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媒体对张帅美网夺冠报道的新闻图示分析

2021-11-02 01:49李迎港
体育时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张帅

李迎港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09-02

摘  要  本文利用梵·迪克的新闻图示分析方法,对新华网、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五大国内主流媒体对张帅夺得2021年美网女双冠军的报道进行新闻图示分析。结果认为:五家媒体对于事件报道的新闻图示结构大同小异,但各图示因素的具体内容各有侧重,且与媒体本身的特质较为契合。

关键词  张帅  国内主流媒体  美网冠军  新闻图示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3日凌晨,在美国网球公开赛收官之日的争夺中,中国金花张帅搭档澳大利亚名将斯托瑟在女双决赛中以2:1的比分击败对手夺得冠军,创造了中国女子网球新的历史。至此,中国女子网球在四大满贯及奥运会的赛场上均拿到过冠军,实现了“金满贯”。由于张帅此次夺冠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国内主流媒体对其都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有哪些不同?不同媒体的侧重点是什么?这些都十分值得探讨。因此,笔者选取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对张帅夺冠的报道为样本,以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中的图式理论为指导依据,对几家媒体新闻图式进行解读,以期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

一、梵·迪克的新闻图示理论概述

梵·迪克在其著作《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新闻报道是由约定俗成的新闻图式所组织的。他认为,“话语的总体形势可用以规则为基础的图式来界定”,图式的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显现出不同的一面,我们生活中许多话语类型都是固定的图式组织形式。

新闻图式是文本构建过程中,相关知识的特定组织形式,在梵·迪克看来,新闻报道一般由概述和故事组成。

1.概述包括标题和导语,表达了新闻文本的中心主题。

2.故事则由情景和评价构成,进一步细化分为情节、背景、口头反应、结论四大方面。

(1)情节包含了主要事件和后果,前者指新闻报道提供的重要信息,后者涉及主要事件之后发生的行动和事件。

(2)背景更为复杂,由语境与历史事件组成。语境指的是主要事件发生时,目前何种情境,以及主要事件之前发生的事件;历史事件是指过去几年,而不是几天或几星期前发生的事件。背景所具有的认知功能激发了读者记忆中的情境模型,将其与其他新闻情景模型关联起来。

(3)口头反应是指受邀的参与者对有关重大新闻事件的相关评论。除表述观点外,发言者的身份及话语本身也起到暗示的作用。

(4)结论由评价和预测共同构成。评价指对所报道新闻事件价值或意义的判断;预测是阐述事件或事态可能衍生的后果影响。

上述新闻图示具有一般的普适性,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的作者常常会根据不同的报道对象以及目的选择不同的新闻图示结构,使之更便于达到某种预期的报道效果。

二、样本的选择

笔者选取了张帅美网夺冠后国内五大主流媒体此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新华网、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和扬子晚报,每家媒体各一篇报道。五篇报道的发布时间均为北京时间9月13日,即张帅夺冠当天,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代表性。

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在情节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在这里舍弃对这一要素的考察,主要以“概述”“背景”“口头反应”“评价”作为研究要素。为了便于分析,笔者首先对五篇报道进行编码,逐篇概括了其新闻图示各要素。

三、“标题”分析

新闻标题是对文章报道对象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五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直观得出,五家媒体中,北京青年报和澎湃新闻的报道标题都聚焦于张帅的努力与坚持,新华网的报道标题为事件本身,中国新闻网则着重于张帅与斯托瑟的友情,而扬子晚报则选择了放弃全运会的视角。

总体来看,五家媒体报道标题的选择各有侧重,涵盖了张帅夺冠的各个方面。

四、“背景”内容分析

对五篇报道的背景内容逐一分析可发现,新华网仅在开头选择了张帅组合近期的战绩作为铺垫,结尾处简单论述了斯托瑟过往的战绩,背景内容仅作为对主事件的补充说明。

北京青年报与澎湃新闻均大量着墨于背景事件,近期战绩、张帅与斯托瑟的友情、张帅的职业生涯、疫情影响、放弃全运会等各类背景事件几乎全部涵盖,与夺冠形成了有力的铺垫和鲜明的对比。

