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移民区小农户生计风险及规避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4 07:26
宁夏工程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寺堡生计农户

柳 宁

(宁夏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小农户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自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来,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9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均强调了我国的国情是大国小农,需注重解决小农户面临的生计困难问题。目前,小农户主体分布在农村,农村仍是小农户聚集地的格局没有彻底改变。小农户面临的生计困难的核心是生计风险问题,解决小农户的生计风险问题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工作重心。小农户是农村最小生计单位,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中形成的较为脆弱的群体,自我保障能力低下,常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风险因素的相互困扰和威胁[1]。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已成为农民走出生态环境恶劣区到适宜居住区,成功协调改善人地关系矛盾的典范,尤其对原迁地生态修复保护和迁入地降低生存风险具有双重积极作用[2],开展对宁夏中部最大生态移民聚集区小农户生计的研究,探讨降低和抵御生计风险的策略,对小农户移民后的生计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在农户生计风险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在贫困[3]、精准扶贫[4]、旅游开发[5]、粮食安全[6]、农户生计[7—8]、技术扩散[9]、生态补偿[10]、应对策略[11]等方面。从研究内容看,陈传波[12]、刘学武[13]、苏芳[14]、叶宁[15]对农户生计风险特性识别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C.H.Quinn[16]、向丽等[17]、马艳艳等[18]研究了农户生计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从研究视角看,赵雪雁等[19]、彭峰等[20]、万文玉等[21]、苏芳等[22]对流域、高寒区、水库移民区农户的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举措后,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小农户生计研究。张瑞娟等[23]选择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技术采纳行为和技术效率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霍雨佳[24]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研究了小农户生计转型升级问题;蒋永穆等[25]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小农户生计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毛双等[26]对乡村振兴视角下小农户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崔红志等[27]探讨了小农户如何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对策问题。隋福民[28]研究发现小农户生计经营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表明应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进行经营结构调整,减少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农户生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生态移民区小农户生计风险及规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利用地理探测器、Logistic 二元模型分析法,以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小农户聚集地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对小农户生计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风险规避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旨在为生态移民区小农户生计改善和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和科学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红寺堡移民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图1),呈北低南高走势,海拔在1 240~1 450 m,属山间盆地区(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1998 年开建至今,该区拥有耕地4.07 万hm2。行政区共设置2 镇3乡1 个街道办事处,65 个行政村,成功移民23.3 万人。移民区内土壤以沙土为主,降雨稀少,为内陆荒漠性大陆气候,是大风/沙尘暴、暴雨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土地荒漠化扩张、植被稀疏、草地退化、人口压力等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移民区小农户产业结构单一,人均耕地量少,水资源缺乏,小农户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外出、老年人遗留现象日渐普遍。教育资源缺乏、社会医疗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仍较突出。面临的生计风险针对性较强,具有半干旱生态移民区的显著特征。红寺堡移民区是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移民安置计划成功实施的典范。

图1 红寺堡区地理位置

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括直接调研数据和间接获取统计年鉴数据两部分。直接调研数据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获得:①农户参与式评估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从事的生计方式、社会关系、家庭开支、风险预防措施等,获得问卷280 份;②村干部深度访谈法,主要了解小农户家庭主要的生计方式、收支、社会关系以及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和风险降临时采取的主要措施等,获得问卷31 份。间接数据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19)和红寺堡区统计公报(2019)。按照红寺堡区5 个乡镇村户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320 份,收回有效问卷311 份,有效率为97.19%。其中,务农户74 份,农兼户124 份,兼农户49 份,多兼户64 份。

3 研究方法

3.1 生计资本权重及生计风险测算

(1)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2)极差标准化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

式中:Zab是第a 项指标下第b 个样本值,Z′ab是第a项指标下第b 个样本标准化值,Xmax、Xmin是a 项指标中所有样本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熵值法计算步骤如下:

式中:m 为选取小农户的样本量。

(3)计算第a 项指标的熵值Qa:

式中:Gab为第a 项指标下第b 个小农户指标值的比重;k=1/ln m。

(4)计算第a 项指标权重Wa:

(5)测算生计资本指数及生计风险指数W:

式中:n 为选取的指标数;W 为生计资本指数及生计风险指数。

3.2 生计资本指标

借鉴英国国际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参照学者K.SHARP[29]、苏芳等[30]、李慧玲等[31]相关指标选取,结合红寺堡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小农户区域差异性,建立了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 个维度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小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3.3 生计风险指标

参照金莲等[32]学者关于生计风险识别的分类,从自然灾害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3 个维度构建了红寺堡区小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小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4 模型建立

(1)地理探测器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是由学者王劲峰等[33]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及在空间上相似性的一种统计方法,优点是对变量限制条件少,为处理变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以生计风险水平为Y,以自然灾害、经济、社会风险中15 个风险指标为X,探测影响生计风险的主导因子q 值,主要识别主导因子对生计风险水平影响的程度。计算公式:

