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2021-10-29 00:44罗蓝曾巧何中臣黄元英唐贵忠刘美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主城区意愿养老

罗蓝 曾巧 何中臣 黄元英 唐贵忠 刘美华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2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3重庆市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4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5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确定风险亦在增多,疾病、灾害、车祸、犯罪等意外事件大大增加了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的概率,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风险家庭〔1〕。失独家庭是指已婚妇女已满49岁,夫妻双方因响应独生子女政策,只生育过1个子女且现无存活子女的家庭〔2〕。失独家庭规模庞大,根据计算机仿真技术所得数据,2016年我国失独妇女总量共计140万左右,预计2050年失独家庭总量达到450万左右〔3〕。失独家庭父母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列为国家“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4〕。养老意愿主要表现为个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对养老服务的选择,是对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5〕。目前,国内其他地区失独家庭养老意愿情况已有部分报道,但不同地区因政策、经济等差异,居民养老意愿状况和影响因素不同。因此,本文旨在了解重庆市失独家庭养老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重庆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所提供的重庆失独家庭个例数据库中的300名失独家庭父母。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97.00%)。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PPS)抽样。根据重庆市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信息系统数据,重庆市截至2018年失独人员共计3万余人,在样本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折中下,于2018年6月选取1%失独人口为样本,即确定本次调查共计投放问卷300份。同时根据失独家庭个例数据库所提供的重庆各个区、县的失独人员数量,确定各个区和县的样本数量。在各区、县尺度上,本调查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并未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对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访谈则取决于其是否愿意接受。

1.3调查内容 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专家咨询反复修改而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①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区域;②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自评、心理健康自评;③养老意愿:养老居住意愿、养老服务意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1.5质量控制 问卷形成后,首先在江北区、渝北区进行了试验性调研,Cronbach α为0.732,表明信度比较好,可靠程度高,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研;调查小组成员经过严格培训,熟悉问卷内容;对调查问卷现场收回,每日复核回收的问卷,缺失超过3项的问卷作废。

2 结 果

2.1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及影响因素

2.1.1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次调查的291例失独家庭父母中,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78例(61.17%),选择机构养老113例(38.83%)。将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社区居家养老=1,机构养老=2)作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月收入、婚姻作为自变量,将自变量中的分类变量作哑变量处理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选择的因素有年龄、户籍、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月收入、婚姻(P<0.05),见表1。

表1 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1.2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社区居家养老=1,机构养老=2)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户籍、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月收入、婚姻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自变量中的分类变量作哑变量处理后纳入方程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籍、身体状态是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选择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

2.2.1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291例失独家庭父母中,在问及自己最需要的养老服务时,210例(72.16%)表示更倾向于生活照料服务,81例(27.84%)表示更倾向医疗服务。将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作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月收入、婚姻作为自变量,将自变量中的分类变量作哑变量处理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的因素有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月收入(P<0.05)。见表3。

表3 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2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失独家庭养老服务意愿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收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比较 本次调查的291例失独家庭父母中,抽选自主城区111例,抽选自非主城区180例。结果显示,主城区与非主城区之间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比较

3 讨 论

本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人群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占比较高,这与国内其他对普通老年人群的研究类似〔6〕,这可能是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养老模式上与西方社会奉行的“接力模式”不同,我国社会一直奉行“反馈模式”,讲究家庭的代际支持〔7〕,同时更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以及维持现有的人际关系。城镇户籍人口相较于农村人口更倾向于机构养老服务,这可能是由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易受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8〕。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独家庭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与普通家庭相反〔9~11〕,这可能是由于失独家庭父母丧失了子女这一可靠养老支柱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养老保障问题逐渐凸显,迫切希望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而普通家庭的父母随年龄的增大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更深,认为家人的照顾、子女的陪伴是人生活幸福的重要原因,更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身体状态差的相较于身体状态好的更倾向于机构养老,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状态较好的父母认为自身有能力解决相应的养老问题,而身体状态差的父母由于健康问题凸显,迫切希望得到专业的医护服务,这与国内多数对普通家庭父母的研究结果类似〔10,11〕,而刘二鹏等〔9〕、林雪等〔12〕认为普通家庭父母随着身体状况变差更不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这可能是因为普通家庭父母更想得到家人的照顾、子女的关心,更加珍惜与子女的相处,这提示与普通家庭相比失独家庭选择养老机构可能是为了寻求“子女替代”的功能。

本研究与其他对失独家庭的研究类似〔13〕,这可能是因为生活照料相关服务是最基本的服务,满足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这提示当前失独家庭父母对自身养老问题的担忧更多是对未来失去自理能力后的照料问题。收入越高的失独家庭父母越倾向于选择医疗服务,这可能是由于收入较高的家庭有能力通过购买相关服务解决照料问题,而更担心患病后的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养老意愿未受失独家庭父母所在区域的影响。

综上,建议增加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投入,包括加大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建立合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建议为失独父母设置养老机构的数量、规模时要注意城乡的比例分配,需要根据年龄层和身体状态分配床位,即向城镇地区、年长者、身体状况差的失独家庭父母倾斜;建议针对失独家庭父母寻找“子女替代”功能的特点,尤其是高龄、身体状态差的父母,向其提供的养老服务更需要温度,更需要注重亲情化,给予其充分的关心和照顾,以弥补子女缺失的遗憾;建议失独家庭养老资源分配向生活照料相关服务倾斜,保证生活照料相关服务的及时性、多样性、有效性,同时在现有的为失独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降低医疗服务的“购买门槛”,将医疗服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资源具有向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需求和支付能力较强的区域或大城市集中的趋势〔14〕,但是,重庆市内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养老意愿无差异,为保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针对失独家庭养老意愿的其他影响因素配置主城区与非主城区的失独家庭养老资源。

猜你喜欢
主城区意愿养老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养生不是养老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