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红色学府 培养“民族脊梁”

2021-11-04 18:58大漠孤烟
求学·文科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学科大学

大漠孤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回顾历史,我们党创办高等教育起步于革命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富有远见地在硝烟战火之中创办了一批高校,为中国革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民族脊梁”。

在中关村大街59号,坐落着全国唯一以“中国人民”来命名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学校往北步行不远,就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清北的光芒之下,人大显得有些平平无奇。如疫情之前的寒暑假,你总能在清北的大门外看到排成长队等着进校参观的学生和家长,但他们匆匆的脚步极少为人大而停留。很多人甚至以為这里坐落着一个中国人民公园——晨光中是在运动场晨跑的大爷,黄昏里是在百家廊练广场舞的老太太,夜里,在明德广场的灯光下,是滑滑板的少年、夜话的学生和热闹的三口之家……然而,人大从不以教育的高姿态驱逐这份温馨,也并不在意外界对她的看法,而是持续以她浓厚的人文关怀包容着这最好的一切,低调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

【历史积淀】人大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学科优势】人大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人大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校园一览】说到人大的美景,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一楼,一池,一草,一石。这些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韵味悠长。

一楼便是明德楼。这是一栋占学校面积三分之一的教学楼,整栋楼以独特的“人大红”为主基调,低调简单的设计,不仅把“人大红”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把恢宏发挥得淋漓尽致,算是人大唯一的“肉眼可见”的地标了,它也因此成了中关村上班族下班打卡拍照的不二选择。一池,即一勺池,人大传说中的一勺池没有未名湖那般张扬,但看似没有巴掌大的它却默默见证了人大的春阳、夏雨、秋叶、冬雪,人大人在调侃它太小的同时也对它爱得深沉——朋友圈里是它,明信片里是它,歌声里也是它。而一草,便是这西临人文楼、东临八百大教堂、背靠藏书馆、面向熙熙攘攘路客的教二大草坪。阳光的午后,这里有邂逅书香的佳人;微风轻拂的傍晚,这里有流浪的吉他手和他们的故事……这一石不说也许没人知道它的名字,它就是位于人大正东门的实事求是石。如果你觉得它只是一块普通的校训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它是一块有故事的石头,它的原身现在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展中;你可能会说,它只是一块单调的石头,那你可能又错了,因为在它的身后是一个巨型的喷泉,喷泉高度可达9米,两者巧妙的配合,让它们美得恢宏,因此也成了人大打卡的重要地标。

【人大实力】

1.人大科研学术能力

一说顶级科研学府,人们会想到中科院、清北这样的理工科院校,感觉这事跟人文社科背景的人大就没啥关系,但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校南大核心数据,人大南大核心发文量位居全国第一,仅2019年就发文2699篇,是唯一发文量超过2000篇的高校。

2.人大出版社

如果你在进入大学后稍微注意一下,你兴许就会发现自己用的经济、管理、金融等“十三五”规划教材和教学辅导书都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让人大人又爱又恨的人大出版社是保持了每一年都有项目入选且是唯一连续五年入选所有三类主题出版项目/规划的出版社,其中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主题出版规划中成绩傲人,自开评以来每年均入选,且出版的图书均成为各大高校首选的教学教材。

3.“双一流”大学建设综合排名第四,仅次于清华、北大和浙大

2020年4月,GDI智库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评价,人大综合指标位于前四,超过复旦、上交等名校,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优秀典范。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主校区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地处北京市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周边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

【历史积淀】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为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校园一览】

1.从三环到六环

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的英文简称为BIT,她在北京有两个校区,一是位于西北三环海淀区的中关村校区,一是位于东南六环房山区的良乡校区。

中关村校区是北理工的主校区,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南大街。在这里,你既能体验到都市的繁华,又能感受到象牙塔的肃穆。你可以穿梭在不同的教学楼间——看看中心教学楼是否真的像“翻开的书页”,听听艺术楼里传来的阵阵钢琴声,抑或是感受一下三号教学楼里彻夜不眠的自习室灯光,去图书馆欣赏翻书声与呼吸声构成的轻音乐。这里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排球比赛场馆,有每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定点比赛场地,有难得一见的装甲车、火箭、高射炮展览……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这里都有。?

良乡校区给人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朴实。这里是大一新生们大学生涯的起点,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安静的周遭环境,给这里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沉静的文艺气息。丹枫、疏桐、博雅、静园,这些见字如画的词汇都是宿舍楼的名字;现代化的徐特立图书馆上座率极高,经常需要提前占座;清晨六点的田径场,热闹得像周末的下午……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学霸,北理工沉稳踏实的学风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

从中关村到良乡,从三环到六环,从繁华到沉静,迥然不同的面貌,不变的是理工学子孜孜不倦的求学之心。

2.学而精,学而强

北理工的历史上有两个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关系着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作为坊间“国防七子”之一,北理工延续了其低调踏实的一贯作风,哪怕兵器、车辆、光电、机械是北理工强项中的强项——全国爆炸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隐藏在一条小路上;新中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探空火箭“东方-1号”,静悄悄地躺在学校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路上遇到的一位衣着寻常的老人,抬头一看,发现是刚在电视上出现过的雷达大牛……?

历史上的北理工,还是现在中国很多著名大学的衍生地。例如,学校曾经的采矿冶金系整编到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学科整编到中南大学,航空系整编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火炮、自动武器专业整编到中北大学……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可谓实至名归。

【学科优势】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兵器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

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國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

作为我国最早的语言类“211”重点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最丰富、最全面的语言专业,不仅在北京,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得上是“扛把子”,妥妥的语言高校“一哥”,每年都为国家输送大批外语人才。

【历史积淀】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科优势】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教授语种最多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有2000余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目前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分别是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培育)。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获评A+,和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并列。

【教学优势】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非“985”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却直逼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为什么这么高的分数,还有那么多人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呢?

