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分析

2021-10-30 12:53陈智超张晓林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陈智超 张晓林

摘    要: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选取2010—2020年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或含“生鲜农产品流通”为主题的全部中文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文献从主题、主体、期刊、学科、突现词等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F326.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10.005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e Supply Chai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Citespace

CHEN Zhichao, ZHANG Xiaol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selecting all Chinese periodicals with the them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from 2010 to 2020 in the database of CNKI, and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o draw knowledge graph, 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trieved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me, subject, periodical, discipline, emergent words, etc., and reveal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China.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citespace software; visual analysis

可视化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可视化的图谱来展示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规律、知识结构和分布情况。CiteSpace是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款可视化分析工具[1]。目前,CiteSpace在各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食材,主要是指果蔬、肉类、水产等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农产品,易腐易损性是其主要特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对于促进产销衔接、提高流通效率、更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该领域已有众多研究成果,涉及生鲜供应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物流成本等多方面研究。本文以 CNKI 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和CNKI的计量分析对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梳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方向,总结分析该领域知识图谱和研究热点、前沿问题等,以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材料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主题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或含主题“生鲜农产品流通”且期刊来源为“中文期刊”進行检索。因我国对于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重点考察近10年来的研究情况,将检索时间区间设置为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从中剔除诸如会议记录、日报、政策文件等非研究性文献,最终得到国内文献1 694篇。本文以1 694篇学术文献为研究数据,将数据导入Citespace来分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等。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图谱,以此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剖析文献本身的应用价值和文献之间所蕴含的逻辑关系,以便能够有效解读文献的类型、研究热点以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演进趋势等。分析的基本过程为:在Citespace软件中导入在中国知网(CNKI)转换的文献数据,剔除报纸、会议记录等非研究性文献,成功转换数据1 694篇,并将参数选取阈值设置为默认,时间片段定义为一年且每时间片段显示前50条数据,最终对形成的图谱进行轻微调整,以便更直观地显示研究内容;通过图谱可了解到所导入文献数据的时间分布、主要研究主体、学科构成、期刊来源及突现词等方面的内容,明确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基本现状;通过图谱所显示的关键词提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高频研究主题;最终通过突现词分析,明确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热点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布

如图1所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年度发文量呈现逐年增长且增长速度加快的总体趋势,符合发展演进规律。随着供应链管理在行业应用中的深化,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文献也趋于增长,特别是2014年以来,更多学者投入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年发文量增长速度加快。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致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增长迟缓,有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经可视化分析,2021年预测发文量为220篇左右。

2.2 研究主题

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因关键词可以直接表述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键词共现图谱,并根据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研究的高频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生鲜农产品特点 生鲜农产品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蔬菜瓜果,也包含肉、蛋、奶、海鲜等,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自然生长周期。生鲜农产品在成熟后,容易腐烂、损坏,新鲜度也会逐渐衰减[2],且因我国冷链技术的不完善而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非常高。

2.2.2 电商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成本,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更加简便,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王玲[3]从电商角度分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策略,认为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可通过直播带货、网店平台等方式来销售农产品,进而通过数字化、扁平化的优势逆向构建供应链,从而保证消费者需求与生产相匹配;而且可利用电子商务重新整合社会经济要素,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发展。李莉[4]从流通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电子商务有助于优化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存在的区域供应链整合不足和物流配送方式落后等弊端。

2.2.3 农超对接等新型模式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合同达成合作,由农户向超市、便利店等直接提供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农产品成本,并可使农户更方便地了解到市场信息。关于该模式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李玉龙[5]研究认为,农超对接模式下存在着合作关系不牢靠、农户难以参与生鲜农产品定价以及物流成本高的弊端,只有通过大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加强合作关系和建设配送中心,才能够保证农超对接稳定高效地发展;并通过对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来保证农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此外,还有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新型产销对接模式。

2.2.4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互联网+”是指在信息时代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出的新兴业态,简而言之就是将互联网应用于传统行业,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互联网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为解决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大生产和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李源等[6]和林莉[7]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流通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保证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保障,且在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追溯机制的条件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将得以更好地发展。

2.2.5 双渠道供应链 双渠道是指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是由厂家直销的线上渠道与实体门店进行销售的线下渠道的有效结合。这种模式有助于线上线下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范林榜等[8]揭示了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突出优点及弊端,认为双渠道供应有利于保证生鲜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并通过分析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共享率得出:零售商和供应商只有在形成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收益取得最大化。

2.2.6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因素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其效率、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響,从而影响生鲜农产品的价格。黎莎等[9]从生鲜农产品的仓储和高效运输角度,分析了在以冷链运输为基础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生鲜农产品更低的耗损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王柯梦和王数[10]从影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基础设施不发达和生产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低效的根本因素,进而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牟进进等[11]和但斌等[12]考虑到生鲜农产品较高的损耗率,从消费者角度和库存策略来分析造成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唐佩佩等[13]运用遗传算法对生鲜农产品配送进行研究,以优化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路径来缩短配送时间,从而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顾客满意度。

2.3 研究主体分布

如图3所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研究主体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其中影响力大、发文量多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农林经济管理是国家一级学科,在我国农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14]。近年来,我国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发文量也越来越多,表明农产品供应链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未来的年发文量会持续增加。

