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SOD、MDA、HO-1水平及其与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

2021-10-29 00:43梁辑杨斌王华詹元英王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肾小球内皮氧化应激

梁辑 杨斌 王华 詹元英 王雁

(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海南 海口 571100)

随着老年化趋势凸显,肾病综合征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其人数占总肾病综合征患者的18%,占老年肾病患者30%以上。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之一,因病因不明者被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其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1~3〕。5%~30%未接受治疗的IMN患者在5年内可自发缓解,约14%的IMN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衰,未能自发缓解的IMN患者需要采取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4〕。氧化应激参与诸多疾病发生、进展过程〔5〕,研究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大血管、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诱发患者心功能不全〔6〕,有关老年IM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内皮功能损伤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老年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氧化应激、内功能损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肾活检的183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IMN分为IMN组(31例)与对照组(152例)。IMN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7〕。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均接受肾活检;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入院诊断前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者肾移植治疗;②肿瘤、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急慢性感染疾病;③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及毒物等导致的继发性膜性肾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因素。

1.2基本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肾活检报告等临床资料。

1.3指标检测 参考文献〔8〕对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进行测量。患者入院检测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HO)-1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含量,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所用试剂盒均由美国RD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构成比、高血压构成比、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蛋白、总胆固醇(T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24 h尿蛋白(U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及F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两组SOD、MDA、HO-1水平及内皮损伤比较 IMN组MDA、HO-1、ET、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OD、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OD、MDA、HO-1及内皮损伤水平比较

2.3SOD、MDA、HO-1水平与FMD的相关性 MDA、HO-1水平与FMD呈负相关(r=-0.810、-0.289,均P<0.01),而SOD水平与FMD呈正相关(r=0.845,P<0.01)。

3 讨 论

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IMN患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自发性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恶化,并且进展为末期肾脏疾病〔9,10〕。有研究认为IMN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后续研究深入发现IMN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1〕。IM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有报道显示抗原抗体于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在IM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有利于膜攻击复合物C5b-9形成,促进足细胞活化,从而促进生物活性分子(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释放。生物活性分子增加会增强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导致UP含量升高。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可以通过线粒体产生过量活性氧,产生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足细胞损伤、肾小管间质损害,从而影响肾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2〕。本研究表明IMN老年患者肾功能出现障碍,也提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这与内皮功能损伤具有密切关系,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会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发生病变,从而影响肾小球的供血、供养,最终引发肾小球疾病〔13,14〕。FMD主要是通过加压前臂以增加切应力,刺激血管内皮分泌NO来扩张血管,再利用高频率超声观察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从而间接评估内皮功能〔15〕。本研究提示IMN老年患者的内皮功能存在损伤。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属于缩血管物质。vWF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在缺血、缺氧、血管损伤等条件下,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强,胞内vWF转移至细胞表面、进入血液,促进血小板的黏附作用,是内皮障碍损伤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IMN老年患者确实存在内皮功能损伤。

内皮细胞损伤后,脂质蛋白更易进入皮下,经反应形成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激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加重肾组织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在IMN疾病发生、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分析IMN患者氧化应激情况对研究IMN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氧化应激主要是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时,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更倾向于氧化,产生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的氧化的中间产物。活性氧含量快速升高,促进体内蛋白质、脂质及碳水化合物等氧化损伤。活性氧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使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含量升高,MDA会破坏血管的通透性,破坏肾组织细胞的膜结构稳定,增强血管的通透性〔16〕。因此,MDA也常作为脂质氧化情况的指标之一。SOD是活性蛋白酶,在抗氧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SOD可清除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其活性高低表明机体的抗氧能力强弱,与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具有密切关系。HO-1是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微粒体中的抗氧化酶,是机体的保护性分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O-1呈现低表达,而慢性肾病患者体内呈现高表达,是对缺氧、氧自由基损伤表现的保护性反应,同时也是肾脏在应对氧化应激时的反馈机制〔17〕。秦丽等〔18〕在IMN患者血、尿、肾组织中的SOD、HO-1表达水平分析发现,IMN患者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增加,并且与临床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也支持其观点。本研究表明老年IMN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

猜你喜欢
肾小球内皮氧化应激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