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1-10-29 00:43马强徐达李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化颈动脉病程

马强 徐达 李剑

(1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超声室,北京 102206;航空总医院 2功能科;3神经内科)

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每年呈显著性上升〔1,2〕。大血管病变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提前发现大血管病变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后期的治疗存在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但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报道较少〔3〕。本研究应用TCSS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经航空总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6.5±11.8)岁,病程为3~35年,中位病程5.6年。纳入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4〕。患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史。高脂血症33例(34.37%)、饮酒22例(22.92%)、合并高血压52例(54.16%)、吸烟30例(31.25%)。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TCCS超声检查颞窗探测效果不佳的患者。

1.2诊断方法

1.2.1颅外动脉狭窄或斑块的临床诊断方法 采用GE LogiqE 9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频率:9.0 MHz。斑块诊断:凸出明显在内中膜或内膜表面的厚度(IMT)≥1.3 mm。动脉狭窄的定义:直径减小≥50%时为动脉狭窄。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纳入斑块组进行统计。

1.2.2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 患者均采用TCCS(仪器为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相控阵探头,频率为1~5 MHz)判断结果进行判断动脉狭窄程度,≥50%为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包括:双侧颈内动脉(ICA)、双侧基底动脉(B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

1.3血液生化的各项指标检测 告知患者禁食10~12 h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并应用生化检测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布特征和病发频率 颅内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狭窄检出率分别为23.95%、3.20%(χ2=16.68,P<0.01);MCA检出率为16.67%(16/96),颅外颈动脉斑块或狭窄48.95%(47/96);椎基底动脉检出率为5.20%(5/96)明显低于颅内颈内动脉狭窄率20.83%(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1)。各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无病变组和病变组的血液生化、基本资料的对比 病变组并发高血压比率及糖尿病病程明显高于无病组(P<0.05);无病组与病变组血液生化指标及临床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纳入患者的血液生化资料和病史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性别、病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变量采用向后逐步法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时长〔OR(95%CI):1.098(1.022~1.179),P=0.013〕和合并高血压〔OR(95%CI):3.685(1.452~9.355),P=0.006〕是引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3 讨 论

早期病理和造影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5,6〕。目前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多采用TCCS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进行检查,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7〕。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与颅外动脉狭窄率分别为23.95%、3.20%,且50%的患者经检查发现均患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与糖尿病相关,其病程的发展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一定争议。相关学者证实〔8〕,糖尿病病程不是MCA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IMT每年的上升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倍以上,证实糖尿病可加快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9,10〕。

本研究表明,有病变组发生颅内外粥样硬化概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且糖尿病病程是引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中存在的差异可能与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相关,无病变组中的HbA1c为9.5%,病变组8.9%,提示HbA1c控制不良时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研究发现年龄与2型糖尿病病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性,而高血压是引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11~13〕。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无脑缺血患者中50%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颈内动脉斑块发病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颅内狭窄较颅外颈动脉病发率高,常发生于颅内动脉中的ICA和MCA,因此早期使用颈动脉超声联合TCCS检测,可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延缓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发率,改善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化颈动脉病程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