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p13.3微缺失/微重复与胎儿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学分析
——附五例报告

2021-11-04 14:28杨滢朱湘玉王景美荆秀娟顾雷雷刘威王皖骏王亚平李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拷贝数表型胚胎

杨滢,朱湘玉,王景美,荆秀娟,顾雷雷,刘威,王皖骏,王亚平,李洁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 妇产科,江苏 南京 210008;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江苏 南京 210008; 3.南京大学医学院 医学遗传学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93)

17p13.3单倍体不足或重复与罕见遗传病表型发生相关。根据异常染色体片段所含的关键基因不同,17p13.3区域微缺失或重复引起的主要表型异常分为米勒·迪克综合征(Miller- Dieker syndrome,MDS)、孤立性巨脑回畸形(isolated lissencephaly sequence,ILS)[1- 3]、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Ⅰ型和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Ⅱ型[4- 6]。

基因型- 表型关联分析研究表明,17p13.3区域是智力残疾、颅面缺损、癫痫和一些罕见症状的致病区域。本研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发现5个病例17p13.3区域微小基因组拷贝数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etaphase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对异常片段的亲本来源进行检测,探讨该区域遗传物质不均衡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5个病例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患儿亲属均签署了遗传学检查知情同意书。其中病例1、2和3是经腹穿刺的羊水标本,病例4是流产胚胎,病例5是引产胎儿皮肤组织。

1.1.1 病例1 G1P0,孕22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之一(选择性生长受限 Ⅱ 型,胎儿镜下行减胎术后所留胎儿)。胎儿左侧侧脑室后角10.4 mm,右侧侧脑室后角9.2 mm,胎儿大小符合孕周。父母非近亲婚配,自然妊娠,孕期未接触有毒或致畸剂,无明显遗传病家族史。

1.1.2 病例2 G1P0,体外受精(IVF)胎儿,孕22周,超声检查胎儿大小符合孕周,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图1A、B),父母非近亲婚配,IVF妊娠,孕期未接触有毒或致畸剂,无明显遗传病家族史。

图1 病例2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VSD,箭头所指为室间隔近左室流出道处见回声失落;B.箭头所指为穿隔血流信号。RV为右心室,LV为左心室,AO为主动脉

1.1.3 病例3 G2P0,20周胎儿,因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提示17p13.3缺失行羊膜腔穿刺,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发育符合孕周。父母非近亲婚配,此次系自然妊娠,孕期未接触有毒或致畸剂。孕妇2018年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引产1次。孕妇本人顺产所生,1岁说话,1岁走路,初中毕业。身高160 cm,体重63 kg,头围 55 cm,有轻微特殊面容(双眼略下斜,鼻梁塌陷宽大,短鼻,鼻孔略上翻,双耳位低,上唇肥厚,嘴角下弯),双手掌纹无特殊,无双侧小指内弯,与人交流略差,生活可自理,轻度智力低下[根据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sycho- educational profile,PEP)评估]。配偶无特殊面容,孕妇及配偶胸部CT、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家系其他成员无特殊表现。

1.1.4 病例4 G3P0,孕10周稽留流产组织。孕妇2017年人工流产1次,2018年胚胎停止发育1次(原因不明)。

1.1.5 病例5 G1P0,孕23周引产胎儿,女性,因孕22周超声检查提示腹围相当于20+周(图2A)、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左心偏小(图2B)、主动脉瓣及瓣后狭窄(图2C)、心轴左偏(图2D)而引产。引产儿尸检:体重446 g(体重过轻,小于第1百分位数区间),其余各项生长参数符合23周胎儿。面容轻度异常(双眼线下斜,鼻梁塌陷,宽大,短鼻,鼻孔略上翻,双耳位低,上唇肥厚)(图3A、B)。未见第5指内弯。左心发育不良(左心室约为右心室1/3大小),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周径0.6 cm,肺动脉周径1.2 cm),主动脉弓离断(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不连续)。头部与神经系统无特殊表现。镜下观察各重要脏器无特殊表现。胎儿父母非近亲婚配,系自然妊娠,孕期未接触有毒或致畸剂。男方(父本)的姐姐32岁,智力低下,记忆力差,月经未潮;男方母亲有3次人工流产史。

