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古镇忆红军

2021-10-30 02:22唐红生
新青年 2021年9期
关键词:渡赤水茅台镇赤水河

唐红生

贵州茅台镇赤水河 茅台渡口

乘着清凉的风,汽车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离古镇愈近,愈感神秘,愈加兴奋,因为将要一睹其千年风韵。

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之中,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波光潋滟,贯穿全境。这是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百回千转的赤水河。两岸建筑鳞次栉比,色调统一,窗格镂花,古色古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抬眼,白云飘荡,或坠落山顶,或挂在楼间,幽静而悠远。

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酒香,几多诱惑。这香气时浓时淡,若有若无,犹如裹挟着历史的芬芳,从远古飘来。先人濮獠部落世居于此,出于对先人开荒破草的崇敬,历代濮獠人开始筑土台、立灯杆,用来祭祀祖先,故称“茅台”。这块神奇的土地,自古繁华,素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称。川盐经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由于水陆畅通,商贾云集,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随着盐业的发展,酒业也兴盛起来,并与盐一道被运往外地,渐渐名声大振。

茅台镇国酒门

镇上酒铺一家挨着一家,酒旗随风飘逸,“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扑面而来。大小不一的酒坛存满店铺,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铺子虽多,但商业气息并不重,没有想象中的熙熙攘攘,这倒可以静心漫步,慢慢品尝古镇的味道。

河西岸的朱砂堡郁郁葱葱,山顶矗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紀念塔。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落排列,柱的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似飞溅的浪花,通体赭红,在万绿丛中特别醒目。山下是红军四渡赤水浮雕墙,再现了当年四渡赤水情景。河边是茅台渡口纪念碑,一下将我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迂回穿插,千里奔袭,寻找和抓住战机,有效地调动并歼灭敌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谱写了长征史上神奇的光辉篇章——“四渡赤水”,成为这位伟人一生中的“得意之笔”。3月16日凌晨,红军从茅台的山羊坳、朱砂堡、银滩三处胜利渡河,成功实施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渡。

当年架设在这里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面铺着木板,桥栏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星。走在桥上,只见河水清澈透明,奔流不息。岸边的三角梅一枝枝伸展开来,鲜红的花朵绽满枝头,倒映在赤水河上,连同那一抹夕阳,把河水染红。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第三次渡赤水的历史画卷。

漫步1915广场,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再现了当年中国代表“怒掷酒瓶震国威”的场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将结束,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一下子吸引了评委,经评委们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上最好的白酒,一举夺得金奖。这享誉世界的美酒,是精选高梁、小麦为原料,取赤水河之水,运用娴熟的工艺,在这独特的环境里发酵、升华而成。

茅台酒还与红军结下了情缘。红军抵达茅台镇后,对茅台酒予以保护,并严明纪律,公平买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激战连连,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受伤,脚上也起了水泡。当时缺医少药,红军战士就用茅台酒疗伤、擦脚。茅台酒中蕴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更觉厚重与醇香。

到茅台镇免不了品尝酒。酒的品种很多,价格不一。在我看来,茅台镇酿的酒都可以泛称茅台酒,均散发着那醇美的酱香。推杯换盏、浅饮微醺时,夜幕已悄悄降临,古镇朦胧起来。依山而建的楼群层层叠叠,被景观灯勾勒出迷人的身姿,让人更加陶醉。

夜色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仿佛用水元素向人诉说着古镇的过往和今朝。道道水柱随音乐翩翩起舞,柔美时如岸边的柳条,婀娜多姿、曼妙游离,仿佛将茅台酒多彩的文化娓娓道来;雄浑处似当年的红军,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

此刻,朱砂堡顶,雄伟的纪念塔在灯光的投射下越发通红,正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滚滚流淌的赤水河浸润着茅台酒香,日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

猜你喜欢
渡赤水茅台镇赤水河
茅台镇
石坝河北街酒厂河段治理生态防洪堤设计计算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名城遵义:几条河流 一脉人文
茅台镇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赤水河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