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内控建设及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2021-11-03 02:08于莉
中国民商 2021年10期

摘 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贡献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提出了“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定位及根本目标。国有企业必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才能实现优质地可持续发展,而财务工作作为企业所有业务最终落脚点,财务数据作为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为直接的基础数据,其真实准确性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讨论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对以及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国有图书发行企业;企业内控建设;财务会计信息

一、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开展内控建设的基本概述及意义所在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工作和计划的实施,使企业在高竞争的成熟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经营方式,降低经营风险,提供经济效益;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经营氛围,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的持久良性发展;有助于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二、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管理者要想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并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目前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虽注意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但是仍会存在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更多管理倾向于延续过去的“惯例”,忽视现有管理漏洞及潜在的风险,甚至部分企业未设立或落实内控责任部门,未能对企业的内控体系进行梳理、评估,内控建设工作一直未能真正纳入企业日程。

(二)组织架构设计需进一步完善,使各项职能有效发挥

虽然现在国企已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架构设置了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但是其职能执行与落实不到位,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内部职能部门设置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未能及时识别、科学分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导致存在职能重复以及职能缺失的现象存在。过多强调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而弱化其管理、监督职能,无法有效执行管理职责。

(三)企业人员内控意识有待提高,对内控的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国企受到工资总额、人员编制定额因素的控制,多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员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人员流动较少,岗位晋升制度、薪酬体系以及绩效考核制度过于保守,难以有效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企业员工存在排斥先进的管理手段及管理理念的情况,对内控建设多有抱怨、应付心理,缺乏理解与认同,进而难以从实质上实现每项控制活动的目标。

(四)内控设计与执行的监督不健全,未能落实到考核层面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加强了内控建设的重视,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内控梳理并制定内控手册,但是对于手册中的控制设计要求及执行情况的落实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内部考核制度的设计缺陷导致内控监督部门独立性及客观性受到影响,未能真实客观的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反馈出企业在内控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内控建设形同虚设。

(五)关键的业务层面控制活动仍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图书发行行业在业务层面较为重要但相对薄弱的内控循环主要是销售与收款循环、存货循环,主要问题:

(1)销售与收款循环。国有图书发行企业普遍存在重销售轻回款的现象,应收账款金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大,坏账风险高,且应收账款老账金额回收情况不乐观。销售与收款制度不全面,经营管理中以事后管理为重点,缺乏对事前的预防、事中的跟踪管控,致使销售与收款工作未能全流程得到高效、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存货循环。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存在存货积压、闲置、资金占用量大、管理成本过高的现象。存货提印与市场销售结合度未能紧密结合,图书生产周期长,导致备货量大。销售退货管理不严,未设置退货审批,未能根据业务实质进行权责认定作出拒绝接受退货决策,导致退货量大。长期积压、闲置的库存进行资产核销流程复杂冗长,管理成本远大于库存价值,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

三、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加强内控建设的建议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推行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人员是执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要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注重加强塑造企业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员工对内控的理解意识,设置规范的治理结构监督内控设计与运行,做好权责分配落实内控责任,加强内部审计机制检查内控执行,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起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做好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有效执行其职责权限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尤其是明确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进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并发挥其监控内控审计与执行的责任。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定期分析企业经营情况以及评估企业风险,做到随着企业的变化而调整内控,实现内控的全面性原则与适应性原则。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内控培训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涵盖人员的引入、退出机制,根据整体战略目标做好岗位规划及岗位要求。制定合理的岗位晋升及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不断自我提升、自觉融入企业内控管理坏境、接受最新内控管理理念进而主动参与到内控建设中。激励员工在工作中自觉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有效执行风险防控活动,实现内控建设的目标。

(四)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控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企业治理层做好内审部门独立性的保障工作,并授予内审部门适当的权利以确保其独立的履行审计职责,赋予追查异常情况以及绩效考核时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利。

(五)关键的业务层面需进一步完善的控制活动

(1)销售与收款循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完善的销售与收款制度,重点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工作,从合同的签订、客户信用政策的制定、销售政策制定、销售流程标准化以及销售人员绩效奖惩政策制定等全流程进行管控。管理层要加强对老账回收的重视,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呆老坏账重新梳理、搜集证据资料并形成档案,持续追踪跟进。制定合理关键考核指标,将考核重点从利润表中的业绩向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管理转变。

(2)存货循环。对市场销售数据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实现存货提印与市场销售紧密结合,并对市场销售情况作出及时应对,减少滞销库存品种与数量。缩短图书印制周期,采取灵活的印制手段,根据印刷数量、客户情况以及时效要求分别采取本地印制、异地印刷、自行印制、委外印制等多种印制方式,同时做好不同印制方式的图书出入库管理工作,减少库存备货量。设置明确退货审批制度,根据合同约定以及业务实质进行权责认定,减少退货引起的库存积压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核销政策,提高核销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内部控制建设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大型集团企业进行统一、规范、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到企业环境、人员素质、操作流程等方面局限,集成化信息系统带来的隐患逐渐显现,其中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高度集成化系统中财务数据是通过系统前端业务模块操作后集成生成,前端操作的合理化、规范化将直接影響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而内部控制合理化设计及执行是对于企业整体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准确性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要想跟上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做到高层重视、全员参与,做到将内部控制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意识当中,做到重实质轻形式,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夏洁琼.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1:116-117.

[2]闫廷央.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产经,2021:155-156.

作者简介:于莉,女,(1987~),中级会计师 ,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