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宸睿:做“机关人偶”的文艺小木匠

2021-11-03 16:38李蕊娟
中关村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偶机关

李蕊娟

前不久,俞宸睿参加了日本的“木机械装置”项目比赛。应英国艺术家保罗和世界木材日基金会邀请,几个月后,他还将参加全球的automata展览。这个毕业于人民大学的“小木匠”,是一位机关人偶制作师,目前在全国从事这一职业的,不超过10人!

迷上木头做的“机关人偶”

俞宸睿1992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他是个文科生,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平面设计专业。

性格和兴趣让他捣鼓着很多专业相关的“擦边球”,比如定格动画、数字艺术、漫画插画,还有可以魔性循环的gif制作等。但是相对于用电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俞宸睿更渴望动手创作实物,用心感受一种材质、钻研一种工艺。比如木头,因为它很温润,又有不同的花纹、颜色和自然的味道,加工木料的过程就让他非常享受。

俞宸睿痴迷于触摸木头时的温润质感、每块木质独特纹理。有事没事就拿把小刀,找块木料,坐下一雕刻就是一整天。还自称是“废料爱好者”,连废弃的木质边角料,在他眼里都是上等的创作材料!

也许是兴趣之神的指引,2015年俞宸睿刚开始学木工的时候,想做一个可以动的装置,在一次展览上,偶然看到了日本艺术家原田和明制作的自动装置作品,这种用木头做的玩具不仅会动,通过在其内部设置“机关”,还能表达出戏剧化的情景!比如会跳舞、讲话的木头娃娃等等。

俞宸睿被这种有着神奇魅力的Automata深深迷住了!他解释说,“Automaton”其实是一个古希腊单词,字面意思为“能自己动的机械”,因为古代的工匠通常把复杂的机构与动力藏在物件内部,而当时不懂其奥妙的古人,就迷信地认为这种东西有“自动的”魔法。

从此,俞宸睿开始到处搜罗这种蕴含着智慧和趣味的“木质玩具”。他觉得制作这类作品,既可以做木工,又可以雕刻和绘画,能把自己擅长的东西都融入到一起,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当俞宸睿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门类”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刚开始学习制作的时候,俞宸睿只能看国外网上这类作品的视频,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博客与网站,比如卡巴莱机械剧院(Cabaret Mechanical Theatre)。一部分参考书籍是网上找到,通过海淘从上海运回来,还有一些是托朋友直接从国外的美术馆去买了以后,背回来给他的。

好玩的是,俞宸睿本科的毕业设计,就把Automata作为创作和研究的主题。但2016年毕业后,他并没有十足的信心靠创作养活自己,所以还是先进入了北京一家设计公司。找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幸运的是,老板还特意给他一个小空间做木工,让他能一边工作,一边创作。

当时俞宸睿有很多想做的作品,可是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之余实现。他的作品《找自己》,就是在非常纠结的情绪中诞生的。当时俞宸睿上班会路过一个湖,在什刹海那边,叫西海,湖里面有好多小鸭子,看到它们每天在那儿自由地划水、觅食、潜水,他非常羡慕。那时就不断地问自己,是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个装置中,有一只小鸭子在快乐地打着圈儿,一只年长的鸭子则对生活有些迷茫。年轻的鸟儿们则似乎毫不在意,只是很高兴地玩耍。在一次展览中,一个小女孩看到《找自己》这件作品后问奶奶,为什么鸭子一直在寻找却什么也没找到。俞宸睿听到奶奶回答说,因为人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烦恼和疑惑会随之而来,而寻找自我是个一生的过程。他说,老奶奶的解释就是这幅作品的核心意义。这番话让俞宸睿特别感动。

每件作品上万元

2019年,俞宸睿辞职离开了北京,想要全力花时间做自己的事!回到成都后,他开始装修自己的工作室,因为买木工的设备和排布电路,花掉30万。工作室有200多平米,一侧是书房,另一侧是木工坊,在里面可以很好地进行一些木工的操作。

