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2021-10-30 13:22王翠玲
城市建筑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通讯作者:王翠玲,1982年4月,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现任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

摘 要:对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模式创新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效果、管理水平均不理想,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因此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模式;工程管理

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创新管理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

现今,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建筑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通过采取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手段,能有效壮大建筑企业的发展实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筑企业应对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积极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最大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成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目标的有效实现。伴随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也越发显著,只有做好对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才能更好地在信息化时代立足[1]。

(二)创新管理是实现科学化、持续化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工程管理理论研究越发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将工程管理理论转变为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企业科学化、高效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当前,国外很多经过实践验证成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在国内诸多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这就实现了理论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便利条件,最终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三)创新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企业的资源配置

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手段往往存在过于单一化、形式化的缺陷,无法做到有效融合各方面的资源,使其共同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同时管理的统一化水平也比较低,整个管理的综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把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有效融合于整个管理过程中,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进而全面解决传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及管理过于单一化、表面化等缺陷,将工程施工的各个模块、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2]。

(四)创新管理可显著优化工程管理的综合成效

在实际开展工程管理活动的时候,通过引入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可显著优化工程管理的综合效果。从以往的很多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管理人员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存在效率偏低、质量不合格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及时完成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以便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并更好地达成预期的管理质量目标[3]。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企业能否得到长远稳定发展,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企业不具备现代化、先进性的管理理念,则必定会导致其无法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步伐,也无法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做好对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精深的管理理论知识,并加强对自身管理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建筑工程的承包单位也必须积极承担起自身的项目管理职责,只有确保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小组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程创新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注重对自身知识眼界的拓展,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形成独树一帜的管理风格,对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科学性、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理念得到更好的创新奠定基础[4]。

(二)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時候,必定需要相关制度的指导和约束,所以必须将管理制度的创新放在首位,确保各项管理任务都能得到有效落实。首先,建筑企业必须对管理体系加以创新,积极适应当今建筑市场的变化趋势,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备全覆盖性、高效性。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对工程管理体系的创新不能只是集中于整体管理方案的编制上,同时还要表现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上,对内部责任机制加以调整和完善,明确划分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独立法人的地位,进而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1. 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与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以及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以往的成本管理模式通常只能覆盖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环节的管理内容,而对于当今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成本管理而言,必须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实现成本管理和其他管理机制的有效配合,提高信息流通效率,并确保各项成本管控工作都能在科学制度的指导下开展[5]。

2.技术管理方法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注重技术管理,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加以考核,并出台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监督制度,编制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引入各类先进的施工机械,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管理成效的目标。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精细化

对于当代建筑工程而言,其在管理方面囊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所涉及到的参建方也比较多,要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网络体系,通过合理设置不同的管理节点,并采用相关线路加以连接,建立一个合理、规范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6]。在进行具体项目的管理工作时,应确保各环节、各模块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指导,如质量管控制度、安全监督制度等,将各个管理部门作为基本节点,将人员作为主要线路,严格将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执行好管理责任制度,合理划分各人员的管理责任,对质量管控以及安全管控工作加以细化,落实好对问题来源的把控工作,最终达到全方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目标。

(二)数据化

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在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积极引入了各项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从而帮助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使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目标都能得到顺利实现。比如,在实际管理的时候融入了大数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通过将各类基础设施布设在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场,包括人脸识别装置、门禁监控装置等,可第一时间了解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使相关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具备全方位、细致化的参照依据,以便达到对管理效果的优化和提升目标。站在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层面来看,将来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应用将会逐渐变成普遍情况,管理本身的数据化趋势也会变得更为显著[7]。

(三)信息化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基本上已经步入到信息化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物资管理信息化以及办公信息化这两大方面。例如,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建筑单位都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科学的施工资源信息库,主要用来对相关管理信息加以收集和整理,从而达到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目标,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任务的有效落实,提升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开展管理实践工作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开展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就进一步壮大了工程管理的技术优势[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应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工作,企业应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战略发展目标开展创新工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创新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孟庆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0):185-186.

[2]王大朋,馮晓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城市建筑, 2020,17(24):191-192.

[3]陈绍康.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 2020(20):195+199.

[4]狄懿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20(9):149.

[5]梁殿宏.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地产, 2019(18):99.

[6]叶修记.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门窗, 2019(14):28+31.

[7]黄旭.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 2019(23):105-106.

[8]韩跃武,胡肖亮.建筑工程消防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 2019(10):37.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