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21-11-07 10:35刘珊珊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新工科

刘珊珊

摘    要: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然而在教育模式上仍以应试教育、传授知识为主,只培养其工具理性而忽略其价值理性,由此培养出来的工程人才往往难以满足国内企业和国际舞台的需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能够较好地满足新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变培养模式、改善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的倾向,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

关键词:工程教育;沟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19-03

一、新工科和工程教育改革

(一)“新工科”出炉

在新经济、新产业背景下,国家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升级,原有传统产业方向的工科生就业形势严峻。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要想适应新产业的发展,就要对现有的工程教育进行改革。麻省理工学院就工程教育改革作出预测:亚洲和南美的经济强国将在若干年后占据工程教育的领导地位;课程设置也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也正符合我国“新工科”的建设思路。教育部在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曾明确说明中国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人数位居世界之首,但同时毕业生供给又存在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国家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教育部从2017年初开始组织各地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就工程教育发展与工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2017年2月18日于复旦大学达成10条共识并随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2017年4月8日于天津大学发布《“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并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017年6月9日于北京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自此,新工科概念正式提出,新工科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二)工程教育改革

科技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程教育的发展,工程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六十多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工程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国家培养出数百万工程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但我国工程教育在总体上还相对落后,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工程教育基本上仍是以应试教育、传授知识为主,重视培养工具理性而忽略其价值理性,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满足国内企业和国际舞台的需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核心问题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新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如何能够培养出既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又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对社会、文化等方面视角更加多元的人才,这就需要结合社会发展新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深化专业改革,改变培养模式,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减少毕业生在沟通中的缺陷,改善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的倾向,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

要想增强我国的经济文化竞争实力,就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因此,一个更加富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沟通能力培养

波多罗伊和瓦恩布莱克(Bordoloi & Winebrake)在其文章《將人文元素带入、工程教育》中明确提出:当代工程教育所培养出的工程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还要有清晰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不仅对技术、经济问题敏感,还要对社会、文化等方面视角更加多元,思想更为丰富[1]。面对工程教育国际化趋势,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注重对工程教育进行改革,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提出的《工程标准2000》(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EC 2000)中明确提出将“有效交流的能力”作为美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之一,将传统工科教育融入人文元素,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能够有效沟通、视角多元并善于协作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2],具体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专业的工程师不仅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因此沟通能力培养在美国高校得到高度重视。

三、美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开设情况

反观我国工程教育,高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以通过四、六级这些应试教育贯穿主线,授课内容也多以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以教为主),由此培养出来的工程人才往往难以满足国内企业和国际舞台的需求。根据蔡晓春、刘英翠等人对上海交通大学工科院系师生走访调研得出:工科学生在科技沟通、报告写作和学术讲演方面存在欠缺。只有少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科研项目提升工程沟通能力。这种以“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较为普遍,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完善。尤其是作为母语非英语的我国工程师,查阅国内外最新著作和文献,与国外顶级工程师交流学习,持续不断地跟踪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就更需要培养工科学生工程沟通能力。

201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特别指出,要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战略建设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核心问题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满足新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们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变培养模式;尽可能减少毕业生在沟通中的阻碍,改变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的倾向,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

四、黑龙江大学“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新工科”的提出是对工程教育体系的彻底改革,其改革的核心问题即是对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调整,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经过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的共有846个工科专业。高等外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按照规划,不同类型的高校有着各自的分工——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地方高校则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4]。

黑龙江大学是省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坚持立足龙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通过整合、凝练和优化校内外优势资源及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落脚点,走科研兴校之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中明确提出:深化专业改革、学科交叉融合就是要来一场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出一批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金课”。此次黑龙江大学共有11个专业准备申请“工程专业认证”,其中对外语专业沟通能力有明确要求。通过对欧美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體系分析以及对我国工科专业的调研,学校计划对工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在工科专业大学外语课程中补充学术英语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建设仍以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为核心,主要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目的在于将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有效衔接,稳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语言能力,为大学英语四、六级作好准备,为下一步教学奠定语言基础。

