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必然

2021-10-31 03:02陈薇
世纪桥 2021年5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核心价值观

陈薇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100年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壮歌,取得了诸多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这说明其中一定蕴含着某种必然性,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必然。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结构;结构性力量;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5-032-0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100年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壮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党的一大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时9 0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带领中国人民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发展道路?

回顾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诸多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这一定蕴含着必然性,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功绩最典型的体现,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在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经济总量由1978的世界第10位,2010年开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79亿元,跃升到2020年突破了101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取得跃升式进步,必然释放出巨大的力量,其内在的必然性指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形成的结构性力量。

一、文化结构的构成

文化结构是由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四个层级构成的。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一个文化系统,都是由其文化的四个层级构成的。

第一层级中的思想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在整个文化结构中处于灵魂地位,它是一个组织系统内全体成员的共同的价值认可,共同的心灵趋向。它引领着组织和组织成员行为的方向及其方式,从而对第二层级的行为文化起到引领作用。

第二层级的行为文化,它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对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的共同体现,它来自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第三层级的制度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支持那些与核心价值观保持同向的组织和成员的行为方向及方式,遏制、消解那些与组织核心价值观保持逆向的组织和成员的行为及方式,从而固化了制度支持的方向、力度。制度的最终指向是支持第一层级的核心价值观,它是通过固化那些支持核心价值观的行為来完成的。所以,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去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去支持这个价值观的行为。故此,制度支持与遏制的方向、力度根本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第四层级的器物层面,它的本质是保障。器物要去保障那些与核心价值观保持同向的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及其方式的制度,不保障那些与核心价值观保持逆向的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及其方式的制度。所以,器物通过保障制度,最终是为了支撑核心价值观。

故此,在一个组织系统中,核心价值观一经确立,组织及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向及其方式;组织制度支持或遏制,乃至消解的方向、力度;组织器物保障的方向、力度就随之被框定了,并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组织系统。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结构的灵魂,也是组织的灵魂的原因。

二、文化结构性力量的形成

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真理性意义,才能确保整个组织成员在真理的召唤下,义无反顾地向着核心价值观指引的共同方向前行,组织才可能凝聚起巨大力量。

但如果组织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意义只有理性认可,没有转化到行为上,价值观处于悬飘状态,那么,组织的力量依然不能形成。故此,核心价值观必须落实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及其行为方式上。因此,组织的成员必须得到组织明确的告知,就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要有目标。

知道了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到行为上能够做出是怎样的,仅仅依靠成员对价值观的真理意义的理性认可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制度去进一步固化。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才可能落实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及其行为方式上,并保持落实的长久稳定性。制度的强有力的固化力量,来自器物层面的组织机构和物质供给的有力保障。没有器物保障的制度,只能是软弱无力的纸面制度。而器物保障的核心依赖是权力运行的组织机构对人、财、物的供给保障能力。所以,有了强有力的权力运行的组织机构的保障,人、财、物切实对制度起到支撑作用,制度的固化才会真正有力量。组织成员才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人性可能,组织的力量才能释放出来。

所以,任何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力量,绝不是这个组织的某一个文化层面作用的结果。一定是这个组织内以核心价值观为魂,四个文化层级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构性力量释放的结果。

任何一个组织强大力量的释放,一定是组织内文化结构性力量作用的结果。首先要求它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真理性意义。然后,这一具有真理性意义的价值观,能够顺畅平滑地按照上述文化结构的内在运行机理,落实到整个文化结构的每一个层级,那么这个组织系统就会形成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也就是组织的强大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结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它的政党文化结构体现为价值观层面:以人民为中心;行为层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制度层面:包括硬性制度和软性制度。硬性制度是以党章为核心的一系列的党规党纪,软性制度就是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器物层面: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形成的强有力的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的领导组织体系,及该体系对社会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

四、中国共产党文化的结构性力量的形成

(一)树立具有真理意义的核心价值观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的本质是人民立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价值观的真理性意义就在于它直抵人民的心灵,人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党,跟定了党,使党成为人民的领导核心,党凝聚起人民的力量,然后带领人民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价值观的真理性意义还在于,中国共产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来自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科学的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是人民的立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开出了丰硕的成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性毋庸置疑的证明。

(二)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的明确告知

“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具有真理意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实到行为层面,党组织才有力量。每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价值观的行为标准。

(三)根据核心价值观创建制度体系

每名党员都明确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行为标准,但要把它落实到日常工作始终,还必须经过制度的进一步固化,才能形成党员持续稳定的行为实践。党自诞生以来,逐步创建、完善制度体系,固化、支撑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的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制度体系包括硬性制度和软性制度。硬性制度是以党章为核心的一系列的党规和党纪;软性制度就是对党员持续的党性修养教育。无论是硬制度还是软制度,制度体系最终指向,都是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党员的行为上,同时,遏制、消解那些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员身上的行为,以此来确保“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观在行为层面的落实和持久稳定的坚持。

(四)强有力的器物保障

支撑行为层面的制度体系,必须有器物层面强有力的保障,才有发挥作用的人性可能。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组,形成了東西南北中强有力的党领导一切的组织体系,及对社会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为制度体系的落实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

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必然

(一)与生俱来的人民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结构形成的先决条件,“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被中国共产党接受,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疾苦的切肤感受,以及人民需求的深入体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人民情怀。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念之所以能够扎实落实到整个文化结构的各个层级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都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党能够对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在落实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为引领、制度建设、物质供给和组织保障。

(三)尊重文化规律,形成党文化结构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尊重文化规律,按照文化内部结构各个层级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起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文化结构,形成党文化的结构性力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落实到党的组织,以及组织内的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上,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动员力、组织力和凝聚力。这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跃升式发展,推动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推动着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这股强大的力量之所以形成,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是来自于党创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的结构性力量。

所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使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成强大的文化结构性力量,就是一种必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必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8.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核心价值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