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采取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TBIL、ALT及AST水平的调节作用

2021-11-02 08:39李东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还原型性肝炎甘草酸

李东海

(广州市胸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抗结核药物多数具有肝脏毒性作用,结核病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额外伤害[1]。目前,临床上针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使用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药物,减少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对肝脏进一步损害,改善肝脏功能。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比较常见、应用比较多的保肝药物,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上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单纯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即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总体治疗时间长,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综合疗效不理想[3]。因此考虑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将药物不同的药效叠加在一起,发挥良好的保肝、护肝作用,提高治疗效果[4]。现在国内外针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作用研究比较少,缺少足够的证据证实联合用药可行、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63±2.0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02±0.15)年。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9岁,平均(45.57±2.13)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4±0.16)年。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后确诊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治疗药物过敏;(3)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4)合并恶性肿瘤;(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生产厂家: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67)治疗,用法用量:选用本品1.2g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合后进行稀释,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甘草酸苷(生产厂家: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38)治疗,用法用量为:选择40mL本品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也可采取直接静脉推注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0d,观察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疗效、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疗效评定标准为:(1)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2)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无改善。

肝功能对比指标为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甲胎蛋白(AFP)。

用药不良反应有皮疹、血压异常、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

2.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明显降低,且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ALT(U/L) AST(U/L) TBIL(μmon/L)对照组(n=40)治疗前 230.55±20.54 139.64±9.15 58.13±3.02治疗后 68.64±9.42 51.15±5.78 23.18±1.04 t值 21.515 16.481 19.981 P值 0.000 0.000 0.000观察组(n=40)治疗前 232.25±21.15 140.15±9.35 57.20±4.01治疗后 81.14±7.26 70.48±6.75 40.29±2.23 t值 18.000 13.108 10.524 P值 0.000 0.000 0.002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1.125 1.264 1.281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0.252 0.424 0.361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8.985 11.121 9.311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0.006 0.000 0.004

2.3 两组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结核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病,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临床上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特殊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5]。抗结核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患者在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特异质反应和内源性毒物作用,引发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目前,对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使用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应用比较多,并且已经得以证实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可靠[7]。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三肽类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生化功能。药物中半胱氨酸的巯基具有很好的亲核性,是异生物及代谢物激发亲电物的主要靶结构,保护主要的亲核位点,减少对细胞的损伤[8]。药物作用可以对肝脏酶活性进行激活促进,加快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同时起到良好解毒作用。而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苷、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具有很好的抗炎、免疫调节、干细胞增值作用,同时抑制病毒增值、灭活病毒[9]。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中,使用该药物可以通过对磷脂酶A2活性进行抑制发挥理想的抗炎作用[10-11]。同时可以对肝细胞膜起到稳定和保护作用,减少抗结核药物毒性对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去保肝、护肝,减轻肝脏毒性,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2-13]。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中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方式效果确切,相比于单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效果好。患者肝功能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对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促进作用大。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说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具有很高的疗效,患者肝功能改善良好,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还原型性肝炎甘草酸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鸡弧菌性肝炎流行趋势与防控要点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非酒精性肝炎的严重程度与2 型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甘草酸制剂抗病毒活性探讨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