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在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

2021-10-28 12:40凌锦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化疗

凌锦云

普宁华侨医院肿瘤内科,广东省普宁市 515300

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1]。癌因性疲乏是肺癌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具体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不正常疲乏、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具有休息无法缓解、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发病快等特点,对患者生活等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加重了家庭及社会负担[2]。有学者认为:对肺癌化疗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给予科学、全面、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2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模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2例肺癌化疗患者,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观察组:女21例、男3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26±6.46)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5.26±1.84)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16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1例;TNM分期:Ⅱb期21例、Ⅲa期29例、Ⅲb期6例。对照组:女20例、男36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22±6.44)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5.22±1.81)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4例、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9例;TNM分期:Ⅱb期20例、Ⅲa期28例、Ⅲb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更新解读》[4]中关于“肺癌”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生存期≥6个月;(4)意识清醒、对答切题;(5)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症者;(2)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3)肿瘤腹腔内扩散、远处转移者;(4)合并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5)禁忌、过敏体质者;(6)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化疗前护士向患者介绍化疗相关知识,包括注意事项、副作用、化疗重要性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1)心理疏导:护士根据患者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经济收入、病情等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下棋、玩游戏、看书、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积极向其他病友或护士分享开心的事情,尽可能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2)音乐疗法:在病房每日播放30min以上患者喜欢的柔和的音乐,目的是通过音乐舒缓患者抑郁、紧张的心情,同时可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治疗环境。(3)肌肉放松疗法: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做肛门括约肌、会阴部自主收缩运动,5~10s/次,30~50次/d;或者采取舒适体位,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体会呼吸带来的感受,每次冥想8min左右,进行全身放松。(4)病房管理:确保病房卫生干净整洁,每日开窗通风30min以上,温湿度适宜,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55%左右,夜间病房地灯的光线暗淡,促进患者睡眠。(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以高营养、高纤维、高蛋白为主,禁食刺激、油腻、辛辣的食物,戒烟戒酒,禁饮咖啡、浓茶等刺激性较大的饮品,遵循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护理2周后评价护理效果。(1)中文版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包括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内容分别是4项、4项、7项,以1~3级评分法评定,疲乏状况与得分呈正相关性[5]。(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共计10个条目,以1~4级评分法评定,≤10分是特别低,11~20分是低,21~30分是中,31~40分是高,自我效能感与得分呈正相关性[6]。(3)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包括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以1~4级评分法评定,总分48分,希望水平与得分呈正相关性[7]。

2 结果

2.1 CF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C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FS评分对比分)

2.2 GSE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GSES评分对比分)

2.3 HHI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HI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大部分肺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被忽视,疾病确诊时基本发展到了晚期,出现痰中带血、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已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一般实施化疗治疗[8]。化疗的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但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的细胞、组织,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抑郁、烦躁、情绪低沉等,影响了治疗进程[9]。肺癌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癌因性疲乏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并且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影响机体正常进食,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没有足够的精力面对疾病,癌因性疲乏更容易加重。有学者认为:癌因性疲乏持续时间较长,与一般的疲乏不同,不能通过睡眠或休息缓解,会对患者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康复进程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

系统性护理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肌肉放松疗法等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促进积极的心态形成,从心理层面纠正、改善疾病或化疗带来的不舒适的态度、看法等,帮助患者积极、乐观地看待疾病,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疾病,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和睡眠质量。通过病房管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患者及早入睡,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况。通过饮食护理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量,满足机体康复对于营养的需求,可有效提高抵抗力、免疫力,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生活状态[11-12]。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CF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取得理想、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肺癌化疗患者采纳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增强自我效能感以及希望水平,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均较高。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