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质量检查干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1-10-30 06:25罗妍馨王利莎张颠黔
云南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质量检查病区心内科

罗妍馨,王利莎,张颠黔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二○医院 心内科,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增,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也加重了医疗人员的负担[1]。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大,病情危急,护理难度要求更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护理质量的需要[2]。护理质量是评价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标,是护理服务的重要表现[3]。为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采用路径式质量检查进行干预,探讨其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15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观察组:男40 例,女35例;年龄54~79 岁,平均(62.3±2.9) 岁;病程5~20年,平均(8.3±2.1)年;高血压22 例,冠心病25 例,心力衰竭14 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对照组:男38 例,女37 例;年龄57~77岁,平均(63.3±3.8) 岁;病程5~19年,平均(9.1±2.2)年;高血压24 例,冠心病24 例,心力衰竭14 例,风湿性心脏病13 例。2 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心内科各疾病类型诊断标准;(2)意识、认知清楚,依从性好;(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1)有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2)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合并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路径式质量检查干预[4]。(1)建立路径式检查小组:安排1 名护理主任、1 名护理副主任、2 名系统级科护士长、4 名病区护士长、3 名护理部干事组成路径式检查组。(2)确定路径式检查标准:小组成员按照《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明确质量检查的基本路径,明确病区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质量管理、护理病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等6 个维度的质量检查标准。(3)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分层级进行质量检查标准、质量检查路径、质量检查安排的培训,可采用现场询问、追踪考察等方式对其进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4)对质量检查的6 项内容分3 个月完成,每月完成2 方面,3月后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在下个周期内予以改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护理质量

从病区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质量管理、护理病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等6个方面全面评估护理质量,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2 组患者对护理过程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 总例数×100%。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 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病区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质量管理、护理病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等6 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 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病区管理质量 护理病历质量管理 护理培训对照组 75 80.55±3.05 83.02±2.88 80.72±3.28观察组 75 90.39±3.42 92.48±2.79 93.47±3.02 t 6.933 6.599 8.492 P 0.029 0.033 0.000优质护理82.38±2.94 93.02±3.32 7.505 0.028患者健康教育 患者管理质量80.19±3.29 81.48±3.29 92.04±3.72 92.30±3.27 6.495 7.593 0.041 0.028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内科往往以老年患者居多,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免疫力低下,多数患者还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合并疾病多、病情变化快,因此患者疾病压力较大,恢复较慢,对护理的要求较高[5]。护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旨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充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路径式质量检查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是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护理难点进行评估和量化,使其具体到每一项护理内容,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6]。

路径式质量检查模式首先是成立质控小组,明确质量检查标准,建立质量检查路径,然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各个护理内容进行分配,明确每月的质量检查项目,最后得到质量检查反馈,及时调整护理管理问题,并于下个周期进行改正[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路径式质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的病区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患者健康教育、患者质量管理、护理病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等6 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 (P<0.05)。说明路径式质量检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这是因为此护理模式将难以把控的护理指标进行量化、具体化,消除了传统护理工作的随机性、盲目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管理,并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保障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路径式质量检查模式,可以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质量检查病区心内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混凝土防渗墙的几种特殊处理方法与质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