图2 病例5胎儿超声检查阳性结果 A.腹围151.9 mm(相当于20+周); B.四腔心切面,左心明显小于右心; C.主动脉瓣瓣环径1.96 mm,升主动脉内径2.84 mm; D.心轴左偏。GA为孕周,RA为右心房,LA为左心房

图3 病例5 引产胎儿外观 A.大体观; B.面部侧面观,轻度异常面容,耳位低

1.2 实验方法

1.2.1 CMA检测 在超声引导下,采集病例1、2、3中孕期羊水10 ml,同时采集胎儿父母的新鲜外周血1 ml(EDTA抗凝),病例4的样本为稽留流产的绒毛10 g,病例5的样本为引产胎儿的皮肤0.5 cm2大小。采用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Qiagen,德国)抽提DNA。病例3的母亲存在轻度智力低下以及轻微的特殊面容,进一步应用CMA检测技术对病例3的父母进行检测。常规抽提DNA,应用Cyto scan 750 k芯片(Affymetrix,美国)进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查阅PubMed数据库、DGV 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Decipher数据库(database of chromosomal imbalance and phenotype in humans using ensemble resource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对检测结果的致病性进行分析。

1.2.2 异常片段亲本来源分析 根据CMA检测结果以及各家系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检测技术进行异常片段的验证和判断其来源。

q- PCR(SYBR Green法):设立正常对照(经过CMA检测验证的正常男性DNA标本)。根据病例1、2、3的异常片段设计引物,选取片段内基因2个,片段外基因1个(PMP22),引物设计采用Primer 3工具。试验仪器采用StepOnePlusTMq- PCR系统(Life Technologies,美国),内参为DNA拷贝数稳定的GAPDH基因。qPCR引物见表1。

表1 q- PCR引物序列

病例4和5均存在多个片段的异常,涉及除17p13.3缺失外的其他染色体重复,根据CMA检测结果,分别选用商品化探针(17p13.1,17号ter、10号ter、6号ter),应用FISH检测技术对病例4、5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FISH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

2 结 果

2.1 CMA检测结果及亲本来源分析

见表2。

表2 CMA检测结果及亲本来源分析

5例17p13.3区域DNA片段拷贝数异常病例中,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Ⅱ型)1例(病例1),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1例(病例2),MDS综合征3例(病例3、4、5)。病例1的17p13.3微重复为新发突变,17p13.2 p13.3微重复为母源;病例2的17p13.3微重复为母源;病例3的17p13.3微缺失为母源(CMA检测验证);病例4存在6p25.3 1.5 mb重复,17p13.3p13.2 3.98 mb缺失,17p13.2p12 8.17 mb重复,为新发突变。病例5存在10q26.12 q26.3 13.67 mb重复,17p13.3 2.27 mb缺失,来源于t(10;17)的父亲。

2.2 结局随访

病例1、3、5选择了终止妊娠。病例2足月顺产男孩,出生后因VSD行修补手术,目前1岁半,生长、运动发育正常。病例4为早期胚胎停止发育。

3 讨 论

在人类染色体中,17号染色体DNA(基因)序列存在较高密度的重复片段,且包含的基因较多。在17p区域,超过23%的部分是由低拷贝重复序列(low copy repeat,LCR)组成[7]。LCR的存在为非等位同源重组(non 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AHR)的发生提供了可能[8- 10]。染色体17p13.3内发现的较高密度LCR使其成为“重组热点”,因此在此区段更容易发生NAHR,导致该区域遗传物质出现缺失和重复。

17号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多种疾病,包括脑形态障碍、精神疾病、癫痫和肿瘤的发生[9,11- 13]。17p13.3区域存在4种主要致病性异常,分别是MDS、ILS、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Ⅰ型和Ⅱ型。位于染色体17p13.3上的PAFAH1B1、YWHAE和CRK基因是区分的关键。PAFAH1B1基因(601545)编码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细胞内Ⅰb亚型的非催化亚单位,其缺失导致经典型无脑回畸形[2]。YWHAE基因(605066)编码14.3.3蛋白,在神经元迁移和轴突生长中起调节作用。CRK基因(164762)编码受体信号蛋白,参与颅面发育和神经元迁移[14- 15]。

