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驰未来:做巨人背后的小巨人

2021-11-05 22:09陈秀娟
汽车观察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车载智能网信息安全

陈秀娟

汽车安全风口来临,云驰未来致力于打造全面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推向风口。

2021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網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从企业和产品两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作出了多项要求,包括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等;同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网联汽车采集数据的安全要求》标准草案;8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意见》对智能汽车数据与网络安全管理、汽车软件升级和智能汽车产品管理等均作出了要求;8月20日,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提出要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加强汽车数据保护,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义务,要求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积极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隐私和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见,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已引起足够重视,这也进一步表明安全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

记者注意到,一家位于北京特种车辆厂原址的创业公司——北京云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云驰未来),已参与到部分国家标准/法规的制定过程中。

一家创业公司如何能参与国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安全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究竟有多重要?云驰未来又是如何在该领域深耕的?近日,《汽车观察》记者对云驰未来CEO曾剑隽进行了专访。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刚需

资料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要收集10TB的数据,不仅数量极大,而且涉及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习惯、语音和视频等,一旦遭受侵害便会泄露个人隐私。

在曾剑隽看来,汽车在驾驶过程中会给乘客和路侧带来安全问题乃至生命财产问题:“传统汽车软件本就有Safety-Critical要求,智能网联的兴起带来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相互融合的新需求。身处无人车中,人和机器需要建立信任并在一定时间内深入相处,同时,汽车联网也带来了黑客攻击隐患,黑客可能会通过网络控制车辆,或盗取智能汽车采集和运算的数据。”

“从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看,过去的汽车不怎么联网,即便有联网也只是车载娱乐部分的联网,但是这部分跟汽车的控制网络是物理隔离的。随着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很多汽车厂商,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了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这些辅助驾驶系统会直接控制传统的汽车行驶部分,包括车身控制、动力控制和底盘控制,这些新增的电子部件因为要联网,就会存在潜在的威胁。所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信息安全的要求被提上了一个更高的等级。”曾剑隽进一步解释道。

此外,曾剑隽强调,智能联网汽车会装配大量的传感器,在行驶过程中,这些传感器会采集到道路信息或社会信息甚至个人隐私信息,此时的智能网联汽车除了网络攻击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外,也会涉及到部分的国家信息安全。

简言之,对于车辆本身来说,联网是为了驾驶者使用时更加便捷,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面临着数据泄露的巨大风险,这将严重威胁着个人及国家的隐私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曾剑隽强调,安全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刚需中的刚需:“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对汽车制造公司的政策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此外,曾剑隽还强调,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不仅重要,而且市场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车销量约7 000万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新车年销量超2 000万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2020-2024)》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存量汽车市场存在改造升级需求,这给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曾剑隽坦言,三年前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的玩家较少,目前,随着该市场的快速发展,玩家也越来越多。“通常讲,如果一个市场只有一家入局是不太有前途的,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尤其是BAT这样级别的公司陆续入局,更证明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曾剑隽称。

多元化团队作战

正是看到了该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潜力,曾剑隽决定抓住窗口期,并建立相关的业务壁垒。“我觉得,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智能联网汽车安全相关技术及产品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下半辈子去探索的领域。”

据曾剑隽介绍,云驰未来定位于向自动驾驶汽车提供车联网安全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前,云驰未来已攻克多项自动驾驶安全技术难关并申报发明专利,获得10多项软件著作权,是国内唯一一家在自动驾驶场景落地,并有成熟产品和商业案例的创业公司。

在曾剑隽看来,云驰未来是在一个很大的市场里专注地做一件事,尽管该领域的复杂程度和困难度远大于传统信息安全领域,但云驰未来身处于一个上升的赛道,相关技术很快便能得到商业变现。

曾剑隽坦言,创业公司和BAT这样的大公司相比各有优势,大公司有平台优势,综合能力比较强,但大公司要解决的事情也很多,云驰未来虽是创业公司,但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只需专心做该领域的事情。正因如此,曾剑隽自信地认为,云驰未来不论是在产品迭代还是技术迭代,都会快于传统的大公司。

此外,云驰未来也在牵头车载智能网关技术要求的规范:“随着行业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强,国家对这类产品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我们把过去的经验贡献给行业标准的制定,它反过来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正在努力推动这个产业往前发展。”

人才一直是企业成长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据曾剑隽介绍,云驰未来团队汇集了业界顶尖的安全专家,拥有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自动驾驶安全等多元化领域的深厚经验。作为云驰未来CEO,曾剑隽对记者表示,此前自己相继担任WatchGuard大中华区CTO、天诚安信CEO、九州云腾CEO和钉钉副总裁等职务,拥有超过20年的信息安全领域丰富和领先的工程经验;云驰未来总裁郑强曾是东软汽车电子软件技术负责人,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丰田、本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均有过量产合作;云驰未来负责技术的领导则是全球头部自动驾驶企业安全负责人,曾任文远知行首席安全架构师。此外团队还有来自阿里云等大型互联网团队的安全服务负责人。

渗透主机厂和Tier1业务场景

三年前,云驰未来安全设备和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做了深度安全策略集成,成为百度自动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7月,云驰未来车载安全网关产品在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小巴上的量产运用,打响了其进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的第一枪。此后,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已经占据60%以上的市场。

