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2021-11-02 08:39杨景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肌层内膜病理

杨景亮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五科,山西 大同 037000)

0 引言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相关研究表明[1]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54.3%。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除了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全身情况之外,还需要明确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的考虑,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评估患者的转移及预后,成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49例EC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绝经情况及有无EC的高危因素、病理情况、生物学指标。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之间1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的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初治,首次治疗均为我院手术治疗;(2)术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3)均有完整的手术-病理分期;(4)具备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非初治者;(2)未经手术治疗者;(3)术前接受过放疗、化疗、激素治疗者;(4)无病理确诊者;(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或伴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者;(6)临床、病理资料缺乏,及或失访者。绝经患者104例(69.67%),未绝经45例(30.21%),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69例(46.3%),无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80例(53.7%)。

1.2 一般病理资料

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确定病理类型,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腺癌121例、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者28例;149例患者术后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修订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期,其中Ⅰ期有119例,Ⅱ期有18例,Ⅲ期为12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99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50例。149例患者中子宫外转移者有13例,其中淋巴结转移者7例,其次为输卵管转移者3例,其余3例为多部位子宫外转移。详细见表1。

表1 1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病理资料(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3级、肌 层 浸 润 深 度≥1/2、ER阳 性、PR阳 性、CA125阳 性 及伴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隐影响因素。高—中分化组织、P53表达情况、绝经情况及年龄对EC子宫外转移无明显影响(P>0.05),不是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隐影响因素。

2.2 子宫内膜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和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由于PR, ER, P53及CA125检查病例缺失数超过总体病例的15%,因此未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变量对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的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可能的原因是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此外,在本组自表3 子宫内膜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子宫内膜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有相关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己取代宫颈癌成为发达国家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除了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及积极有效的治疗,了解EC的预后及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准确的评估患者的预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预后较差的患者予以相应的辅助治疗,也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表2 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本文对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是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高脂饮食习惯具有很大的关系,而EC的高危因素与高脂饮食有显著的关联。Mu N等[3]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Garg G等[4]最新研究发现,高胰岛素不但使体内雌激素升高导致子宫内膜的增殖和癌变,同时也会促进ER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糖尿病患者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患者伴有EC高危因素,其发生转移的几率增大。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注意复发和转移。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有两种类型: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前者主要以腺癌为主,主常发生于年轻女性;后者以浆液性乳头状癌,少部分为透明细胞癌及未分化癌等,常见于老年女性,肿瘤分化较差,肌层浸润较深,预后一般较差。于美玲[6]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类型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独立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腺癌类型为121例,腺癌宫外转移率为5.78%(7/121),特殊类型(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患者的宫外转移率为21.42%(6/28),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具有差异,提示特殊类型的病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宫外转移的风险较大。因此对于特殊病例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该加强随访,主要预防复发和转移。对于组织学分级与肌层的浸润深度,金艳艳[7]研究表明,组织学分级与肌层浸润深度成负相关,推测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及转移共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本研究中的149例患者中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共50例,有8例出现子宫外转移,转移率为16. 00%,肌层浸润深度<1/2者有99例,有5例出现宫外转移,转移率为5.05%.单因素分析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肌层浸润深度越大宫外转移的风险越高。对于组织学分级本研究表明G1与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与G3及G1与G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提示分化越低宫外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子宫内膜是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ER及PR普遍存在于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ER及PR在I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有相关报道ER及PR的表达状况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等呈负相关[7]。陶淑芳等[8]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有淋巴转移ER及PR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转移的患者要低。因此提示子宫内膜癌的侵袭与转移与PR及ER的低表达及失表达有关。

在本研究中,ER及PR阳性的患者转移率均较ER及PR阴性的患者低。有学者[9]报道P53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P53是抑癌基因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控制血管再生及抑制细胞周期等作用。然而突变型P53基因可以诱导肿瘤的发生,在子宫内膜癌中,大约有20%~50%可以检测到突变型的P53的高表达。在本研究中P53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研究中样本的数量较少有相关关系。Han SS等[10]通过回顾性分析表明,术前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CT/MRI联合CA125的检测,对了解EC淋巴结的转移的敏感性达86.7%,特异性达到71.4%。因此术前联合CT/MRI对预测子宫内膜癌转移具有很好的价值。本研究中行CA125检测的患者达到98例,其中检测结果阳性的10例,宫外转移的3例,检测结果阴性的88例,宫外转移的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CA125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宫外转移较CA125阴性的高。

综述所述,为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判断其预后外除了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全身情况以外,还需要对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提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3级、肌层浸润深度≥1/2,ER阴性、PR阴性、CA125阳性及伴合并症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因此术前对于有宫外转移影响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辅助治疗等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评估患者的宫外转移的情况,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指导性意义。

猜你喜欢
肌层内膜病理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