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养成提升和改编经典儿歌故事教材的研究初探

2021-11-03 14:22陈彬姿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改编

陈彬姿

摘要:要培养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必须抓住最佳时期,引导幼儿接触优秀文学作品,营造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儿歌故事也是幼儿教材的首选,但当前幼儿读物种类繁多,作品选取缺乏科学的指导,篇目内容也不符合幼儿认知层面,而语言能力的养成提升需要选取经典的儿歌故事充实幼儿教材。具体要求是:(一)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优秀儿歌故事;(二)故事中要构造符合幼儿审美趣味的情节;(三)要使用契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规范语言;(四)故事语言要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

关键词:幼儿认知层面;儿歌故事;改编;通用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2;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120-06

一、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

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广普及的国家通用语。幼儿期是语言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教会孩子规范用语,是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最佳时期,养成幼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語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文化传递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幼儿阶段恰恰是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受生理心理机制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制约,幼儿从三岁到四岁之间开始进人语言敏感期,止于六岁。幼儿时期正处于利用感官和触觉来对周围的人或者是事物进行认知的阶段,抓住幼儿阶段养成和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是非常必要非常关键的[2]。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语言综合教育,在培养其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方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幼儿接触优秀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2012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均强调要重视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的语言领域的目标有了具体的规定,就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来看,《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3]。

(三)营造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指南》还指出,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外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4]。所以,幼儿园的语言环境,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作用不可小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我们知道:讲普通话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公共事务[5],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使用规范用语的意义,帮助幼儿养成主动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幼儿阶段就是最好的建立习惯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营造使用普通话的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将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二、幼儿园经典儿歌故事教材改编势在必行

《指南》中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只有拥有规范的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教材,才方便运用合适的形式去开展教学,才能让幼儿有兴趣,才能引导幼儿主动使用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前我国幼儿园教材的编制是依照“一纲多本”的原则进行的,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专门的幼儿园教材审定委员会[6],幼儿园相对其他教育阶段来说,提供文学作品比较自由,通过其他渠道选取儿歌故事作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一)幼儿园教材多以儿歌故事为主

以湖南省幼儿园教材为例,湖南省教育厅向全省幼儿园推荐使用的是中国大地出版社的《幼儿园创新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及其教育资源包、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的《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教师指导用书及教育资源包。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都在教材内容中呈现,老师选择适当的形式引领幼儿,以《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小中大班各一册为例[7]:

我们发现:幼儿园教材基本以故事、儿歌为主。儿歌故事很受幼儿欢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儿歌日”到每年六一的“讲故事比赛”,足可见幼儿对儿歌故事的认可。

(二)儿歌故事内容有待丰富改善

儿歌故事教材不足,需要教师选择补充,但缺乏指导。一方面是幼儿园教材基本以故事、儿歌为主,儿歌故事很受幼儿欢迎;另一方面是幼儿一日常规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很多,而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一般一个学期就是十个以内的主题,很多时候需要幼儿教师去选择更多的作品作为补充。我们的现状就是,这些作品都需要幼儿教师去辨别。

与此同时,经典传统儿歌故事教材被需求。如果教师能对经典儿歌故事进行改编,既能满足文化传承的需要,也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再者,幼儿最初接受艺术作品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人一生的审美能力。虽然我们现在有《娃娃画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等大批发表传达优秀文学信息的诸多报纸期刊,却因为幼儿教师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幼儿与这些优秀文学作品无缘[8]。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同一篇目下不同版本的儿歌故事太多,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带入课堂,否则,有的缺乏想象力,有的语言晦涩,有的篇幅太长,有的过于理论化,幼儿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此类作品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层次,不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接受。所以我们的经典儿歌故事一直在改编,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版本,如《小蝌蚪找妈妈》,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不断改编,受到小班、中班、大班、小学各个年龄层小朋友的喜爱。

(三)儿歌故事适应幼儿认知层次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幼儿这一特殊年龄段具有其特有的认知心理及认知特点,如注意力短暂、受情绪兴趣影响大、记忆的无意性等。儿歌故事刚好符合幼儿语言认知特点和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幼儿常常对同一首儿歌故事百听不厌,沉迷于儿歌的温柔吟唱里,在故事中丰富人生经验和知识,促进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儿歌故事启发性地激发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潜能,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探讨网络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的可行性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