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效果及预后影响

2021-11-02 08:39田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疝气腹膜张力

田凯

(沁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长治 046500)

0 引言

临床上,可将腹股沟疝分为两类,即:斜疝和直疝。报道显示[1],斜疝的发病率要略高于直疝,且发病人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均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疝气种类,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腹股沟疝,主要指患者腹腔内脏器发生缺损现象,也常发生腹股沟部位体表外突。腹股沟疝的发生,与后天病变、先天影响均有一定联系[2]。患者罹患腹股沟疝后,疾病进展也较为迅速,需及时接受治疗,以便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临床治疗中,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疗效较为显著。临床上,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均属于有效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3]。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效果、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成人疝气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发生日期的前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研究组患者中,男患为16例、女患9例。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年龄为(53.19±12.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患为14例、女患11例。年龄范围:21-70岁,平均年龄为(52.90±11.6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均符合成人疝气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属于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法 护士引导患者以平卧体位躺在手术台上,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在常规铺巾、消毒后,于患者腹部股沟行斜行手术切口,切口大小约为6cm左右。根据患者疝囊的大小来给予针对性治疗。如:当患者的疝囊较大,且发生了严重粘连时,医师可向横断疝囊。再将其置入腹腔,并于内环口置入网塞。将其固定在腹横筋膜前,将补片置入,完成缝合。而若是患者的疝囊较小时,医师可直接将疝囊游离至高处。此时,也可不进行结扎或是高位切开。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法 护士引导患者摆成平卧体位,常规铺巾、消毒后,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位于肚脐下方,大小约为1cm。完成后再置入Trocar,医师建立镜推法空间,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三等分处,分别置入Trocar、分离钳。在疝囊完全游离后,可剥离回腹腔。将补片置于腹膜前的间隙间,铺平后,可使用生物胶完成固定。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并发症为:尿潴留、阴囊血肿、伤口感染、腹膜前间隙血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研究组25 20.32±5.24 42.29±3.41 5.09±3.17对照组25 26.99±5.48 51.09±3.72 6.74±2.89 t 4.936 7.108 4.215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的数据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

3 讨论

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外科疾病中,疝气属于常见一种[4]。疝气,也可称之为小肠串气。当患者罹患疝气后,会与原部位脱离,并通过间隙位置进入到其他部位,造成患者发生体表外突现象。当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时,极易错误最佳治疗时间,致使自身发生疝块嵌顿的情况,进而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属于疝气高发国家,临床治疗上以手术为主,且效果较佳[5]。从疝气的治疗历程来看,以往常采用传统疝气缝合手术治疗。但该手术会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牵拉,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术后恢复时间也过长。而“无张力”修补概念的引入,让疝气治疗方式也得到进一步突破[6]。在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临床上,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此种手术方式,可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并扩大有效手术范围。在修复横向筋膜缺陷时无张力,且网片的面积大、质量小[7]。相比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其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8]。但具体实施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入路方式、操作技术均有一定的复杂性。术中,医师需尽可能的保障手术的轻柔,防止对患者的周围其他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当患者属于复发性疝时,也需避免发生瘢痕,保证补片平整覆盖,预防术后发生复发。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相较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应用优势更高。术中所花费的时间更短,且出血量更少,促进患者术后更快的康复。术中,所使用的网面修补面积更大,可全面覆盖患者的薄弱区域。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均在腹膜外完成修补操作,可防止在腹腔内操作而造成患者发生腹腔损伤,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在入路时坚持无张力操作的原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术中,借助于镜推法,可使患者保持腹膜外前间隙气腹状态。让手术医师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由于患者腹腔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该术式的操作难度更大。要求医师可在直视下完成疝囊还纳,确保操作动作的仔细、轻柔。因而,需经验丰富的医师来完成手术,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在成人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小,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尽快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疝气腹膜张力
巧测水膜张力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