牙龋病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50例(80颗龋损乳前牙),男23例,女27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7±4.7)岁;观察组50例(83颗龋损乳前牙),男20例,女3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2±4.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纳入本研究的患儿家属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乳前牙龋病诊断标准,且龋损面积比较大,至少两个牙面均被波及[4];②牙冠出现变色;③其家属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件。(2)排除标准:①伴有牙髓炎;②因外伤或其他因素致使乳前牙缺损;③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儿采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填充治疗,步骤如下:定位龋齿,给予患儿伢典凝胶去腐。若患儿存在洞壁悬釉以及薄壁弱尖等现象,则需运用牙钻对其进行调膜,再实施伢典凝胶涂抹。采用探针探查洞底与洞壁坚硬情况,采用生理盐水洗净窝洞,吹干并消毒;给予玻璃离子进行填充,接近牙髓者则实施间接性盖髓。对预备牙体运用粘结剂进行涂抹,再于20s后进行光照固化。采用复合树脂堆塑患齿形状,再采用分层式填充法修复缺损部位,再次进行光固化,最后打磨并抛光表面。

1.3.2 观察组患儿采用透明成型技术复合树脂全冠修复治疗,步骤如下:去腐操作步骤同上。若窝洞深者,应先进行固化垫底并采用与窝洞相符合的材料进行盖髓,给予玻璃离子进行填充;运用金刚砂车针对患牙唇舌面、邻面、切端等进行均匀磨除,磨除标准分别为0.5mm、0.5mm、1mm;邻壁呈微内聚或平行,牙龈边缘呈羽状。选择适合的成形冠,以邻牙长度与牙齿切端近远中的宽度为依据,对成形冠进行修剪,将其边缘修至龈下1mm左右。采用探针在成形冠切缘位置扎排溢孔,排清多余复合树脂与空气。运用粘结剂进行涂抹,再于20s后进行光照固化。采用复合树脂对透明冠进行填充,再运用探针扎排溢孔位置,排清多余树脂,再次进行光固化。等到树脂聚合以后,拆掉透明冠,对咬合关系进行调整。两组患儿均按照上述方法连续进行6个月、12个月治疗,然后行相关疗效评估。

1.4 观察指标 (1)评估乳前牙修复成功率。成功:修复的牙体完好无损,无折裂、松动现象,无继发龋,边缘密合处也未出现牙龈炎。失败:出现下列现象中的一种即可视为治疗失败:边缘存在明显着色、所修复的牙体发生脱落或折裂、出现继发龋、牙龈炎症现象。(2)对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等情况进行评估[5]。边缘密合性佳:患齿表面的充填物无任何缺失,边缘无明显裂痕或存在微小裂痕,探针可以探入;边缘密合性差:边缘有明显裂痕,患齿本质或基底材料裸露在外,修复牙体出现部分脱落或折裂。表面质地好:患齿表面显示光滑,或存在轻微粗糙感,探针显示轻微凹凸感;表面质地差:充填物出现断裂或缺损。边缘着色良好:患齿和修复体之间无着色或轻度着色;反之为差。继发龋:观察有无继发龋出现。(3)修复满意度评估。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选用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儿家长对修复效果的满意情况。100~80分为非常满意,80~70分为基本满意,70~60分为不满意,低于60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为基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之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乳前牙修复成功率比较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乳前牙修复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乳前牙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6个月后、1年后两组患儿乳前牙修复成功率对比[n(%)]

2.2 两组患儿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等情况比较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等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等指标对比[颗(%)]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为98.00%,比对照组的70.00%显著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对修复效果的满意情况对比[n(%)]

3 讨论

由于口腔自洁能力、进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儿童龋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6]。乳牙牙体的本质层较恒牙薄,且矿化与耐酸能力均较低,一旦乳牙发生龋损,则会在短时间之内造成乳牙大面积损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治疗[7]。传统的治疗措施是采用复合树脂直接进行填充,此种治疗方式技术要求高,且由于乳前牙体积较小,进行洞形制备时无法满足固位与抗力形要求,且操作时间长,患儿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极易发生脱落,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但治疗1年后,观察组乳前牙修复成功率与家长满意度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透明冠对乳前牙的修复效果更佳,究其原因是:透明冠修复属于预成可剥离冠,其牙冠形态是使用透明的树脂预制而成,接近天然牙体形态[8];通过全包绕方式对牙体整体进行覆盖,增大了树脂与牙面的接触面积,待树脂填充达到固化状态后即可将其取出[9];且透明成型冠具有类似全冠的包绕固位力,比传统的分层充填固化所形成的薄片更加可以与水平力对抗,因此可有效提升乳前牙修复成功率[10];同时透明冠与牙体自然形态相似,外观美观;在修复较大范围的乳前牙龋齿时,其修复效果较好;进行修复后,患儿龋损牙出现折裂、松动、脱落的概率较低,并具有持久的修复效果。因此透明冠修复技术可以得到患儿家长的高度认可,其满意度较高。本文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观察组边缘密合性、表面质地、边缘着色以及继发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是:透明冠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恢复牙体自然形态,对透明冠实施拆除时可确保其表面光洁[11];且透明预成冠是成品预成冠,其可恢复患牙解剖形态,修复中使用加压填充形式,不易造成色素沉积,避免边缘着色与继发龋发生,提升其表面质地[12]。相关研究指出,填充后的抛光与边缘密合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充填后即刻进行抛光,长时间的抛光所产生的热量会引起树脂强行形变,从而降低边缘密合性;若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抛光修整,则会增加树脂边渗漏的危险[13]。透明冠与常规传统的分层固化相较,在树脂固化后不需进行过多抛光,因此可以有效提升修复边缘密合性[14]。由于修复后,和修复体相接的洞壁或洞底出现龋蚀,从而引发继发龋。传统的修复用时较长,而患儿治疗依从性差,修复过程不配合,导致备洞时未能去净龋坏组织,洞缘不在自洁范围之内;且因乳前牙结构特殊,传统修复方式无法确保边缘密合性,患儿进食后食物残渣容易在边缘细缝处滞留,因此继发龋发生率较大。而透明冠属于成品预成冠,其用法与预成型的模板相似,可一次性完成多个牙面的修复,且不易出现色素沉着,可有效缩短抛光打磨时间,治疗疼痛度小,患儿依从性较高,因此其边缘密合性较好,可有效降低继发龋发生率[15]。经透明冠修复治疗的患儿,治疗6个月后并未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治疗1年后,优势尤为显著,可见其远期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前牙透明冠修复技术用于儿童乳前牙龋病的治疗,可有效提升修复边缘密合性,减少边缘着色现象发生,其乳前牙修复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且其远期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龋病前牙牙体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与儿童龋病相关研究进展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