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2021-11-02 01:54李江
体育时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李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03-02

摘  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性的建设与发展。在高校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能够推动其持续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就此,本文对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云南地方院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训练基地

一、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地方院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情况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电话询问以及访问学校官网等方式,了解到云南地方高校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情况,即红河学院、文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大理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与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体育局合作建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而曲靖师范学院、普洱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地方院校也以不同的形式组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活动。

由此来看,训练基地多分布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丽江市等,并且各基地建立在各州市地方高校和大专院校中具有独特的人才优势和场地优势。

(二)训练基地开展训练方式及项目情况

从云南各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开展项目可以看到,各训练基地开展训练项目具有区域性,能够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围绕区域以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来设定训练项目。现在,各地方院校训练基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蹴球、荡秋千、吹枪、打陀螺、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射弩、舞龙舞狮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竞技体育运动队。

另据调查得知,在2017—2018年,因为临近云南省民运会,各项目都增加了训练次数,各项目每周训练的平均次数为4次左右,长假期间有的项目上午下午都进行训练,每周的平均训练次数多达5次以上,每次训练的时间一般在1~2小时,各个基地的训练次数和训练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而2019—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且全国民运会闭幕,所以各项目的训练次数都比前两年较为减少,各项目每周训练的平均次数减少为1~3次,有的项目为防止人员密集产生感染甚至停止了训练。虽然每周的平均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安排被迫减少,但各基地依然在积极的组织可以参与的练习,稳中求进的提高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

(三)訓练基地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由表1数据可以看到,云南省自从各地方高校建立训练基地后,各个基地都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和按照自身申报的项目选择了一些训练项目备战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据笔者调查得知,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省和全国各类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充分展现了云南各地方院校学生优秀的竞赛水平和教师过人的教学能力,为云南省及云南各地方院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四)训练基地运动员及教练员情况

笔者通过到云南部分地方院校调查,由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参加民运会的地方院校中红河学院教练员有8位、运动员有58名;玉溪师范学院教练员2名,运动员为22名。结合以上两个地方院校来看,平均每个地方院校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员约有40名,教授运动技能的教练员约有5人,且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中大部分都是各地方院校体育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曾经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体育专业必修课,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教练员一般为本学校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老师,这些老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相关管理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保护重视逐步加强。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通知,提出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通过训练基地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由此,相关管理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保护重视逐步加强,通过不同形式组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2.学校特色教育的凝练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提供机遇。云南地方区域的少数民族众多,这些少数民族往往都存现了大量的、丰富多彩、数量繁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就可以成为学校特色教育凝练的主要内容。地域的特色文化、教育文化等对其建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因为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对地方院校的立校定位、办学风格、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学校教育模式;其次,训练基地建设内容刚好与学校特色教育的凝练不谋而合,项目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二)面临的挑战

1.训练基地相应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制度条约的管理,由此各地方高校训练基地也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基地建设方案。但多数建立的制度和方案都落实的不到位,实际情况并没有完全按照建立的制度和方案执行。训练基地制度条约不完善的问题已经存在较长一段时间,期间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致使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老问题和新问题的数量多于制度条约的容错率,对于训练基地的管理也就更加困难。

2.高校训练基地间信息交流少,掌握外界信息欠缺的问题。云南各地方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和促进各地方训练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民族团结的有力保障,是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纽带。当前云南各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运动能力切磋主要以五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选拔赛、四年一届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本省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单项比赛为主。因此,各地方院校相互间对其他基地的制度管理模式、教学训练水平等都所知甚少,难以很好地实现互相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交流可行的科学管理方式,对地方院校训练基地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开展训练活动

实践发现,科学有效地开展训练活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由此,云南地方院校训练基地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运动员能力的提升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周期性训练活动,制定符合运动员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训练计划;二是要为运动员订立训练目标,目标订立需要科学性,一定要结合运动的实际,以此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加强与兄弟院校训练基地的合作与交流

有竞争才有发展,有合作才有共赢。为发展云南地方院校训练基地建设信息经验交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每年除国家举办的赛事之外,以省、市、地州牵头组织各类民运会不仅可设单项或几项民族体育项目,还可设各地方院校之间的友谊赛、邀请赛等,通过此方式增加相互学习新型的技术动作和培养运动员的方法。二是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习其他地方院校先进的训练方式和创新的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其他地方院校的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效率。三是提供教练员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最终提高教练员的教学能力和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少英,田祖国,吴永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1,8(03):58-59+62.

[2]王世春.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96-199.

[3]龙忠德.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9):124-126.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云南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B7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新疆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源流与特征探析
论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
阿细跳月的文化审视
云南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多元推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