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操课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在婴儿食物转换期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28 12:40曾玲艳巫少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辅食月龄婴幼儿

曾玲艳 刘 珂 巫少平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528000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随着婴幼儿身体各器官逐渐发育,其饮食亦逐渐由母乳或奶粉向泥糊状、固体食物转换[1]。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合理、不及时等辅食添加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科学添加辅食是确保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所在[2]。但实际婴儿辅食添加过程中,部分家长对于婴儿喂养知识认知不足,在食物转化期中常出现辅食添加过早、过晚、食物种类比例不合理、营养与性状选择方面不恰当等情况,易导致贫血、缺铁等营养性疾病[3-4]。现场实操课是通过现场指导家长参与婴儿食物转换期食物制作,加强其对婴儿转换期食物的认识,从而更好提升辅食添加质量,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为此,本研究将现场实操课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用于婴儿食物转换期中,旨在观察对婴儿成长发育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5月定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96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月龄1~3个月,平均月龄(1.96±0.23)个月;出生体重2 485~3 864g,平均体重(3 208.36±16.92)g;家长文化水平:小学和初中9例,高中与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2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月龄28d~3个月,平均月龄(1.87±0.25)个月;出生体重2 479~3 871g,平均体重(3 215.43±18.70)g;家长文化水平:小学和初中10例,高中与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婴儿足月出生,身体健康;家长认知、沟通能力正常,且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食物过敏症状;家族遗传代谢疾病史;外观畸形者;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病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指导。婴儿定期到院接受体检时,由保健医师向家长提供口头喂养保健指导与体检,同时发放辅食添加指导资料,供家长阅读。观察组采用现场实操课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1)指导方式。开展辅食喂养健康讲座,由保健营养护士实施现场实操课,指导家长如何科学添加辅食。分别于婴儿6个月、7~9个月、12个月开展1次。(2)指导内容。①食物转换原则与注意事项。辅食添加需由少至多、单一种类至多种,待婴儿适应该种口味时再更换。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min,进餐时避免玩闹、逗笑,保持周围环境安静。②出生6个月时饮食指导。告知家长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将每日奶量控制在800~1 000ml;添加泥糊状食物,初期以米糊为主,每日添加5g;少量尝试并适应后添加蔬菜、水果泥,每次1勺,每日1次,然后逐渐添加肝泥、动物类食物;婴儿适应后将2种或以上食物混合喂养,其中米糊为主食,配合其他泥糊状食物。③7~9个月喂养指导。每日奶量800ml,添加末状食物,如铁米粉、面条糊等,待婴儿适应后转换为颗粒状食物,指导家长将蔬菜、绿豆大小肉粒煮成浓稠粥,每餐25g,根据月龄增长逐渐加量。9个月龄时增加馒头与厚粥,并进食地瓜条、青瓜条等条状食物,告知家长可由婴儿自行抓取、食用。④10~12个月。每日奶量600~800ml,添加块状、指状、碎状食物,食物质地需较之前粗厚,鱼虾、肉类可切成黄豆大小;如苹果块、香蕉块等,并指导其如何制作。(3)辅食制作。每次讲座上由保健营养护士现场制作米糊,蔬菜泥、水果泥、蛋黄泥、肉泥、厚粥、馒头、饭团、煎饼等食物,然后鼓励家长亲手操作制作辅食,护士在旁指导,及时指出不足之处,直至家长可独立完成辅食制作。(4)个性化营养指导。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喂养情况,实施一对一的营养指导,根据婴儿体重情况调整每餐食物用量,同时根据体检检测营养情况,及时通过饮食补充所需营养,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5)随访:建立家长微信群,预留电话号码,要求家长回家后将实践操作辅食图片发送至群中,由护士点评指导。定期电话、网络及回院随访。

1.4 观察指标 (1)体格发育指标:于两组婴儿6个月、12个月时测量体重与身长。(2)锌、铁含量:于两组婴儿6个月、12个月检测锌、铁、血红蛋白含量。(3)比较两组干预期间铁缺乏、锌缺乏、贫血发生率。

2 结果

2.1 体格发育指标 观察组12月龄身长较对照组高、体重较对照组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格发育指标对比

2.2 锌、铁含量 观察组12月龄锌、铁、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锌、铁含量对比

2.3 营养性疾病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1例铁缺乏,对照组发生4例铁缺乏、2例锌缺乏、2例贫血,观察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有统计学差异(χ2=4.414,P=0.036)。

3 讨论

婴儿出生后机体器官不断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单纯母乳喂养已经无法满足其身体能量与营养需求,因此需不断调整其饮食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其发育需求,促使身体、智力等获得充分发挥[5-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多见于6月龄至2岁之间,该阶段若辅食添加不合理,容易发生缺铁等营养性疾病[7-8]。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婴幼儿家长对于科学饮食转换了解不足,不够重视辅食搭配,进而出现辅食营养密度低、断奶早等情况,因此及时予以家长婴幼儿饮食转换营养指导,保障喂养质量尤为重要[9]。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格发育指标良好,锌、铁含量较高,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较低,提示现场实操课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婴幼儿家长更好的搭配婴儿辅食,提升辅食质量,促进体格发育,增强婴幼儿体质。赖桂英等[10]研究显示,在婴幼儿食物转换期实施喂养指导,能够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减少铁低下与锌低下发生率,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发育,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婴儿食物转换期辅食添加不当可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不利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11]。本研究重点辅食添加时间、质量及种类,根据婴儿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求,向其家长进行不同喂养指导,促使家长了解食物性状转换与营养搭配的重要性,积极制作符合婴儿各阶段身体发育需求的辅食,从而保证食物营养结构均衡性与多样性,满足婴儿身体发育需求,改善发育质量[12]。现场实操课,帮助家长直观生动了解不同月龄婴儿食物性状、大小,使其掌握多种辅食制作过程,以进一步满足婴儿期饮食需求。辅食添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控制婴儿每日进食频率与量,确保婴儿每日进食合理,摄取充足营养,利于降低缺铁等营养性疾病发生风险。辅食制作与随访的运用,确保家长能够正确掌握辅食制作方式,居家时仍可自行为婴儿添加多样性辅食,从而满足婴儿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求。6个月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时期,对于铁需求更高,但此时婴幼儿体内铁储存量逐渐耗尽,加之母乳中含铁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辅食添加的方式满足其铁需求,预防铁缺乏。本研究在食物转换初期增加肝泥类糊状食物,后期注意食物多样化搭配,确保足够铁元素摄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从而降低铁低下营养性疾病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食物转换期婴儿家长接受现场实操课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利于帮助家长掌握辅食制作方式,改善婴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减少营养性疾病,从而促进其体格发育。

猜你喜欢
辅食月龄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