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北京魅力中轴线

2021-11-03 16:38兵马司
中关村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轴线鼓楼北京

兵马司

下班路过后海,看到一个外国人正举着相机对准一个坐在亭廊中乘凉的北京大爷拍照。他一边拍还一边操着不流利的汉语问:你知道中国是什么意思吗?

老爷子说:国名啊,就像日本国、韩国一样……

走过他们之后我突然想:是啊,虽为中国人,我们未必了解“中国”的含义、来历及其精髓。还好张艺谋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以雄厚而细腻的笔墨为我们也为全世界,注释了“中国”这两个字。尤其是那惊心动魄的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踏着中轴线而来,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的图示。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那29个巨人的脚印,走走北京魅力中轴线。

奥运焰火,点亮魅力中轴线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巨人脚印”沿着北京城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明清时的北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一条中轴线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轴线上又陆续扩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1990年亚运会最终选址也在北中轴延长线。这是元大都兴建以来700多年间,中轴线第一次向北延伸,其长度由过去的7.8公里增加到13公里。如今奥林匹克公园也选定在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中轴线向北延长段上。

中轴线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是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现代北京建设的“一线两翼”发展战略,又将其定为“新北京、新奥运”的生长点。

沿着中轴线,北京深度游

中轴线的南端是永定门。1957年被全部拆除,2004年重建。如今复建的永定门,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发现的原永定门石匾所雕刻。

永定门东面是天坛,它是如今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从天坛向北是北京先农坛,先农坛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

继续向北就是前门大街和前门城楼,当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的御路。

天安门广场大家都熟悉,但是关于皇史宬和菖蒲河公园,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外文版的旅行册子上对位于天安门东侧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有详细介绍,它是清时的皇家历史档案馆。而菖蒲河公园与天安门城楼一墙之隔。四座形态各异的人行桥横跨河道之上,河道中已放入了1000公斤锦鲤和红鱼,河边保留有60余株古树。逛天安门逛累了,这里是不错的休憩之地。

接下来就是故宫了。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继续往北是景山公园,它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东、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顶“五亭”每座亭内均设有铜铸佛像一尊,统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咸的“五味神”之称。

北海更让人能感受到城市中少见的烟波浩淼,有江南园林的秀美,也有皇家园林的大气。在北海,冬可溜冰,其他季节可划船,还可遥望中南海,是一个可以坐下来细品其美的地方。著名的九龙壁就在北海。

从北海后门出来,你就与什刹海相遇了。什刹海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公园,是京城里最具平民色彩的休闲场所。近年来,这一带兴起许多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酒吧和餐厅,一路上你嗅到的都是四合院、咖啡馆和时尚小店的混合味道。

什刹海周边,还散布着大量的名人故居——如郭沫若、张之洞、宋庆龄、萧军、田间、马海德等等,以及广化寺、火神庙、广福观等诸多寺庙道观。京城著名老字号“烤肉季”、“九门小吃”也在这里。

“暮鼓晨钟”是鼓楼的象征。单体木结构的古代建筑物鼓楼,位于什刹海的东南侧。

在这附近有毛主席故居两处。第一处在景山东街三眼井,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时的住所。第二处在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这里是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的家,在此毛泽东与杨开慧结下了友谊,奠定了结成伉俪的基础。

宏恩观在钟楼的东北侧,地势高旷,人称“龙尾之要”。在《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表》上,宏恩观被标注为“太监道士庙”。而历史上的宏恩观也确实是作为年老太监退休后的养老之所。现在的宏恩观四周还净是遮挡,但因其台基高大,如果从钟楼上往下看,它那宽阔的歇山顶仍很醒目。

鼓楼附近还有一些被遗忘的寺庙,净土寺胡同得名于净土寺,此庙现在还在;千佛寺本是元代古寺,因寺内的一尊千手千眼佛故名千佛寺,后形成胡同,明中期改称吉祥寺,但千佛寺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民间仍呼旧称。

现在鼓楼大街尚存有两个规模比较大的寺庙,一个是双寺,一个是拈花寺!两个庙中数拈花寺名气和级别最大。拈花寺位于旧鼓楼大街中部大石桥胡同内。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原名护国报恩千佛禅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四月奉敕重修,赐名拈花寺。1940年吴佩孚去世后曾停灵在拈花寺的东菜园内。

双寺位于旧鼓楼大街北部的双寺胡同,胡同名即以该寺命名,明成化元年(1465年)神宫监太监刘嘉林舍宅建寺,为大应法王下院。如今原中轴线上的山门及钟楼已拆除,但前殿三间、中殿五间、后殿五间、后罩楼五间和配殿及配房尚保存完整。正殿前还有四块明代石碑,和两个雕刻精美的香炉座。整个寺庙现在分别被几家单位占用。

从鼓楼再向北就是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了。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俗称土城。它以郊野风光为特色,集文物保护及园林绿化为一体,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园林。

最后我们来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它位于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1215公頃,其中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占地50公顷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以及占地405公顷的展览馆、体育场馆及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

可以说,沿着北京中轴线一路走来,我们不但观览了众多名胜古迹,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谓是对北京的一次深度探访。因为“北京中轴线”观念和北京的风貌,相当具体地贯通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中华文化精髓。

猜你喜欢
中轴线鼓楼北京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漫画北京中轴线(一)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寨鼓楼传歌声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