工作室装好之后,因为担心生计的问题,俞宸睿心里难免有一些压力,他就开始种一些像蓝莓、树莓、樱桃之类的浆果植物。植物的种植,在收获的时候会开心,但需要每天坚持浇水、除草、施肥。这种状态和他在做的事业很像。

最初父母对俞宸睿制作“机关人偶”装置,是充满疑问的。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也不理解他做的东西的内容和价值。爸爸看到他的一个作品后曾说:“给我500块钱,我都不愿意要。”但是他们看到儿子一直持续在做创作,也渐渐理解了这是一种工作的类型,是一个很小众的艺术形式,转而全力支持他。

刚开始因为作品销售不好,工作室的租金每月要5000多元,加上生活开销、材料成本,俞宸睿只能勉强维持。渐渐地,这种神奇有趣的“机关人偶”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俞宸睿的作品里,总能见到中国元素的运用。小时候每次打开《水浒传》,他特别喜欢看《武松打虎》那个故事,加起来看了有上百遍。对于武松骑在老虎背上的神态,以及武松的穿着等细节,俞宸睿都有很強烈的画面感。后来他就做了一个“武松打虎”的装置。在这个作品中,武松的下拳、老虎的挣扎和嘶吼,都呈现一种巧妙的连贯动态。随着手动循环的机械,惊险的人虎撕斗场景惟妙惟肖!有人把这个作品发到了网上,一下就引起百万网友的围观。不少人还主动联系俞宸睿,购买他的作品。

俞宸睿说,“机关人偶”真正面向的群体其实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因为孩子往往不能理解这些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俞宸睿希望这种看起来像玩具一样的装置,能够唤醒成年人内心的那种童真。

有一批手工发烧友,因对“Automaton”非常感兴趣,还专门跑到俞宸睿的工作室,向他请教设计制作的方法。俞宸睿解释说,“机关人偶”由机构部分与“舞台”部分组成。机构的运转带动舞台元素的运转,最终实现表演的功能。内部结构的外露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观赏性。

“其中的机关就是基于十几种元件,比如杠杆、曲柄、齿轮、棘轮……你得知道怎么去运用它们,不一定是越复杂越好的。”俞宸睿说,刚开始制作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各种结构、元件的熟悉:这一个凸轮、两个齿轮是怎么传动的?它们能实现什么功能?渐渐的就有自我表达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想法后,我能够去构建结构和“舞台”,配合不一样的时间点,实现自己想要的动作。当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巧思,对创作者来说是个不小挑战。俞宸睿的作品通常是先有一个奇怪的小想法,然后他会在本子上画出它的草图,草图中包含了角色的形象,和一个大概的结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设计灵感,不断完善。

比如《升降帽》这个作品,灵感来自于朋友的一个漫画。俞宸睿在设计机关的时候,希望男生在靠近女生的时候,它的帽子是完美盖过男生头顶的,有一条很巧妙的曲线。朋友看到这件作品后,觉得自己画的是男生和女生同时在靠近,而俞宸睿的作品是只有男生在靠近。

俞宸睿告诉对方,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感情中一方敞开心扉,另一方也需要接受信号后主动靠近才行。头顶的弧度,是因为底下的凸轮也是有弧度的。他改变了凸轮的形状,机关运转到某一部分的时候,帽子会迅猛地抬起,然后又回到最终的状态,这同时是有着速度变化和高度变化的。不少人为他的浪漫创意所折服,看到《升降帽》后惊叹不已。有位机械工程师,看到俞宸睿的作品后觉得很巧妙:虽然用的是很简单的原理,但是把它们合理地在一个时间周期里,排布成需要的内容,并且生动有趣,这需要智慧的,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仅仅摇摇手柄、按下按钮或者拉拉绳子,俞宸睿创造的这些“机关人偶”就可以奇迹般地动起来。在他鬼斧神工般的创作下,木头不仅动了起来,还能讲述非常精彩的故事,吸引了许多人。随着作品和口碑的逐渐累积,俞宸睿的生活和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参加全球automata展览