17p13.3区域的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为罕见疾病,其临床表型的大部分信息是基于对个案分析获得。本研究中的5例胎儿/胚胎和病例3的母亲均涉及17p13.3区域的微缺失或微重复,根据所涉及的关键基因(PAFAH1B1、YWHAE、CRK基因),对5个病例的CMA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及遗传学诊断(表2)。检出多为MDS(4例:病例3及其母亲、病例4、病例5),其中1例MDS病例涉及了PAFAH1B1基因(病例4,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其余3例来自2个家系,均未涉及PAFAH1B1基因,考虑为PAFAH1B1远端的MDS。病例1为17p13.3微重复综合征Ⅱ型,病例2 为VOUS。

文献中有关PAFAH1B1远端MDS的相关研究较少[2,5,16- 23],国内见2篇报道[16,23],涉及28个病例[16,20,23]。将本研究中提供详细表型的病例3、病例3的母亲及病例5与检索获得的病例进行了整合分析(计31例),其中面部异常26例(主要面部特征包括鼻根宽大、短鼻、鼻孔上翻、大而突出的上嘴唇、低耳位),5例未提供信息;轻中度智力低下24例,7例胎儿无法提供信息;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12例,脑白质异常14例,未提供信息5例,胎儿期表现为明显异常的2例;宫内发育迟缓13例,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22例;其他系统未见明显异常17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VSD 2例,左心发育不良1例);第5指内侧弯8例。提示,相较于其他的MDS患者,PAFAH1B1远端的MDS症候群患者存在MDS的面容特征,但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可以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结构异常。基于检测手段的局限性,绝大部分该类患者在胎儿期缺乏特征性表现。

病例4是稽留流产标本,CMA检出6p25.3 1.5 mb重复,17p13.3p13.2 3.98 mb缺失,17p13.2p12 8.17 mb重复,系新发。6p末端微重复以及17p13.2p12重复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截至2021年4月,Decipher 数据库中仅有3例类似片段的6p末端重复相关病例(290372、314724、386921),2例类似片段的17p13.2p12重复病例(394097、396211),且均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的临床表现。关于MDS患者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研究报道有4例[24- 27],但相互之间观点存在差异。其中一项研究分析了14个涉及MDS的家族中妊娠情况,研究显示MDS胎儿的自然流产率与人群自然流产率没有显著差异[25]。病例4异常片段所涉及的基因包括6p25.3重复区域中的FOXQ1(612788)、FOXC1(601090),17p13.3p13.2缺失区域中的MNT(603039)、PAFAH1B1(601545)、CLUH(616184)、P2RX5(602836)、HASPIN(609240),以及17p13.2p12区域中的PFN1(176610)、CTDNEP1(610684)、KCTD11(609848)、TP53(191170)、KDM6B(611577)。鉴于上述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拷贝数异常可能与病例4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有关。

病例5除MDS常见面部异常外,存在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体重过轻。CMA检出10q26.12q26.3 13.67 mb重复,17p13.3 2.27 mb缺失,来源于其携带t(10;17)平衡易位的父亲。考虑10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的不平衡现象是其家中其他智力低下患者的致病原因。与本中心已报道的MDS患儿及其同胞MDS胎儿[16]的10q26.13q26.3 9.73 mb重复、17p13.3 1.68 mb缺失相比,两者所涉及的遗传物质异常区段存在相似性,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已报道的病例无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Decipher数据库中涉及左心发育不良的17p13.3缺失病例仅有1例(395121)。病例5同时存在10p26区域拷贝数异常,涉及ATE1基因(607103)。Kwon等[28]证明,在ATE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心脏中,约90%左右心室心肌发育不良。因此考虑病例5携带的10p26末端部分三体可能参与了其左心发育不良的形成。

本研究依托于多种遗传学检测方法,明确了5例胎儿的遗传学基础以及亲本来源,为遗传咨询提供了确切的遗传学证据。对4例MDS患者的表型和基因型进行了相关分析,为PAFAH1B1远端的MDS症候群提供了新的案例。

猜你喜欢
拷贝数表型胚胎
线粒体DNA基因组不稳定性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OsRhoGDI2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筛选鉴定及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初步分析
“胚胎师”是什么
一出生就有16岁的“冰宝宝”
大肠杆菌O157∶H7微滴数字PCR定量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