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敏:酷爱京剧毕生献身国粹艺术

2021-11-03 16:50沈黎明
中关村 2021年6期
关键词:戏校京剧戏曲

沈黎明

在中国京剧界,提起孙毓敏可谓大名鼎鼎,作为演员,她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亲传弟子,演出的《红娘》、《勘玉钏》等一大批荀派名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作为戏剧教育家,她担任北京戏曲戏校(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十几年间,为全国各地专业戏曲院团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唱腔优美悦耳、舞台表演俏丽妩媚的艺术家,曾是一位摔断3节腰椎和多处腿脚骨,瘫痪在床5年的重伤病人。很多了解孙毓敏的人说:“是对京剧事业的挚爱,让她走出不幸战胜伤病,重返舞台并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成为一名艺术大家!”

酷爱京剧踏入梨园学习刻苦受大师青睐

孙毓敏194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小市民之家,幼年时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妹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孙毓敏从小聪慧懂事,上学后学习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深受母亲喜爱。孙毓敏母亲喜欢京剧,经常在家中哼唱,耳濡目染,孙毓敏也喜欢上了京剧,能唱上几段。7岁多那年,她央求母亲请人教自己唱戏,母亲知道学戏的艰辛,开始不同意,从不向母亲提要求的孙毓敏这次来了倔劲儿,执意要学,最终母亲看她态度坚决,终于点头答应,用节衣缩食攒下的钱为她请了老师。老师教的认真,孙毓敏学的仔细,不久便学会了《女起解》、《红鬃烈马》等戏。8岁那年学校举办联欢会,她登台唱了《女起解》,赢得热烈掌声。卸妆后和她搭戏扮演崇公道的老教师一个劲夸她演得好,说她是块唱戏的料。

1952年初“北京艺培戏曲学校”招生,孙毓敏得到消息报了名,由于有些基础顺利考中,从此开始了为期7年的学艺之路。因爱好使然,孙毓敏学戏特别刻苦,每天清晨4点多钟就起床练声,然后练基本功,风雨无阻,上课时则认真听讲,不懂就向老师请教。为了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她天天晚上打来热水,将手放进很烫的水中慢慢上弯到90度,五冬六夏从不停止。学校老师教导她们:“将来要想成为一个好演员,就必须多听、多学,像很多京剧名家一样成为‘戏包袱”。孙毓敏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为了掌握更多的戏,每当午睡时,她便找借口溜进教室抄唱词,几年时间她共抄写记住了上百出戏。

时光荏苒,转眼7年过去了,1958年夏天,孙毓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汇报演出时,京剧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三位大师都来到现场观看,准备挑选自己钟爱的门生。当天孙毓敏演的是《白蛇传》中断桥一折,她的表演虽然稚嫩但灵性十足,演出结束,三位大师都对孙毓敏的表演赞赏有加,荀慧生更是称她:“很开窍,唱做都不错!”并直接点名将她要到自己剧团。能够到荀慧生身边,跟他学习,孙毓敏感到非常荣幸,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荀派艺术的精髓学到手!”进荀剧团以后,在荀慧生亲授下,孙毓敏的表演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精确掌握了《荀灌娘》、《红娘》等荀派大戏,很快成了团里主演,每年演出200场以上,从此戏迷们记住了孙毓敏,记住了荀慧生这个真传弟子。

突遭厄运身心俱损勇战伤病终重返舞台

“文革”期间,孙毓敏决心以死明志,趁看守人不备,纵身从3楼窗口跳下……这一年她年仅28岁。

或许是上苍有眼,孙毓敏坠落时一棵大树挡了她一下,死神与她擦肩而过,但摔成重伤——三节腰椎压缩性骨折、双脚粉碎性骨折。

2021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孙毓敏携弟子常秋月、唐禾香、许翠表演了京剧苟派名剧《苟灌娘》选段,虽然已经81岁高龄,但孙毓敏嗓音还是那么甜润、动作还是那么妩媚,宛如少女一般,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大家一致称赞她宝刀不老。

当躺着熬过无数个漫漫长夜等到腿上石膏拆除的那一刻,孙毓敏看到肌肉萎缩的像一根棍儿的双腿和一双严重畸形的脚时,心里难受的几乎窒息,以往快乐的她变得沉默无语,整天眉头紧锁。小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及时开导孙毓敏:“姐,你才28岁,遭这种事十分不幸,但死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你的冤屈石沉大海,你现在既然告别了死神,就应该坚强面对目前的遭遇,努力治疗、锻炼,你要坚信,你的事总有说清楚的那一天!”小妹的話,如重锤敲击着孙毓敏的心灵,渐渐的在小妹不断开导下,孙毓敏情绪好起来,她告诉小妹:“你说得对,死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只有活着才能等到还我清白那一天,我一定努力!”

