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21-10-28 12:40王红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危险性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王红英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精神科 2211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病情比较严重,病程较长,病情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较高,且受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患病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2]。临床上尚无完全明确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其临床表现包括情感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且随着精神症状加重而出现突发性冲动、攻击等危险性行为,严重威胁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群的安全[3]。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纳入标准:(1)均经诊断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2)年龄20~60岁;(3)认知能力良好,具有初中及以上教育经历;(4)研究期间情绪稳定;(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成瘾物质所致精神分裂障碍者;(2)伴脑器质性疾病者;(3)伴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4)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者;(5)存在视听障碍、语言障碍者;(6)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试验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57(39.42±4.41)岁,病程0.5~4(2.19±0.3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1~60(40.09±5.24)岁,病程0.5~4(2.25±0.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建立个人档案、日常生活护理、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健康教育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护理,将32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患者可自由组队,依据《精神分裂症康复操作手册》开展护理工作,连续进行3个月。(1)心灵交流训练:由护理人员每周开展1次“讲心里话”活动,由护理人员与患者一对一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平视沟通患者与患者建立朋友交流的氛围,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及情感,护理人员耐心倾听且不对患者的想法做出批评,可通过沟通技巧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反思,培养患者表达自我的能力。(2)业余爱好训练:了解每位患者的业余爱好,护理人员每周为患者安排1次具有针对性的业余爱好训练,比如手工课程、打游戏、看球赛等,在活动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3)购物训练:护理人员每周开展1次模拟购物活动,引导患者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购物,引导患者完成货物与货币交换。(4)分享训练:由护理人员每周组织1次病友分享会,让每位患者展示自己的礼品及相关故事,培养患者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5)生活技能训练:由护理人员每日组织患者学习洗漱、服药、洗完、整理床铺、洗衣服等生活技能,并在医院规划用地上组织患者学习种植、施肥、浇水、采摘等劳动技能。(6)运动交友训练:由护理人员每周组织患者在医院体育活动场地开展1次体育竞赛活动,比如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拔河等活动,引导患者自行组队,在比赛前与队员进行沟通,引导患者通过有意识的行为配合完成比赛任务,对于在比赛中获胜的患者可适当予以礼品奖励,引导患者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患者的集体荣誉感,并帮助患者在活动中获得愉悦感。(7)体验生活训练:由护理人员每周组织患者在家属陪同下进行1次生活接触体验活动,尝试让患者进入超市、菜市场、小商店进行购物活动,或者让患者在公园内主动与人交流。

1.3 观察指标 (1)危险性行为: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应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测评两组患者的危险性行为,该量表含言语攻击(权重×1)、自身攻击(权重×3)、体力攻击(权重×4)、对财产的攻击(权重×2)4个测评维度,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计分0~4分,总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危险性行为越强[5]。(2)社会功能: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应用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测评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该量表含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3个测评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计分0~4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社会功能越高[6]。(3)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含物质生活态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测评维度,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计分1~5分,各维度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7]。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性行为状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MOA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危险性行为状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GQLI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规律治疗后可明显控制其精神症状,改善其思维障碍、知觉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但患者的社交方面及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不够理想,且由于患者在医院长期住院接受治疗,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其社交技能明显减退,导致患者难以适宜社会及回归社会[8]。因此,如何促进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促进其适宜社会、顺利回归社会,是当前精神科医护人员亟须解决的重要工作。既往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社交技能,但由于患者的训练场景与实际生活场景存在差异,导致社交技能训练的干预效果不尽人意[9]。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是对训练环境、氛围进行实景还原,让患者处于与日常行为锲合度极高的训练场景中,能够帮助患者很快地进入情境开始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10]。

本文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MOA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无可替代的护理工作,这种训练模式能够激发患者的主动训练意识,获得真实、实用的社交体验与经验,通过在不同训练场景中切换,促进医患沟通交流,建立平视的朋友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效减少危险性行为发生[11]。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回归信心,激发患者的训练热情,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及生活技能,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不断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12]。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GQLI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生活契合式社交技能训练护理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患者的危险性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危险性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一起汽车火灾调查与油品泄漏危险性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合用场所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措施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