也许连俞宸睿都没有想到,做个“小木匠”虽然很快乐,但有时也会遇到危险。半年前他在劈柴的时候,可能是木头瞬间滑动偏了,一不小心,就被斧头戳了一下右脚的脚背,竟把俞宸睿的筋腱给戳断了。手术结束后为了让麻药退掉,他躺着一动都不能动,最终干躺了8个小时,头也不能抬,还不能用枕头。躺在床上,向来活泼好动的俞宸睿想动,但又动弹不得。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当时只想快点回到工作中。后来他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一个很有趣的作品——《搁浅的鱼》。一只鱼在不停地扑腾,又想挣扎,然后又很无力。这件作品充满冷幽默,最后被北京一位著名艺术家高价买走收藏。

有趣的是,自从那次发生“事故”后,俞宸睿在干活时再也不敢碰手机,因经常不回信息,被很多姑娘吐槽,这让至今还没有女朋友的他颇感无奈。“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创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在工作的时候我必须专心,不然会容易受伤。”

因為俞宸睿的“机关人偶”作品轻松有趣,背后藏着巧妙的机关原理和构思,让不少艺术家都大为惊叹,觉得很神奇。而在研究古籍时,俞宸睿吃惊地发现,完全没必要崇拜欧洲人的“Automaton”,其实中国早就是个“机巧”大国。比如众所周知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虽然当时并没有发动机这类动力设备,但通过内部设置机关,照样可以翻山越岭地跑,其中都是蕴含智慧的复杂设计。俞宸睿说,还有“记里鼓车”,是古人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通过轮毂的转动带动齿轮,让上面的木人去击鼓,每行一里路敲一下,有一种仪式感;“指南车”上有一个木人,无论让车子转动向任何方向,木人的手始终会指向一个方向。最简单的是民间的小玩具,那些“耍货”,一块木板摇晃一群小鸡在啄米的那种玩具等,其实都有类似的、很简单的机械结构。

俞宸睿颇有工匠精神,他用过樱桃木、榉木、椴木、柚木、黑胡桃,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硬杂木。一件作品的不同部位,他会选择不同的木头。一些需要经常活动、用力度去触发的元件,他会选用硬度更大、木性更稳定的木料。比起胶水和螺丝,这位小木匠更喜欢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组装木盒。也是他的机械装置里最常用到的工艺!他说木头始终是会缩涨变形的,但是有了榫卯的连接后,成品的结构会变得更加稳固。

2021年2月,俞宸睿还得到了他的“入门导师”原田和明的推荐,参加日本的“木机械装置”项目比赛。他也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作品展览,那组因迷茫而暂时搁置下来的《找自己》,也陈列其中。其作品,深受文艺青年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喜爱!俞宸睿还曾应邀为成都的社区艺术项目,制造了一台自行车机。这辆自行车利用脚踏板的动力,来操纵发射网球大小圆球的木柄轮。他希望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享受机关人偶装置这项艺术,从中体会到联结与快乐。有时候俞宸睿会在Automata工作坊教课,教授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制作新的唐老鸭,也有了新的奥特曼,这些作品无不令人耳目一新。他觉得不管从事绘画,雕塑,或音乐,任何艺术形式,都只是传递自己思想或者是表达内容的一种载体,希望都不要被框架或既定的规则、技法限制住,只需要表达自我就行了。有朋友好奇地问俞宸睿,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古墓里都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机关,问他能不能设计出来?俞宸睿说,虽然自己不太了解古墓中具体有什么机关,但是他会经常去想象这样的机关,并反复琢磨怎样去设置。今后他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尝试做一些密室,暗门和小机关,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今,俞宸睿虽然创业两年,但是订单已经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是国外的客户。前不久,他受到日本大师原田和明,以及来自“机关人偶”诞生地的英国艺术家保罗·斯普纳的邀请,将参加今年秋天在伦敦举办的全球automata展览。

俞宸睿说,他希望未来能创作出更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让艺术像媒介一样,带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机关人偶制作师这个小众职业。

猜你喜欢
人偶机关
破解机关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打开机关锁
《人偶大戏——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