类高中的培养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风一直很好,这和学校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类高中的上课日常,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踏实学好一门语言。

语言类专业确实很强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学生,语言能力出众是基本配置。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上心,教授们会重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训练。

可以为未来留学做准备

现在大学毕业去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很多有出国深造想法的学生,会选择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将来留学清除语言这一“大难关”。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民族类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虽然是“985”大学,但学校在“985”大学中排名几乎垫底,并不是一所知名度很高的“985”大学。那么,为了“985”这个头衔去中央民族大学值不值?

首先,从发展历史上来说。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学校顺利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建设行列。

其次,从综合排名上来说。在2020年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中央民族大学位居全国第91位;在2020年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93位。另外,这几年中央民族大学的排名波动都较小,这说明学校发展比较稳定。

然后,从学科科研上来说。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研究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建校初期,学校的专家、学者就承担和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参与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少数民族调查。关于民族识别的调查研究,初步奠定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格局,为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依据;关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首次弄清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所处的社会形态,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首次全面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状况,并帮助16个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改革开放后,学校有关专家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建议和关于西沙南沙考古新发现以及关于西藏历史地位等重要科研成果对中国领导部门的宏观决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的繁荣进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获评A+,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另外,中国史、社会学、哲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美术学、企业管理、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8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然后,从录取分数上来说。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24分,同年本科批线为436分;在安徽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29分,同年本科一批线为515分;在河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44分,同年本科一批线为544分。

录取分数的高低可以说是一所大学在某个地区认可度和知名度最直接的体现。由以上数据大概可以知道,中央民族大学在只有本科批次的省份,录取分数线至少在批次线180分以上; 在有本科一批招生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也大部分都在批次线100分以上。

最后,从就业上来说。根据中央民族大学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学校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6.99%。其中有38.75%的人选择继续升学,看得出该校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科生的平均年薪为8.17万元,毕业生多从事教育、文化、公共管理等行业。

中央民族大学整体上来说更偏文史类一些,但也有发展不错的理工类学科。虽然中央民族大学在名气上不及某些顶尖的“985”大学,或许不是大众意义上的名校,但它肯定是一所實力和底蕴都很雄厚的优质大学。

综上,中央民族大学当然值得去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

“两电一邮”,指的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它们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三所著名高校,是IT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IT类相关高校受到了考生们的热捧,这三所高校的录取分数也因之水涨船高。

【历史积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学校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为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

【学科优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信息学、密码学、雷达、电子对抗、微波无线电等学科的发源地,是国内最早建立电子机械、电子对抗、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中国IT学科的先河, 在电子信息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2个世界一流学科,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表现出色,拥有3个A档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根据ESI公布的数据,学校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均位列全球排名前1‰。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全国第48位;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全国第46位。

【校园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有2个校区,分别为北校区和南校区。北校区位于国家级西安高新科技开发区,学校的科研机构全部设立在此,教学方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南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脚下,主要从事本科生教育。

就人文活动而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迎新晚会和毕业晚会,有一年一度的校歌赛,有“大金碗”的王者荣耀全国总决赛,有北校区大操场的摇滚音乐节,有书法社的对联书写活动,还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个人音乐会、新年国乐音乐会、小剧场电影院定期放映电影、端午节的文化外场等,学校毕业典礼上的快闪舞蹈还曾上了热搜。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只有6所,这6所大学是我国公认的最好的师范类大学,也是在全国中小学招聘中最受欢迎的师范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包括2所“985工程”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4所“211工程”大学,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历史积淀】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的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学校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学校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70余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因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以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著名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實品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科优势】东北师范大学地处东北吉林。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迟缓,因此很多考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不会轻易选择东北的高校。但是作为曾经以重工业发达闻名全国的东北,其实有很多优秀的高校,并且如今的办学能力依旧强大。

东北师范大学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形成了以教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为代表的优长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也是硕果累累,目前该校有硕士点135个、博士点25个,以下为该校较为优秀的学科建设成果:

(1)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获评A),B类学科15个;

(2)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会计学、心理学;

(3)ESI排名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4)“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承典塑新】东北师范大学学风严谨闻名已久。据悉,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每学期的课业压力都很大,学校在寒暑假还会为学生留大量的作业,但也正是因为东北师范大学严格的教学,学生们的专业基础才比较扎实。

近些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颁布了教师与公务员同等待遇的政策后,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都有很大的提升。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高校,其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特点,主要以实用性和基础性见长。根据就业数据,2020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7%,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是98%。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科院校

中国医科大学虽然是普通本科,但却是东北地区很好的医科大学,在国内也比较有影响力。

【历史积淀】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洲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科优势】中国医科大学在7个学科领域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了ESI世界排名前1%的行列。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医科大学有7个学科参评,均获评B类学科,其中临床医学获评B+,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获评B,护理学获评B-。与“医学老八所”相比,中国医科大学的表现并不出色,但也持平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地方医学名校。

【师资力量】顶尖的大学离不开优秀的教师,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来支撑,而中国医科大学的师资力量是她的闪光点之一。教师作为高校科研的主力,作为学生知识技能的源头,是比学校排名更加重要的因素。

中国医科大学的正高级教师有708人,副高级教师有1008人,研究生导师有9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有383人。中国医科大学还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录取分数】志愿填报是高考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综合学校排名、教学实力、师资力量等多重因素来做出选择。所以录取分数,也是评价一所高校实力高低比较客观的数据。

以河南省为例,中国医科大学在河南省招生分数最高的专业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招生分数最低的专业是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2020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更是高达637分。从录取分数可以看出,考生和家长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是很认可的。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学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超学科”来啦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微分方程团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