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光辉灿烂
——中国美术史那些事儿(四)

2021-11-07 13:41姬炤华
小读者 2021年19期
关键词:消夏倪瓒宫廷

□姬炤华

面对将近一个世纪的异族统治,很多文人不愿和统治者合作,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即便合作,内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亡国之痛深深地影响着那时的画家们,艺术也呈现出了复杂的面貌。元代,亡国之痛成就了“文人画”。

难以驱散的阴霾

元朝取消了宫廷画院,但仍有画家服务于宫廷。

刘贯道是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和器重的宫廷画家,当时的人对他评价很高,甚至拿他和唐代“画圣”吴道子与大诗人王维作比。他的《元世祖出猎图》画的是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忽必烈与猎手们驾鹰纵犬的打猎场面,展现着元代宫廷绘画的风采。细看人物及其服饰,精致典雅,色彩华丽,与前代宫廷绘画无异,但所画地点与场景,却可看出忽必烈虽然接受了中国宫廷的生活方式,却从未失去马上民族豪纵的性格与游猎的传统。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宋末元初画家刘贯道 作

《消夏图》刘贯道 作

作为服务元朝皇帝的宫廷画师,刘贯道的另一幅作品《消夏图》表现的却是另一番生活天地。

《消夏图》上,一位超逸的高士在种植着芭蕉与青竹的庭院里,袒胸露肩地卧榻纳凉,他不问世事,闲散度日,与书卷琴瑟为伍。据说刘贯道画的这位高士,就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咸,这七位魏晋文人都不喜欢做官,不喜欢与人交往。《消夏图》表现出刘贯道对于隐士生活的崇尚,从中也可以看出为元朝皇帝服务的刘贯道内心深处的矛盾情结。

也许是宋朝的灭亡对画家们的刺激太强,一些画家思慕唐代和宋初——那富强而不受外辱的时代,于是决心在绘画艺术上师法前代,恢复唐代和宋初的绘画风格。

比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的《贵妃上马图》,画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上马的情景,据说是临摹唐代宫廷画家的作品,画中人物的服饰和绘画风格都是唐代的。宋亡后,钱选不愿为元朝服务,隐居了起来,自谓“耻作黄金奴”,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

尽管有笼络的政策,元朝的统治还是十分残酷的,尤其是对底层的百姓。不论在艺术上“复古”,还是在生活中隐居,都是文弱的画家们对元朝统治的一种消极抵抗。

《贵妃上马图》 宋末元初画家钱选 作

《调良图》 宋末元初画家赵孟頫 作

北望苍茫寻无路,寄愁遣闷成主流

《富春山居图》(局部)元代画家黄公望 作

《幽涧寒松图》 元代画家倪瓒 作

元代因限制汉族人做官,多数文人在仕途上是寻不到出路的,他们都将才情用在琴棋书画上,所以在元代,“文人画”成了主流。许多画家远离政治和闹市,到山水之间过逍遥自在的生活,逃避现实,求得内心的宁静,画画纯粹为了排遣心中愁闷以及陶冶性情,黄公望和倪瓒就都是这样的画家。

黄公望也曾孜孜求取功名,却空忙半生,终于动了出世的念头,做了道士,四处云游。《富春山居图》画的是黄公望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时,在山中看到的情景,这是他最有名的一件作品,画中宁静自然的山水正是画家朴实生活和平凡内心的意象。后来收藏这幅画的人由于太喜爱它了,甚至要把它烧掉陪葬,幸而被人从火中救起,才得以保存。

倪瓒则生来一股闲适的禀赋,他出身于江南的富豪之家,却无心功名,终日以读书操琴为乐,过着超逸高士的生活。后来因社会动荡,家道败落,有时寄居在亲朋家里或佛寺之中,有时索性就睡在船上。倪瓒性格非常古怪,据说他特别洁癖,不但经常洗澡、清扫屋子,甚至连院中的树也都要洗个干净。倪瓒的画都很简单,几株孤树,一抹远山,他的画中从来不画人,给人一种寂静清冷的感觉。《幽涧寒松图》是赠给远行亲友的画,画上题了一首诗,他在诗中还劝亲友早早退职隐居,和自己一起过逍遥悠闲的生活。

仙风何飘逸,不觉韶光晚

曾经辉煌繁盛的石窟艺术自宋代以后渐入低潮,至元代时已日趋衰落,包括敦煌莫高窟在内的众多大型石窟很少有新的创作。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再开凿新的石窟,中国宗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已然过去。佛教造像一直在中国雕塑艺术中占据主要地位,至此已风光不再,但道教和佛教的人物画这时却很发达。山西永乐宫道教壁画是元代民间画工笔下的精品,壁画整体气势磅礴,细节刻画入微,沿袭着唐代壁画的风格。永乐宫壁画中有许多道教故事画,画家通过这些故事画详尽真实地反映着元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是元代的社会风俗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屠房图》表现唐代社会生活一脉相承,其中的纯阳殿壁画有“元代的《清明上河图》”之誉。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

绘画之美非只线条之妙

元代的文人画家将书法归结到画法上,当时流行着一种“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说法。

书法的线条之妙,之美,确有和绘画线条的相通之处,书法艺术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绘画,类似西方的“抽象派”,是一种只欣赏抽象的线条之美,以及由线条组合而成的布局、结构之美的绘画。

山西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书法所写的文字可以是诗歌,可以是散文,但诗歌和散文已经属于另一种审美范畴,与美术领域无关了。书法的线条是一种绘画语言,但绘画语言不止线条一种,这就好比说桃子是水果,但不能说水果是桃子一样。让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看齐,片面强调绘画的线条、笔法,就像只发育人的一条腿,路会越走越窄,必然导致雷同、单调、模仿和因袭,自明代以后,真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猜你喜欢
消夏倪瓒宫廷
风雨闲
竹笏消夏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名画中的故事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图说书法(155)
消夏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