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30 06:25任盼盼赵小强
云南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霉素血细胞淋巴瘤

任盼盼,赵小强,赵 静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淋巴瘤主要与基因变异、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病变程度较深,恶性率及致死率较高[1]。针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临床常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方式。其中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毒性较大且作用效果欠佳。吡柔比星属于蒽环类药物,对大多数肿瘤细胞均有作用,且药毒性较小,对治疗淋巴瘤有积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124 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62) 及对照组(n=62)。观察组男32 例,女30 例,年龄56~74 岁,平均(65.04±3.01) 岁;对照组男31 例,女31 例;年龄56~75 岁,平均(65.51±3.16) 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对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标准确诊[3];②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③发热、乏力,可见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伴疼痛。(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1)对照组 常规化疗:①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规格:0.2g) 600mg/次,于治疗第1d 应用;②静脉滴注长春新碱(规格:20mg) 1.4mg/m2,治疗第1d 使用;③餐后口服醋酸泼尼松(规格5mg)5mg/次,2 次/d,连续服用5d。在此基础上给予阿霉素(规格:100mg),静脉滴注,50mg/m2,治疗第1d 使用,1 次/月,1 个月为1 个疗程,共化疗4 个疗程。(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柔比星治疗(规格:10mg),静脉滴注,50mg/m2,于治疗第1d 应用,1 次/月,1 个月为1个疗程,共化疗4 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1)疗效:参照相关标准[4],评估2 组治疗效果,完全改善:肿瘤组织消失,骨髓穿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部分改善:原本肿大的淋巴结病灶体积缩小>50%,骨髓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均为阴性;稳定期:病灶无任何变化;病情发展:病灶体积增加>25%,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血常规指标:化疗4 个疗程结束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在血细胞分析仪作用下检测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3)毒副反应:比较2 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 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1.94%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 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时,2 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血常规指标比较(±s)

表1 2 组血常规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1) 白细胞/(×109·L-1) 血小板/(×109·L-1)治疗前 观察组 62 98.23±7.14 4.36±0.18 105.45±8.37对照组 62 98.75±7.51 4.42±0.19 104.38±8.24 P <0.001 <0.001 <0.001 t 0.395 1.805 0.717 P 0.693 0.074 0.475治疗后 观察组 62 86.45±6.98a 3.62±0.14a 92.56±7.32a对照组 62 71.38±6.52a 3.47±0.12a 78.45±6.13a t 12.423 6.405 11.637

2.3 2 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2 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淋巴瘤的病机较复杂,主要是在机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在不同的免疫阶段,免疫活性细胞出现分化及增殖异常而形成[5-6]。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 组化疗结束时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较高,提示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可减轻淋巴瘤患者血细胞损伤,疗效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阿霉素毒性较强,对正常细胞有灭活作用,对血细胞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吡柔比星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对治疗肿瘤活性较强,且对耐阿霉素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吡柔比星能够迅速进入肿瘤细胞内,并且嵌入肿瘤细胞DNA 双链中,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 聚合酶生成,阻止肿瘤细胞DNA 转录及复制,阻断肿瘤细胞繁衍周期,杀灭癌细胞。此外,吡柔比星可减轻患者消化道、肝肾及骨髓抑制反应,从而增加血细胞水平。因此,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可增加对肿瘤细胞作用效果,同时还能增加血细胞水平,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期间,2 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提示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治疗淋巴瘤患者不增加药物毒副反应。同阿霉素相比,吡柔比星毒副作用较低,对正常细胞及器官影响较小,但对肿瘤细胞作用较强,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减轻机体损伤,因此二者联合用药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吡柔比星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可提升淋巴瘤患者血细胞水平,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霉素血细胞淋巴瘤
Glabratephrin通过抑制P-糖蛋白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的阿霉素耐药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益气活血方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致慢性心肌损害症状的临床研究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
含有人环氧酶及天然阿霉素或类阿霉素的药用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多种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