2.学术英语课程建设: 在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加入有利于培养国际交流能力的沟通课。针对文、理科分别设置学术沟通和职场沟通,且每种沟通课分初级和中级,分别插入三个学期的大学外语基础课中。第四学期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

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方面,刚入校的本科新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沉浸在高中教师硬性灌输知识的学习模式中,在学习方面过度依赖教师;另一方面,大学与高中课程设置不同,学生课下的自由时间较多,新生往往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潜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因此,黑龙江大学已经连续多年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

4.提供丰富的线下课程教学和线上教学资源,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培养学生工程沟通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

EGP课程主要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和视听说教程为主。读写课不仅讲授字、词、句知识点,同时涵盖篇章结构分析、基础写作练习等。

学术沟通分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用途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通用学术英语课主要包含:essay,summary,abstract,data commentary,literature review,case-study,note-taking,survey,questionnaire,presentation,lecture,poster,round table paper,seminar,keynote speech,personal statement.专门用途学术英语课程讲授内容:book review,research proposal,lab report,research article,thesis/paper.

职场沟通分初、中、高三个级别授课。初级讲授内容:letter / e-mail,note-taking,memo,notice,minute,plan,resume,data commentary,presentation,summary.中级授课内容:marketing plan,correspondence,business plan,annual report,news release.高级授课内容:disciplinary-specific genres.

每学期根据课时安排讲授两至三种体裁,每种新体裁的精讲文本2篇(工科主题),语料样本20万词,对应的练习数量为8∶1 (16)个。每位教师至少完成2万词的语料清理工作。

(三)教学模式

以微课为设计方案,借助翻转课堂和慕课为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工程专业学生亟需的创新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能力培养类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不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沟通和写作能力,以能力为导向、为本位,因此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而目前我国传统工科专业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课上师生互动少,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足。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总课时量的减少,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翻转课堂为首的新型“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无疑是高校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最佳模式。借力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黑龙江大学与好策网共同研发的教学平台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堂良好结合,教师将沟通技巧作为在线课程内容,学生提前在线上完成自学任务。这样做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参与度,同时也加强了知识的内化。

(四)课程教学评价与测试

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随堂测试、课程作业)、终结性评价(期末闭卷笔试)和诊断性评价,突出形成性评价,兼顾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方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结合现代化网络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利用互联网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布置任务,在线批改。综合成绩构成: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比例合理分配。

(五)教师团队

打破传统教学任务分配机制,根据教师不同的教育背景,发挥每位教师的专长。

教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就需要教师自身做好转型。传统讲解語言基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必须要作好从语言基本技能向语言专业技能及其应用的转变。可以与本校工科专业背景教师、学术机构或相关企业合作,让学生了解与企业、机构的沟通技巧,以基于项目式的实践课程形式,强化工科学生基于项目的英语沟通能力技巧,提高学生专业语言的沟通写作技巧、科技沟通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增强职业素养和学术素养。

黑龙江大学将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校内交叉培养、校外协同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加强院系间、学校间、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开发并建设大学英语“以能力为导向“课程群,从技术及职业能力两方面探索新型的工科英语教育教学模式,设置综合全面的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正符合“新工科”倡导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对于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传统工程教育始终将“培养工具理性的工程师”作为一种追求。新工科的提出则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追本溯源式的导向性追求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入到工程教育改革中,以期培养出兼具创新性思维、良好沟通协商能力和领导力的新型人才,对现有的传统工科专业课程进行改造升级,不断引向深入。未来世界将会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能使我国的工程人才除了具有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基本素质外,还兼具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视野高度,培养出国际化人才,还有待我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Bordoloi,Loni M.& Winebrake,James J..Bringing the Liberal Arts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5(3).

[2]蔡小春,刘英翠,黄倩,等.美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

[3]赵宏.“新工科”背景下理工高校全英语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2008-03-21)[2020-10-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3/t20180329_331767.html.

[责任编辑  杨    波]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