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1-10-29 00:44翟晨岚刘惠萍史敬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卧床股骨骨折

翟晨岚 刘惠萍 史敬敬

(河南省职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良性预后〔1〕。但部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衰弱情况,不仅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延迟术后相关功能的恢复〔2〕。相关研究指出,衰弱作为评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失能的前兆,与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并指出若采取综合性衰弱管理可改善患者预后〔3〕。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及时发现患者衰弱情况,及时实施衰弱管理,获得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因此尽早分析可能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指导早期预防干预尤为必要且关键,但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发生机制复杂,讨论与衰弱相关的文献较少,对预防干预计划的拟定不利。本研究拟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术前衰弱量表(FRAIL)<2分;②均为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③骨折前生活可自理。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卒中、帕金森等疾病;②术后服用抗抑郁药物;③合并精神病或严重视听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沟通者;④术前合并颅脑、脊柱骨折及内脏多发伤。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62~82岁,平均(74.52±2.19)岁;手术方式: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26例,动力髋螺钉8例,Gamma钉12例,人工假体置换术32例。

1.2衰弱状况评估方法 于术后1年,采用FRAIL〔4〕评分评估所有患者的衰弱情况,该量表包括疾病、步行能力、耐力、疲劳感、体重减轻,每项1分,共计5分,其中≥3分为衰弱。

1.3基线资料统计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婚姻状况(未婚/离异/丧偶,已婚)、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营养不良〔是、否,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5〕评分,包括饮食、体重、活动、应激和精神、体重指数、小腿围6个条目,总分14分,分数越高营养状况越好,其中MNA-SF≤7分为营养不良〕、近1年跌倒史(有、无,骨折之后)、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疾病数量(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律失常等)、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量表(MoCA)〔6〕进行评估,共30分,26分以上为正常,分数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发生与未发生衰弱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术后1年,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FRAIL≥3分(即发生衰弱)20例(25.64%)。发生与未发生衰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近1年跌倒史、合并疾病数量、术后卧床时间、营养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见表1。

表1 发生与未发生衰弱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营养不良、近1年跌倒史、合并疾病数量、术后卧床时间纳入作为自变量并说明,其中营养不良:是=1,否=0;近1年跌倒史:有=1,无=0,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衰弱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营养不良、近1年有跌倒、合并疾病数量多、术后长时间卧床均可能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单项回归分析结果

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得到的影响因素纳入,并纳入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术后卧床时间,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各资料之间的影响后,结果显示,高龄、营养不良、近1年有跌倒、合并疾病数量多、术后长时间卧床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需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在面临手术时无疑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害怕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引起术后衰弱〔7〕。一旦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衰弱,可降低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信心,影响康复顺利进展,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影响整体的康复效果,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孤独、自尊受伤、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生活质量〔8,9〕。因此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尤为必要。

潘颖等〔10〕研究对2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年衰弱发生率为27.7%,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表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有较高的风险会发生衰弱,分析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是必要的。进一步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龄、营养不良、近1年有跌倒、合并疾病数量多、术后长时间卧床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可能的原因,高龄: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抗应激能力下降,尤其是肌肉质量降低、力量下降及骨质疏松痛为主的运动系统功能退化较为突出,这些情况均会加快个体肌肉萎缩,不仅如此,机体各激素水平失调也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稳态平衡造成破坏,这类患者的生理储备功能常呈持续性下降,一旦下降到一定阈值,将导致衰弱发生〔11,12〕。对此,建议对于年龄较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尽早开展衰弱筛查,及时采取合理干预,纠正可逆的衰弱状态,同时其家属应照顾、关怀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术后康复,保证身体功能的恢复,继而减少衰弱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造成脏器功能受损,生理储备功能下降,继而诱发衰弱〔13,14〕。对此,建议应鼓励营养状况不佳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保证营养状况的改善,继而减少衰弱发生。近1年有跌倒:因跌倒引起心理变化,如跌倒恐惧,继而减少锻炼及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导致肌肉力量降低,引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15〕。合并疾病数量多: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因日常需服用药物,同时因老年人身体各器官衰老,尤其是肝肾功能衰退情况较明显,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增加衰退发生风险〔16,17〕。对此,建议应做好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安全用药宣教,针对性进行康复锻炼,提升术后恢复效果,继而减少衰弱的发生。术后卧床时间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因患肢疼痛、制动,导致下肢肌肉主动运动受限,当长期卧床时,肌肉也处于制动或负荷状态,肌肉纤维可出现萎缩,同时长期卧床可减少肌肉蛋白合成,增加尿氮排泄,加速肌肉分解,下肢肌肉力量明显减弱,继而导致衰弱发生〔18〕。对此,建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即使需长期卧床,难以负重,也应视情况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以维持肌量,减少肌肉萎缩,预防衰弱的发生。

综上,高龄、营养不良、近1年有跌倒、合并疾病数量多、术后长时间卧床均会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衰弱发生风险,临床应尽早评估患者是否伴有上述衰弱风险因素,并合理干预,如鼓励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加强用药安全性宣教、鼓励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可能对减少衰弱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卧床股骨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