2019年,云驰未来车载安全网关产品通过车规检测、安全中间件通过中汽研GB-17691信息安全技术检测;同年,其联合阿波罗自动驾驶安全防护平台通过EAL4安全测评;2021年4月,云驰未来入选工信部“车联网网络安全工作专班”,同时车载安全网关在京东无人物流车上得以应用;2021年5月,云驰未来成为工信部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标准组、身份认证组和产业融合组成员并参与到5项车联网安全标准工作中,成为2项国标参与单位、1项行标牵头单位及2项行标参与单位。

目前,云驰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车载安全网关、车联网安全中间件、安全合规咨询与技术服务、云驰智云与解决方案等,其业务范围渗透主机厂和Tier1业务场景。

具体看来,云驰未来的车载安全网关产品包括D2 000和L3 000,均满足车规要求。其中,D2000是其首款应用于L4领域的车载安全网关,可满足L4车载网络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安全设计要求,适用于RoboTaxi、RoboBus RoboTruck等开放与半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场景,有近2 000台出货量;L3 000是目前国内首款车规级5G自动驾驶车载中央网关,该产品是目前业界领先的自动驾驶车载中央网关,面向新电子电器架构开发,采用全车规器件选型和标准接口,集成车规以太网、5G/C-V2X、Wi-Fi/BT和高精度GNSS/IMU等模块,旨在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网联安全能力,能够支持车云、车车及车路协同,同时可作为边缘计算设备解决整车算力不足的問题。

“L3 000采用全车规级国产芯片、车规级接口和协议和铝制鳍状被动散热设计;提供包括20路CAN-FD、8路车载以太网接口、4路LIN、多路PWM采集和输出、多路ADC采集和DAC输出、多路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等丰富外设接口;内部构建了主动免疫安全框架,可基于法律法规及应用实践动态优化安全策略;提供多样、稳定的网联能力,面向电子电器架构整合数据面和控制面,保障系统和业务实时、可靠和安全运行。”曾剑隽补充道,“目前L3 000处于B样(即小规模量产)阶段,在园区的物流和特定场景有较大需求,大规模量产取决于后期的市场需求。”

云驰未来车联网安全中间件是面向未来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的信息安全软件框架,可以被集成到域控系统中,为各个车内的域控系统(如动力域、底盘域等)提供安全能力,包括数据加密、认证鉴权、攻击防护、入侵检测和安全审计等功能,帮助实现车内基于AI算法驱动的分布式安全架构。

据曾剑隽介绍,根据车内不同ECU环境需求,云驰未来安全中间件可以在ADAS、座舱域控制器和T-BOX等车内的控制器中进行模块化部署。“云驰未来曾为福特汽车的某关键控制器搭建安全风险模型,云驰未来的安全中间件与该控制器系统进行适配集成,最终使该控制器成功通过WP.29相关的安全合规的技术要求并应用在福特汽车上。”

基于此,云驰未来也延伸出安全合规咨询与服务,为业界提供TARA分析、安全技术方案设计和工程化落地服务。

云驰智云则是云驰未来于2020年推出的集云、端一体的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服务,提供包括设备管理、资产管理、OTA管理、安全运营中心、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理和威胁情报共享等在内的安全策略管理。

曾剑隽透露,今年年底会发布A1 000系列产品,以更低成本服务更多客户。

力争2-3年实现全球领先

目前,除百度阿波罗和京东无人车外,云驰未来客户群体遍及图森未来、文远知行和易咖智车等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在未来的业务版图上,曾剑隽指出,云驰未来会进一步拓展海外自动驾驶科技企业、主机厂和Tier1客户。

“汽车工业是全球供应链,自动驾驶企业都在做全球化的布局,百度阿波罗在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尼均有业务,图森未来在中国、美国、日本和瑞典都有业务并主要面向美国市场。云驰未来作为上游供应商,也随之参与到全球化中,同时面向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帮客户落地。”曾剑隽称。

在产品端,曾剑隽表示,云驰未来目前已基本攻克了产品底层融合的稳定性要求,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下一步,会结合不同的场景不断优化和迭代产品,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场景化落地。

“云驰未来的设备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远程诊断能力,当车辆故障发生时,云驰未来的工程师们可以快速定位到哪台车出故障、网络连接状况和设备连接状况,迅速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并给出方向性结论,远程就把问题解决掉。”曾剑隽补充说。

采访尾声,曾剑隽对记者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虽然我们做的产品和技术不是大众化的产品和技术,更像是巨人背后的小巨人,但是我们的产品却是跟未来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未来,用户使用车辆可能就需要我们的设备做一次认证,这是躲在背后的一个技术,更强调技术背后的能力,这也符合我们做这件事情的调性。”

对于云驰未来的未来畅想,曾剑隽指出,自动驾驶进入大规模量产仍然需要3-6 年时间,云驰未来希望在未来2-3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公司:“10 年、20年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人机器人诞生,它不一定是汽车,可能是陪伴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机器人,人类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始终是存在的。我们从事的这个方向,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因此我们笃信云驰未来的未来会更好!”

猜你喜欢
车载智能网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为冬奥会添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适合它的车载安全工具 你才会无忧驾驶!
北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