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高校的医学生心理素质家庭状态特点调查

2021-11-06 06:34
科学咨询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医学生问卷

苏 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 重庆 401331)

心理素质是一个含有适应力(能力)、认知及个性品质三个方面的,用来评价人心理品质,面向人全面发展的系统[1]。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低与医疗系统的发展和国民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不可忽视。前期颇多的研究显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呈现不同教育水平的母亲以及由不同抚养人抚养长大的医学生是否在心理素质上存在差异,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来自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6所学校,其中男生278人,女生1 089人,大一561人,大二464人,大三194人,大四103人,大五45人,专科694人,本科673人,共计1367人。

二、研究方法

选取西南大学张大均团队编制的《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作为测查工具,该量表共有3个分问卷(认知品质分问卷、个性品质分问卷、适应性品质分问卷),12个因子,每个因子有3个题项。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为了使数据呈现更为直观,方便读者阅读,研究者将数据得分进行平均,因此,数据统计之前将每个因子下题项的总得分除以3,得出平均分,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用LSD/T2法进行两两比较。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各因子各维度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

以母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总问卷得分、三个分问卷及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母亲受教育程度的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元认知、自信性、自控性、乐观性、适应性分问卷及其所有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高(硕士、博士毕业)的医学生得分高于其他受教育水平的医学生,尤其高于母亲是小学毕业的学生。

表1 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各因子、各维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表

(二)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各因子各维度的不同抚养人差异比较

以抚养人为自变量,以总问卷得分、三个分问卷及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从表2看出,不同抚养人的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在目的性、自信性、生理适应、职业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因子与适应性品质分问卷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由父母抚养长大,或者是由父由母单独抚养长大的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由其他人抚养长大的医学生。

四、讨论

虽然,在心理素质总分上高校医学生不同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其心理素质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性差异仍然存在元认知、自信性、自控性、乐观性、适应性分问卷及其所有因子上。事后比较发现,硕博士毕业的母亲的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毕业水平母亲的医学生。学历高的个体往往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在行为中往往流露出该特点,而孩子的认知与行为的形成具有高模仿性,尤其父母对其的影响是耳濡目染,因此,其孩子也学会自我反思,所以,其元认知因子得分高。Homey的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间的交往态度影响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康形成,父母过于严厉或与孩子的交往多是拒绝态度,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显著降低,但父母如果温情,则孩子的自信心不平明显提升[2],总是打击否定孩子的家庭,其培养的大学生缺乏自信。现实生活中,由于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所以其认知水平有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以打骂为主,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让孩子时时体验失败,常常处于自卑状态,因此,其不自信,不乐观。相对而言,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则可以更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有着较好的相处模式,因此其孩子的自信性与乐观性较高。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则更可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对于医学职业、孩子的生理发育及人际关系等的认知都有限,不能传授给孩子很好的认识,孩子的缺乏对事物良好的认知,也会影响其适应能力。

虽然心理素质总分上不存在不同抚养人对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但在目的性、自信性等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由父母抚养长大,或者是由父由母单独抚养长大的高校医学生心理素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由其他人抚养长大的医学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也不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教育,不能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力量,父母由于长期和孩子在一起,能与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一方面,孩子可以从父母的关爱中建立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认知、思想观念等与(外)祖父母等存在差别,他们的认知与观念普遍更为先进[3],因此,也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认知水平与适应水平,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也有影响。而其他抚养人,则比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更可能与之交流更少[4-5],因此,他们抚养成人的孩子则更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提示,虽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的抚养人在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某些因子上差异显著,因此,对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如能有针对性地对来自不同家庭状态的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其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医学生问卷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问卷大调查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