式中:h=1,…,L,为生计风险水平或风险因子X 的分类;N 为调查的有效小农户数;Nh为类别h 中调查的有效小农户数;σh2,σ2分别为类别h 和红寺堡区小农户生计风险水平Y 的方差。值越大说明主导因子对生计风险水平影响力越大;反之,则越小。q>0.01 为有影响;q>0.1 为影响显著。

(2)Logistic 二元模型。以风险规避中小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为自变量,采取的规避措施为因变量,即定义y=(0,1),若小农户担心该风险,则y=1,不担心该风险,则y=0。从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动用积蓄、借贷、变卖资产、外出务工、参加保险、孩子辍学、出租土地、参加技能培训9 个应对措施进行模型拟合,选取起重要影响的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动用积蓄、借贷、变卖资产4 种风险规避策略。小农户是否选择该策略为二分类变量,即1 表示“选择该策略”,0 表示“不选择该策略”。

Logistic 二元模型:

式中:P 为小农户采取风险规避措施的概率;β0为常数项;βn是Xn对应的回归系数;Xn为影响小农户规避风险应对策略的因素。

4 结果与分析

4.1 受访小农户总体情况及类型划分

受访的311 户小农户家庭中成年人且具有劳动能力的有737 人,户主中男性占比为97.75%,40~60岁年龄段的小农户占到59.81%,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小学为主,占38.53%;家庭劳动力数量普遍较少(1~2 人),占到88.33%;年收入水平1 万~5 万元,占到60.77%;耕地面积4 000~6 667 m2,家畜存栏量1~10只,占比分别为48.23%和63.99%(表3)。

表3 小农户家庭总体情况

小农户生计活动主要指单位家庭拥有的生计资本总量及生计发展能力的综合表现[34]。根据红寺堡区小农户单位家庭劳动力生计能力差异性和年家庭经济收入占比,将小农户分为务农户、农兼户、兼农户、多兼户。务农户、农兼户、兼农户、多兼户占比分别为19.87%,41.03%,18.59%,20.51%(表4)。

4.2 生计风险

由表2 中“一级风险指数”可知,各类生计风险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社会风险(0.041 1)、经济风险(0.030 3)、自然灾害风险(0.030 1)。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q 值发现,极端天气发生、大风/沙尘暴、病虫害、荒漠化程度对生计风险的影响因子程度较弱(>0.01)。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霜冻、暴雨、高温、干旱等)、病虫害、荒漠化程度、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风险交织发生致使农业生产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由表5 和图2a 可知,务农户最担心的自然灾害风险是病虫害,其次是荒漠化程度;农兼户最担心的是病虫害,其次是大风/沙尘暴;兼农户最担心的是病虫害,其次是大风/沙尘暴。57.81%的多兼户担心病虫害。究其原因,一是不同类小农户位于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带上,耕地沙多土少,耐旱性差,生态脆弱,且长期从事农业种植活动,受干旱高温等恶劣天气影响,水资源严重不足,灌溉用水得不到及时保障,更加剧了土壤干旱程度,导致作物减产,病虫害不断滋生,形成了恶性循环;二是小农户内生动力存在差异,务农户和农兼户依赖种植养殖从事生产生活,当自然灾害降临时,受灾风险更大,受灾程度更深,抵御策略单一。兼农户和多兼户从事多种生计,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近年来,红寺堡区不断加大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优化种植养殖作业环境,生态环境明显趋于好转,小农户收益不断提升,均得益于政策显著影响。

由表5 和图2b 可知,子女婚嫁、大病交不起医疗费、邻里人际关系网、老人赡养因子对生计风险影响较大(q>0.1)。邻里人际关系网调查了解到94.5%的移民小农户在红寺堡区生活6 年以上,69.5%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在移民区建立人际关系网,56.05%的小农户担忧子女婚嫁,75.51%的兼农户最担心家人大病交不起医疗费,68.75%的多兼户最担心老人赡养问题;务农户担心灾害带来农业和财产损失、担心土地被征用的占比分别为67.57%、63.51%;67.35%的兼农户担心的是灾害带来的农业和财产损失,60.94%的多兼户担心的是家人找不到工作的风险。究其原因,移民小农户来自宁南山区,因生活习惯差异,邻里沟通较少,人际关系淡漠;子女嫁娶的负担日益增加,小农户显得更为担忧;人均耕地较少,耕地成为家庭的主要依靠,土地被征用的担忧显得更为突出;大病医疗费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开支;此外,分家成为本地主要风俗习惯,调研中,62.7%老年人独居,常常担忧自己缺乏养老保障。

