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手段

2021-10-29 00:44魏东平刘双邓尚正严雪梅王纯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社交量表问卷

魏东平 刘双 邓尚正 严雪梅 王纯睿

(吉林大学 1心理学系,吉林 长春 130012;2劳动与社会保障系;3社会学系)

孤独是影响老年人口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因素,孤独感成为衡量老年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4〕。社会支持是与孤独感紧密相关的一个变量〔5〕,孤独感常在社会支持和相关心理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有时是完全中介〔6〕,有时是部分中介〔7〕。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几类,有团体辅导〔8~10〕,认知疗法〔11〕,和团体怀旧疗法〔12〕等。现有的干预方法主要集中在心理治疗和社会政策建设两个方面〔13〕。社交媒体普及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给人的心理状态带来许多影响。如有研究者发现手机依赖程度与孤独感呈正相关〔14〕,还有人发现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不仅不能缓解孤独感,反而有可能从现实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孤独感〔15〕。然而,这些研究结果都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出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不足是导致其出现各种社会及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16〕。而在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媒体研究中,大学生因为手机过度使用而降低了实质性社会交往从而导致孤独感上升〔17〕,但在老年人群体中,实质性交往的不足则是导致其孤独的重要原因之一〔18〕。本研究旨在探究手机社交媒体与老年人孤独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及手机社交媒体干预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长春市某社区活动中心,对有能力回答问题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由经统一培训的本科生担任,采用面对面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获取,共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82.1%)。从调查的32位老年人中,筛选出14名孤独感得分处于前50%的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干预阶段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对照组无干预。

1.2量表及问卷 ①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孤独感量表(ULS)-6。Hays等〔19〕于1987年在UCLA-20量表基础上改编得到ULS-8量表,又名UCLA孤独感量表简化版。周亮等〔20〕在农村社区老年人群体中对ULS-8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并进一步优化得到ULS-6量表,该量表信度、效度均较好,符合心理学测量的要求,Cronbach系数为0.831,重测信度为0.715。②社会支持量表(SSRS)〔21〕包含3个维度,主观社会支持(4个条目)、客观社会支持(3个条目)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各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获得此维度的社会支持越多,10个条目的总分即为社会支持总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0.940,重测信度为0.920。③社交媒体使用问卷为自编问卷,题目涵盖社交媒体使用方面的诸多方面。如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长,使用功能数量、联系人数量和对社交媒体态度等。④个人情况问卷包括了关于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在内的10个问题。

1.3整体问卷结构及测量实施 整体量表将孤独感安排在第一部分(排除其他条目的干扰作用)、其次是社交媒体使用问卷、然后是SSRS、最后是个人情况问卷。正常情况下,老年人会花费大约5 min做完整个问卷。视力良好的老年人可以自行填写,视力不佳的老年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用结构性访谈方式辅助填写。

1.4干预 干预在社区的房间中进行,频率为每周1次,每次10~15 min,对每位被试共进行5次干预。干预方案:前两次干预进行共同教授,在社区房间幻灯片设备的辅助下,用幻灯片展示操作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微信的各项功能,包括添加好友、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视频电话、表情包、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功能,讲授结束后进行答疑干预,结束时会赠送小礼品。后3次干预是巩固辅导,与实验组被试一对一地进行约10 min的巩固教学和答疑。一对一的辅导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小被试间的相互作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问卷测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用来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不同类型变量之间使用皮尔逊相关或者斯皮尔曼相关。中介效应检验按三个步骤进行〔22〕,第一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回归系数c(Y=cX+e1)的显著性,如显著则可能存在中介效应继续下一步检验,否则停止分析;第二步检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的系数a(M=aX+e2)和系数b(Y=c′X+bM+e3)的显著性,如都显著则继续下一步检验,至少一个不显著则进行sobel检验,如sobel检验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中介效应不显著;第三步检验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的回归系数c′(Y=c′X+bM+e3)是否显著,如c′不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起完全中介作用,如c′显著则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使用t检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孤独感、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和社交媒体使用的各个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32个被试的相关分析 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水平、主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量呈显著负相关。除此之外,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分数与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量有正向显著相关。见表1。

表1 孤独感、社会支持及维度得分和社交媒体功能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值)

2.2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将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视为自变量(X),孤独感水平视为因变量(Y),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显著相关(P<0.01),因使用功能数还与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回归相关(P<0.01),因此可分析使用功能数与孤独感之间社会支持利用度(M)是否起到中介作用。三步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利用度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与孤独感之间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ab/c=0.59×-0.424/0.536=46.7%。

表2 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2.3两组干预前后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孤独感、社会支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测的孤独感、社会支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孤独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社会支持利用度分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量也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孤独感、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交媒体功能使用数量差异分,n=7)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与模前调查〔5,22〕结果相一致,更进一步说明了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紧密联系。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孤独感与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匹配〔5,23〕。这可能是因为主观社会支持能够更好地反映老年人在面临孤独心理时所得到帮助的效果,而社会支持利用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人主动寻求情感交流与压抑释放的积极性。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也与老年人孤独感有显著相关,不仅如此,也发现社会支持利用度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与孤独感之间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即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对孤独感的影响完全通过改变社会支持利用度起作用。有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并指出在关注老年人各方面心理问题时,还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支持〔6,24〕,本调查结果或许为老年人孤独感干预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即以社交媒体作为手段,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水平来改善老年人孤独感。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量可以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并减轻孤独感。

本研究结果说明干预所产生的影响在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上是有限的。然而,功能使用数量的增多也意味着对社交媒体的进一步认识和熟练,这样,虽然在社交媒体使用量表的其他测量条目的得分没有显著变化,如使用时间、频率、联系人数量(实际上有许多老年人原本有一定数量的亲人朋友联系人,但是联系不太有效),但是交流的效率却有可能增加许多,如在有限时间和篇幅内表达更多信息、感情,分享更多趣事。而正是这种较难测量的“交流效率”的提升,有可能就导致了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的提升(遇到困难时更加积极倾诉、寻求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孤独感。

通过社交媒体改变社会支持利用度,进而改善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手段是有效的。社交媒体干预以社交媒体使用功能数量作为直接干预变量,操作性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干预方向和效果判断标准更明确,也使干预更加容易进行。

猜你喜欢
社交量表问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问卷网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