孙毓敏说到做到,开始有意识的锻炼。最初腿不能动,手无力,她就平躺在床上帮人织毛衣练手劲,手有劲了便用双手板着两腿练翻身……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练站立,第一次将双脚挪下床,身体中心落到脚上那一瞬间,一股锥刺的疼痛令她不由自主的哎呀一声,额头上顿时冒出一层冷汗。稍缓了一口气,孙毓敏心一横:“你死都不怕,难道还怕疼不成!”咬牙继续坚持练,几天后她终于可以站住了。接着孙毓敏一步步练走路,当逐渐能像鸭子一样摇摆着行走后,她萌生了重返舞台的想法。为了实现愿望,她冒险脱去了保护腰椎的钢背心,开始抓着楼梯扶手向上攀爬,以锻炼腿部力量。从一小时艰难的爬上50登台阶起,逐渐递增,近三个月后,她终于能登上100登。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孙毓敏的膝关节弯曲相对自如了;肌肉萎缩的小腿也从3公分增加到5公分。

1979年春她被调回北京,到北京京剧院三团任演员。虽然脚疾仍时常复发,但由于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康复锻炼,她又光彩照人的出现在舞台上,主演了《红娘》等多出荀派名剧,每年演出近200场。

给外国人讲京剧知识

担当重任栽桃育李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

重返阔别多年的后,孙毓敏精湛的演技再度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受到大家的喜爱,不仅赢得了“活红娘”的美誉,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及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还在国际上获得了“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京剧这门国粹艺术越来越重视,抓紧培养京剧人才成了振兴国粹的重要课题。199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强“北京市戏曲学校”领导力量,选派一位艺术造诣高又有开拓精神的人担任校长,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孙毓敏成为最佳人选。

1991年9月孙毓敏正式走马上任。作为科班出身的资深演员,她十分清楚,学京剧首先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她更清楚,京剧是一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很多表演程式和技巧需要老师口对口、手把手的传授,老师更重要,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于是上任不久,孙毓敏在抓好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大胆提出了“开门办学,请名家授课”的教学模式,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奔走,先后请来了老生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武生名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之孙、著名武生演员张善麟;小生茹派嫡传之人茹绍荃;京剧四小名旦张君秋张派传人吴吟秋、武旦表演艺术家冀韵兰等京剧各行当大家为学生们授课,甚至将当年曾教过自己的老师、对京剧花旦、武旦、刀马旦表演都有极高造诣的李金鸿也请来了。这么多如不在一个剧团,很多专业演员都很难面对面见到的大家到戏校给学生上课,十分难得,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成为梨园佳话。

“開门办学,请名家授课”的举措,使全校各科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孙毓敏带领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连上三个台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文化部和全国重点学校殊荣。

教学质量上去了,孙毓敏又瞄上了学校硬件建设。她到任时,学校没有排练场,孙毓敏觉得这不行:“京剧是各行当相互配合共演一出戏的艺术,学员不仅要学好自己的行当,还要学会与其它行当演员搭戏、与乐队配合,没有排练场,各行当演员难以集中在一起排大戏,是培养不出好演员的!”于是她下决心尽快建起一个像样的排练场。可当时学校每年的经费缺口达100多万。毫无疑问,没钱,建排练场只能是空想,而向上级申请,何时能解决很难说。孙毓敏决定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寻求企事业单位赞助。一些亲朋知道了孙毓敏的想法纷纷劝她:“拉赞助不是好谈的事,您是校长,又是名人,如果谈不成多没面子!”“没关系,我的名声是观众们给的,若能用它为振兴京剧办点事,岂不更好,谈不成也没关系,咱们再想别的办法,我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孙毓敏回答的干脆、坦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孙毓敏用她的真诚感动了许多有爱心的企业家,大家相继慷慨解囊,不久,一座6层高的排练楼拔地而起,极大改善了戏校的硬件条件,从此北京戏曲学校成了全国省级同类戏校中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

孙毓敏是一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校长,这是上级领导和学校教职员工对她的评价。因为她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1995年底,孙毓敏整合资源,与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了“海峡两岸五戏校京剧大赛”。比赛成为梨园盛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亲自出席开闭幕式表示赞赏与祝贺。

1997年夏,孙毓敏亲率学生走出校门,赴武汉、上海巡回演出,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轰动一时,一度一票难求,只得卖部分站票,当地多家媒体称:“京剧演出已几十年没这种景象了,北京戏校的孩子们创造了奇迹!”此后北京戏校声名鹊起,被誉为京剧人才的“摇篮”,并于2002年升格为具有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

2005年,孙毓敏与法国一位著名剧场导演合作,以一种“将京剧课堂搬到舞台上”的全新形式向外国人普及京剧知识,首推的《京剧第一课》在法国及欧洲各国演出即大获成功,法国导演激动地说:“这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欧洲人深入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大门!”随后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签署了10年之久的合作合同。很多人说:“这10年合同是对孙毓敏和她的教学成就最好的认可!”

孙毓敏在舞台和戏曲人才培养上的倾情付出,得到了业内同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担任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北京剧协副主席等职,并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如今孙毓敏虽然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然关心着京剧事业的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国粹艺术的传承,兼任着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生命之火一直为古老的国粹艺术燃烧着!

猜你喜欢
戏校京剧戏曲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张火丁:不能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