2.4 文献来源分布

在1 694篇文献中,筛选出发文量大于等于7的文献来源统计如图4所示,选取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来源,其中《物流技术》发文量共63篇,在发文量大于等于7的文献来源中占文献总量的9.62%;其次是《物流工程与管理》,发文量是57篇,占比8.70%;第3是商业时代,发文量55篇,占比8.40%;第4是《物流科技》,发文量32篇,占比4.89%;第5是《江苏农业科学》,发文量29篇,占比4.43%。这些期刊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发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文献。

2.5 学科构成分布

由图5可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要学科为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工商管理、物流经济、数量经济等。其中农业经济发文量最多,占比最大,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多数学者选择以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为技术支撑,而不是仅局限于物流和流通,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深入展开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工作,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使得研究成果更有深度和广度。

2.6 研究趋势

在Citespace中,通过构建关键词知识图谱,生成2010—2020年之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突现词图谱。突现词图谱可以清晰地反应在某一时段内的研究热点,可通过突现词图谱研究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15]。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突现词图谱中,共发现14个突现词,清晰表达了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热点,以及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持续时间和未来演进趋势。如图6所示,2010—2020年间强度最高的突现词为:超市、生鲜食品、“农超对接”、农超对接,说明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供应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来达到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目的,并实现生鲜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16],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7]。2013年到2020年强度最高的突现词是食品安全、连锁超市和价值损耗,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18],且生鲜农产品较高的损耗率也让学者们注重新路径的探寻以降低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2017年到2020年强度最高的突现词为:生鲜电子商务、双渠道[19]、“互联网+”、新鲜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几乎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互联网+”及其关联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保证生产主体能够更好地连接消费者,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20],是由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所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在此模式下,保证了线上线下的完美衔接,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快捷地买到生鲜农产品,也使得生产主体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产销的更好对接。2018年到2020年强度最高的突现词为:演化博弈[21]、生鲜供应链、新零售[22],随着冷链技术的研发应用,生鲜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更加注重消费者对商品的时效性、新鲜度等要求,注重冷链物流技术的集成和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升级,以及零售模式的发展创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由最初的超市、农超对接到电子商务再到双渠道供应,无不显示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发展趋势,趋向于由更多的科技渗透、高新技术引领模式来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23]。

3 结 论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和生鲜农产品流通相关文献为数据,通过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和中国知网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关键词为基础,对发文量、研究主题、主体分布、期刊类型、学科分布、研究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主题的研究、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特别在2014年之后,在中国知网发表论文数量增长趋势最为明显;(2)从研究主体分布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该院校在我国农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同时,其他单位的影响力、合作能力也逐渐增强;(3)从期刊类型分布来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发表于《物流技术》《物流工程与管理》和《商业时代》的文献量最多,我国学者对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也正趋于深化;(4)从学科分布图分析,可以发现其他学科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涉及专业也越来越广泛,表明学科交叉融合是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5)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展现了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演进趋势,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2] 郑琪, 范体军. 考虑风险偏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激励契约设计[J]. 管理工程学报, 2018, 32(2): 171-178.

[3] 王玲. 电商赋能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1): 140-143, 175.

[4] 李莉.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9): 138-140.

[5] 李玉龙. 零供渠道合作视角的“农超对接”模式创新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6): 135-136.

[6] 李源, 李静.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O2O电商模式与改进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20): 96-99.

[7] 林莉. 互联网时代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6): 139-141.

[8] 范林榜, 姜文, 邵朝霞. 电子商务环境下收益共享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J]. 农村经济, 2019(6): 137-144.

[9] 黎莎, 修睿, 计明军. 基于新鲜度动态变化的冷链物流库存分配与运输路径联合优化[J/OL]. 系统工程, (2020-05-14)[2021-06-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15.N.20210514.1443.006.html.

[10] 王柯梦, 王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管理工程师, 2018, 23(2): 35-41.

[11] 牟进进, 张敏, 王淑云. 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价格共同影响需求的库存策略[J]. 统计与决策, 2019, 35(6): 54-57.

[12] 但斌, 王磊, 李宇雨. 考虑消费者效用与保鲜的生鲜农产品EOQ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学, 2011, 19(1): 100-108.

[13] 唐佩佩, 冯晓威, 宫英丽.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鲜同城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 2018, 40(5): 90-96.

[14] 陈璇, 赵夫明, 沈月琴. 基于Citespace的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 福建农业科技, 2020(9): 49-55.

[15] 肖云扬, 王红.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美农业经济发展分析[J]. 科学观察, 2020, 15(5): 52-62.

[16] 阿布都热合曼·卡的尔,陈茜,申炳豪.基于区块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可追溯性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9(2): 49-56.

[17] 李盛文.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 34(1): 177.

[18] 霍红, 白艺彩.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J]. 工业工程, 2020, 23(6): 52-59.

[19] 赵帅, 李文立, 曹晓宁, 等. 预售模式下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J]. 管理工程学报, 2021, 35(4): 162-177.

[20] 郭金森, 杨萍, 周永务, 等. 基于提前订货折扣和延期支付契约的双渠道供应链运作策略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1, 30(3): 90-97.

[21] 徐耀群, 于骐嘉, 郑艺. 网购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演化博弈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5(6): 753-757.

[22] 卢志超, 陈倩. 生鲜电商新零售的商业模式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1(8): 113-114.

[23] 陈薇伶, 黄敏, 郭燕.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9): 123-126.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