中国新闻网虽然也引用了多方面的背景內容,但其描写上则更加着重于张帅与斯托瑟的友情,力图通过此次夺冠来挖掘背后温暖的一面。

扬子晚报更加侧重于放弃全运会这一大背景,配合上张帅近期起伏的状态,为此次夺冠增添了更多个人的意义。

总体来看,五家媒体均提到了张帅与斯托瑟组合近期的骄人战绩,这是对主要事件的强力支撑。另外,大多数媒体着重关注的还有张帅的职业生涯和竞技状态。张帅的职业生涯前期大满贯战绩被人诟病,后期受疫情影响状态起伏较大,只身赴国外参赛早已不被外界看好。但正是由于这些坎坷的经历,才更加突出了这次冠军的来之不易。多家媒体选择着墨此项背景,目的是为了突出张帅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同样的,有三家媒体提到了“放弃全运会”这个背景事件。在全运会举国关注的背景下,张帅面对成绩和疫情的双重不确定性选择出国参赛,其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帅一举夺得了大满贯冠军,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充满了戏剧性和英雄主义气质,十分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

除此之外,另一个背景内容的关键点就是张帅与斯托瑟的友情,这是他们连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媒体通过对此条背景因素的报道,一方面可以解释此次夺冠关键的“人和”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传达友谊的力量,丰富张帅的媒介形象。

五、“口头反应”分析

口头反应,是指在报道中加入当事人或者权威专家的口头反应,可以令报道更加真实可靠,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进一步分析五篇报道的口头反应内容可发现,新华网简单引用张帅的口头反应来表达其与斯托瑟之间的友情。北京青年报和澎湃新闻则大量引用了张帅多个方面的口头反应,再加上搭档、教练对张帅的评价,共同构建出了一个努力、不轻言放弃、重情义的张帅的形象。中国新闻网侧重通过引用张帅与搭档相关的口头反应,来进一步突出张帅与斯托瑟之间的友情。扬子晚报仅引用了张帅提到自身孤身前往美国参赛的话语,重在表现张帅远赴国外的压力与勇气。

总体来看,各大媒体所采用的口头反应仍大多侧重于张帅顽强拼搏的特质,以及与斯托瑟之间深厚的情谊。新华网仅简单引用,起到对主要事件补充说明的作用。而北京青年报和澎湃新闻均大量采用口头反应,甚至将其置于标题之中,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对张帅形象的塑造也更加立体。中国新闻网和扬子晚报则分别有侧重地选择了友情与放弃全运会相关的口头反应,紧贴主题。

六、“评价”分析

由于五篇新闻报道均在第一时间发出,因此大多对评价部分未过多着墨。五家媒体有三家运用到了评价结构,有所提及的媒体均提到了张帅此次夺冠对于中国女子网球的重要意义,说明这次夺冠是里程碑式的,创造了中国网球的历史。另外,中国新闻网还提到了夺冠对于张帅斯托瑟友情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化了报道的观点和主旨。

七、结论与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新华网作为官方媒体,其报道主体以事件本身为主,辅以铺垫性的背景和点缀性的口头反应,重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北京青年报和澎湃新聞作为更年轻有活力的媒体,其报道更为丰富饱满,标题即引用口头反应,聚焦于张帅的拼搏、努力,正文继续通过多方位的背景内容和口头反应相结合,全面地展现出了张帅此次夺冠背后的艰辛和不易;中国新闻网则立足于友情,无论是背景还是口头反应都更加注重于张帅和斯托瑟之间深厚的情谊,体现了官方媒体的人文关怀;扬子晚报作为地方报纸另辟蹊径,从放弃全运会的视角来反衬张帅的艰辛与勇气。

张帅夺得本届美网冠军是中国网球的一座里程碑,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大多选择了背景与口头反应相结合的图示结构。然而在各图示因素的内容上却各不相同,可见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式虽然相似,但视角是多方位的。各媒体会根据自身性质选择匹配的视角进行报道,从而传达自身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荷]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陈力丹.深刻理解“新闻”——读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J].新闻大学,2004(04):89-90.

[3]刘皓川,林家豪.《光明日报》与《新京报》南水北调报道的新闻图式分析[J].新闻世界,2016(06):75-80.

[4]刘会.《主播说联播》节目话语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21.

[5]孟妤.2016-2021年澎湃新闻家暴报道的话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张帅
《钱学森》 张建设 张帅 张秋丽
Correlation mechanism between force chains and friction mechanism during powder compaction
Special issue on selected papers from HVDP 2020
Charge transfer in plasma assisted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using a nanosecond pulsed packed-bed reactor discharge
青年演员张帅
给“调皮鬼”换座位
给“调皮鬼”换座位
Talking ab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
张帅作品
张帅手绘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