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10-29 00:43高新王宁刘继男蔺宁宁孟凡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丹红达拉注射液

高新 王宁 刘继男 蔺宁宁 孟凡力

(1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2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 内分泌科)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生、发展过程受凝血系统相关的多种因子、炎症因子、血管因素等共同作用〔1~3〕。目前,ACI暂无有效疗法,依达拉奉对脑部保护作用良好,临床使用广泛,但既往研究显示单独使用疗效欠佳〔4〕。随着中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疾病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是国家医保乙类品种,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但现阶段关于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应用于老年ACI的报道甚少〔5〕。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治疗AC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CI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40例。依达拉奉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1~87岁,平均(66.23±6.54)岁;脑梗死部位:基底核区13例,丘脑19例,侧脑室体旁6例,其他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7.55±2.17)h。联合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3~88岁,平均(67.73±6.21)岁;脑梗死部位:基底核区10例,丘脑21例,侧脑室体旁8例,其他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7.39±2.54)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ACI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6〕;②发病后12 h内就诊;③脑部CT或MRI检查无脑内出血者;④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②严重的心肾功能异常或重度意识障碍者;③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免疫功能缺陷者或恶性肿瘤者;⑤发病后已使用抗凝、溶栓治疗者。

1.2方法 完善各项检查,然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脑神经营养支持、控制血压、血糖、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0,规格:10 ml)静脉滴注,采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30 min内静脉滴注完,1次30 mg,2次/d,发病后24 h内开始给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血清生化指标 分别于治疗后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离心处理15 min,分离血浆和血清,并分别置于-70℃冰箱保存,待全部标本收集完毕后进行同步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血生化分析仪(德国西门子)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1.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肌、语言、肌力等项目进行评分,各项症状均在0~45分,分数越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0~15分为轻型缺损;16~30分中型缺损;31~45分重型缺损〔2〕。

1.5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别于治疗后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10 ml,无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采用众驰伟业提供的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

1.6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NIHSS评分结果判断两组临床疗效,其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力良好,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有大幅度改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NIHSS评分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有所改变,生活能力得到一定提高,NIHSS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临床症状和生活能力未有显著改善,NIHSS评分减少18%以下为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血清hs-CRP、LDL、TC水平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01),HDL水平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和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18.13±1.64)、(18.66±1.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1,P=0.130);治疗后,联合组〔(6.01±0.55)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8.31±0.67〕分,t=16.340,P<0.001〕。

2.3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后,联合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01)。见表2。

表2 血液流变学指标

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87.50%,基本治愈1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5例、无变化/恶化5例)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67.50%,基本治愈11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变化/恶化13例;P<0.05)。

3 讨 论

ACI属于脑血管疾病之一,占据急性脑血管性疾病的75.8%,临床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且伴随多种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功能,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探索和发掘新的疗效确切的药物仍是临床研究重点〔7,8〕。

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所引起的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9〕。且王燕等〔10〕研究指出,ACI发病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hs-CRP、LDL、TC在ACI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上各项指标可相互作用,促进斑块形成及破裂,诱导各类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等,并在发病后迅速上升,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造成恶性循环。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组对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控制效果更好。依达拉奉主要由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组成,是临床常用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良好的脂溶性使其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血管及细胞内,发挥氧自由基清除作用,降低血管内皮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少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此外,该药还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弱神经炎症反应〔11,12〕。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将二者以3∶1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基于过程轨迹的提取过程控制技术经水提、醇沉、超滤等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红棕色澄明液体,研究指出该药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和血管舒缩功能进而保护血管内皮,亦可促血管新生〔13〕。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中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可有效降低脂多糖等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14〕。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进而有效控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从而有效改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

中医认为ACI病机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故而百病丛生”。现代医学认为ACI发病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脑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二者不谋而合,均指出“血”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也是治疗的症结所在。ACI发作后,血流在微循环中淤滞致缺氧严重,破坏纤溶系统和纤溶抑制系统的动态平衡,加之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炎症细胞因子等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出现损伤,且阻塞微血管,进一步改变血液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破坏血脑屏障,容易出现大量微血栓,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破坏〔15,16〕。本研究结果提示加用丹红注射液后可进一步改善ACI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和血流动力学。考虑原因为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丹参是传统的活血祛瘀良药,《本草纲目》提到其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丹参富含丹参多酚酸,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其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减小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结局〔17〕。张颖等〔18〕指出,丹参多酚酸的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其大量黏附于血管壁,调节患者的纤溶系统,使得凝血因子的水解作用增强,延长凝血时间。红花则可通经、活血,去瘀止痛;秦秀德等〔19〕研究指出其可减少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抗凝血、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更加显著改善ACI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综上,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的联合使用对老年ACI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显著改善其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改善血液循环和血流动力学。

猜你喜欢
丹红达拉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