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2021-10-30 06:25郑耿哲吕文巧
云南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液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郑耿哲,吕文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引起的疾病[1]。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脾脏明显肿大,甚至巨脾[2]。本病发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因此往往是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3]。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分子缓解,即通过对异常增高的白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来达到症状的改善,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标准一线治疗药物,它开启了CML 靶向治疗的新纪元[4]。本次研究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进行探究及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6 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均为采取其他治疗。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6 例,年龄范围26~75 岁,平均年龄(46.73±5.28) 岁。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学检测,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为初诊患者,未在外医院接受过其他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④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颅内高压、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患者有药物过敏史;④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均给予伊马替尼,剂量为平均口服400mg/d。治疗中根据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血象严重程度,酌情给予辅助治疗、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5]。治疗后的第3、6、12 个月时分别进行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的检测。

1.2.2 药物经济学评价

以“CML”、“成本(cost)”、“成本效果分析(cost benifit analysis)”为关键词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和ovid 英文数据库,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成本”、“成本效果研究”为关键词在万方和知网中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有关伊马替尼治疗CML 的经济学文献。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发布的CML诊疗指南[6]对2 组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细胞遗传学缓解及分子学缓解进行观察对比,其中血液学缓解表现为完全血液学反应(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sponse,CHR);细胞遗传学缓解分为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CCyR)、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artial cytogenetic response,PCyR) 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MCyR) 和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分子学缓解包括早期分子生物学缓解(early molecular remission,EMR)、部分分子生物学缓解(partial molecular biology relief,PMR)、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lief,MMR) 及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mitigation,CMR)。

1.3.2 药物经济学评价

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对其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即成本效用比值(cost utility ratio,CUR)为每获得一个生命质量调整年(every quality of life adjustment year acquired,QALY) 所耗费的成本。CUR=成本/效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根据不同变量类型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指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3 个月时,对所选取的56 例研究对象进行血液学检测,其中有53 例(94.64%) 检测结果为CHR;对56 例研究对象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有44 例(78.57%)为MCyR,13 例(23.21%)为CCyR;对56 例研究对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有47 例(83.93%)为PMR,3 例(5.36%)为MMR。

治疗6 个月时,有48 例患者接受检测,对他们进行血液学检测,其中所有患者(100.00%) 检测结果均为CHR;对48 例研究对象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有40 例(83.33%) 为MCyR,32 例(66.67%) 为CCyR;对48 例研究对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有32 例(66.67%) 为PMR,14例(29.17%) 为MMR。

治疗12 个月时,有45 例患者接受检测,对他们进行血液学检测,其中所有患者(100.00%)的检测结果均为CHR;对45 例研究对象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有41 例(91.11%) 为MCyR,34 例(75.56%) 为CCyR;对45 例研究对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中有24 例(53.33%) 为MMR,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评价

2.2 药物经济学评价

将伊马替尼作为慢性期一线药物与干扰素的作用进行对比,见表2。

表2 伊马替尼作为慢性期一线药物对比干扰素

3 讨论

CML临床常常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脾脏明显肿大,甚至巨脾,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1]。本病治疗的主要机制在于分子缓解,通过控制异常增高的白细胞来减轻症状,先前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羟基脲仅仅可以改善CML 患者在血液学方面的指标,却无法做到分子学缓解[2]。伊马替尼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标准一线治疗药物,本次研究对其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

本次研究观察分析治疗3 个月、6 个月和12个月后患者CHR、CCyR、CMoR、MCyR、MMR、CMR 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对比干扰素,伊马替尼作为慢性期的一线药物具有更显著的优势。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阻断白血病癌基因激酶的腺嘌呤核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结合位点、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粒细胞增殖的作用[3],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减轻的作用。

综上所述,伊马替尼作为一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

猜你喜欢
血液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于血液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复方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混悬液对鸡的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