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作用

2021-10-28 12:40邱岳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石术经皮体位

邱岳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东省深圳市 518100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肾结石是其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畏寒的表现[1]。当结石较大,结石直径在10mm以上时,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治疗该疾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2]。但是随着肾结石患者的增多,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并发症的问题日益凸显。并发症是一项对患者具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因素,危害患者健康,阻碍患者术后康复,影响到整体疗效[3]。为进一步改善此问题,我科加强了手术室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故本文将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3~58岁,平均年龄(45.53±10.36)岁;结石直径5~20mm,平均直径(12.62±4.35)mm。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5.17±10.28)岁;结石直径5~22mm,平均直径(13.65±4.28)mm。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和结石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5~60岁;手术前的ASAI分级为1级;在尿液检查中均具有血尿、晶体尿的情况,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具有肾内结石;患者在手术前的其余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存在;既往无相关手术史;患者对相关检查与治疗方式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在术前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对麻醉使用药物有禁忌证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配合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器械传递、手术操作辅助等。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①在手术前准备好所有需要运用的手术器械,常规器械、膀胱镜、输尿管镜、推进器、液压灌注泵等相关器械,并对手术器械进行逐一清点,摆放在恰当的位置。护理人员与医生沟通,互相交流患者的病情,尤其是存在的特殊情况,以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②在患者接受麻醉后,从截石体位变为俯卧体位时,先将患者摆放为平卧体位,再从平卧体位转变为俯卧体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监测,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刺破胸膜的现象。并使用俯卧位固定垫,在患者的胸腹腔之间留出间隙,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在患者的腰部下侧垫上软枕,将其抬高30°,以确保腰部的手术区域充分暴露。在所有受压的关节处使用软垫进行缓冲,避免过度受压。(2)术中:①控制感染风险,在患者患侧进行手术区域的地面放置双层吸水敷料,将储水桶和钬激光脚踏放置在干燥的敷料上,在贴3L贴膜时确保对手术区域完整贴合,将积液袋放置在储水桶中。②术中严格防控低体温,保持手术室的室温在22~24℃,使用轻薄的棉被将患者裸露的部位进行遮盖,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在手术前将冲洗液、输注液体、加温到37℃,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寒战表现。③将摄像系统机位于患者健侧躯干位置,B超机位于患者近头侧,灌注泵位于患者近头端,以确保手术视野完整,不受干扰。在术中根据医生需要积极配合调整设备参数。(3)术后: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准备转运,在转运前,对患者的各导管进行仔细检查,是否固定牢固,避免出现导管打折、松脱和堵塞的现象。规范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病房护士的站位,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在进行转运的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包括大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方式调查,评分采取百分制,90~100分为十分满意,75~89分为一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见表1。研究组中,十分满意25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9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1.58%。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29,P=0.02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肾结石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尿路健康和功能,容易引发肾积水病症。临床上针对肾结石患者常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进行治疗,该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4-5]。但是许多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不利。在既往认为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源于术后的护理不到位[6]。但在不断改进术后护理后却仍然未发现对并发症的显著控制效果,于是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手术室护理上[7-8]。一项手术的完成需要医生与护士的密切配合,并且在手术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不恰当的操作以及一些不被重视的方面均可能成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诱导因素。故加强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与常规手术配合护理的患者相比,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明显提升。在既往的手术室器械准备中,完全根据既往经验和相关标准进行准备,但是不同患者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9]。因此在医护人员在手术前需进行讨论,做好充足的准备,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体位的安置将会直接影响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变化,故不恰当的体位不仅会影响手术进程,也会增大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该手术常采用俯卧体位,在进行体位摆放时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腹部受压,会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造成患者的血压下降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加之肾穿刺的位置位于人体的第11~12肋下缘,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胸膜受损,对其呼吸功能造成影响[10]。在采取仰卧体位时,如果患者的上臂在长时间内垂于床边或者头部旋转屈曲时,容易对臂丛神经造成损伤,或者在重力的影响下引起急性压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尤其注意保护好所有受压点,避免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采取以手架为支撑,确保双臂和双手掌不持重,将患者的头部适当垫高避免造成头部下垂和仰伸[11]。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好感染风险的控制、低体温预防与器械设备的护理。如果术中的感染风险控制不良,术后做再多感染预防护理均是徒劳。低体温是手术中的重要危险问题,若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可造成切口感染、新陈代谢降低、循环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进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12]。恰当地安置器械设备的位置能够为手术医生的操作提供便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结束后的转运护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尤其是患者的导管护理,导管护理不佳会引起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石术经皮体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