表5 生态移民红寺堡区各类小农户面临的生计风险%

图2 地理探测器模型

4.3 小农户采取的生计风险应对策略

红寺堡区小农户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多样性(表6),选择最多的前4 种策略,分别为向亲朋好友或当地政府寻求帮助(83.67%)、变卖资产(66.62%)、借贷(67.35%)、动用积蓄(61.22%)。向亲朋好友或当地政府寻求帮助已成为各类小农户选择最多的风险规避策略。其中,务农户选择变卖资产(牲畜)的比重为66.62%,而农兼户、兼农户、多兼户选择变卖资产的比例均低于务农户,分别为52.42%、44.9%、40.63%。借贷和动用积蓄也是小农户选择较多的风险规避策略,务农户占比分别为45.95%和43.24%,农兼户占比分别为57.26%和52.42%,兼农户占比分别为67.35%和61.22%,多兼户占比分别为57.81%和56.25%。

表6 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小农户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

小农户选择外出务工、参加保险、出租土地、孩子辍学、技能培训风险规避措施较少。外出务工需要专长技能,而红寺堡区的小农户中文盲和小学学历的占到总劳动力的67.16%,技能培训短期很难见效。由问卷可知,有41 户将土地出租,主要是由于小农户无劳动力或兼业较多无暇耕种,通过收取租金来增加家庭收入,占到13.18%。孩子辍学占比仅为2.3%,主要受家庭生计影响,子女较早外出谋生。参加商业保险的小农户较少。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小农户不选择参加商业保险策略,跟购买力、可信度不足等有关。

4.4 影响小农户风险规避策略选择的因素

将5 种生计资本作为自变量,引入二元Logistic模型中,得到-2 对数似然值、拟合优度、Wald 值,见表7。由表7 可知,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对变卖资产策略产生显著意义,Wald 值分别为11.106,9.665,12.273,4.586;而人力资本在0.05 水平上、物质资本在0.01 水平上对其产生正向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440,0.835,即小农户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越丰富,越容易采取变卖资产策略,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在0.01 水平上对其产生负向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733,-0.804,说明小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富,越不愿意采取变卖资产策略来规避风险。影响借贷策略最主要的是物质资本,其次是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Wald值分别为13.966,7.783,4.466,2.770,而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分别在0.01,0.1 水平上对其产生负向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946,-0.391,即小农户的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越丰富,越不愿意直接通过借贷策略来规避风险;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在0.05 水平上对其产生正向效应,小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愿意采取借贷策略。影响动用积蓄策略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Wald 值分别为4.744,6.454,6.000,而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均在0.05 水平上对其产生正向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532,0.615,即小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越多,越愿意采取动用积蓄策略。社会资本在0.05 水平上产生负向效应,回归系数为-0.542,小农户的社会资本越丰富,越不愿意采取动用积蓄策略。影响向亲友寻求帮助策略的主要因素是物质资本,Wald 值为4.008,物质资本在0.05 水平上对其产生正向效应,回归系数为0.566,小农户的物质资本越丰富,越倾向采取向亲友寻求帮助策略来有效规避风险。

表7 生计资本对小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小农户生计风险受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小农户内部生计资本之间相互转化的影响,其转化具有复杂性。本文利用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实际调研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小农户的生计风险与规避策略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子女婚嫁彩礼过高、大病交不起医疗费、邻里人际关系、老人赡养等问题成为影响生计最主要的风险,大风/沙尘暴、病虫害、荒漠化程度、极端天气发生成为次要风险。务农户、农兼户均面临病虫害、灾害带来的农业和财产损失影响;兼农户主要面临大病交不起医疗费、灾害带来的农业和财产损失的影响;而多兼户主要面临的是老人赡养问题。

(2)变卖资产、借贷、动用积蓄、向亲友寻求帮助是红寺堡区小农户选择最多的风险规避策略,且受到生计资本不同的影响。变卖资产策略主要受小农户拥有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人力资本次之。其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显著负向影响。借贷策略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影响,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物质资本的负向影响最大。向亲友或政府寻求帮助策略受物质资本显著正向影响。

5.2 讨论

小农户生计活动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小农户家庭本身生计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遇到风险常需要多种策略防御。本文通过对红寺堡区的小农户建立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二元Logistic 模型分别对生计风险的影响因子、规避策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启示性建议。

(1)转变小农户思想观念是实现小农户农业现代化衔接的关键,对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单一种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开展多元经济混合模式种植,联产经营提高种植规模,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供保障。

(2)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绿化和防止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采取科学化滴灌,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量,缓解旱情带来的减产和经济损失,同时,及时了解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做到防范于未然。

(3)增强小农户家庭内生动力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同时,应加强小农户外出就业及技能培训,拓宽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小农户迁移后农村养老社会医疗保障机制,鼓励小农户提高自然灾害的参保率,持续完善小农户就医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小农户大病和养老保障等问题。

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选择方面尚存在不足,对小农户家庭内生动力及生存空间考虑欠缺,需补充和完善,以提高小农户风险抵御能力。

猜你喜欢
红寺堡生计农户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共享合作,共赢未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来自稳定同位素分析证据 鲜卑族的生计方式
入眼平生几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