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研究

2021-11-08 06:23肖俊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模式评价

肖俊

(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应急预案,各地高校根据校情和学情纷纷制定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在线教学很快在各高校有序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给学生、教师和高校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给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张雷生,张坤,2020)。最近美国一项针对疫情期间教学效果的研究也显示,在线方式下教学质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可见,线上课堂教学质量下降绝不是个案,要想提高在线教学的效果,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上做出改变。

表1:国内典型线上教学软件教学功能对比分析

或许我们应该回到学习的本质上。“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在线教学模式下如何使大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关键,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造成学生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的态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激励水平决定了学生潜能的挖掘程度,激励不仅能实现学生的超越,而且也能向极限挑战,使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赖丹凤,伍新春,2011)。在这个语境下,自主学习既是目标又是方法和手段。在线教学模式下,教学构建中重审“学习者”与“授课者”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将“学”与“教”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强调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将之融入其中,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双一流”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育人”的迫切需求。

线上教学进入常态化,如何努力克服“先天不足”。本文将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探索在线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质量。期望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实施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为实现线上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借鉴依据。

一、线上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应试教学”到“自主学习”的过程错综复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习得过程(耿杉,2018)。以往研究大多从线下课堂研究,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外在因素(专业和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学习设施和环境、班级学习氛围等)两方面。本部分拟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学生需求出发,收集大学生线上教学模式下影响自主学习因素第一手资料,在合理借鉴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当前国情和文化,提炼出影响线上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激励机制的构建与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基础。

二、线上教学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构建

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分,前者源于对学习的渴望,后者来自实现结果和成功的渴望。既要调动学生对课程以及相关内容的内在兴趣,还要以学习成绩为导向,引导学生有获得感。因此,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成为了线上教学的关键所在。本部分将以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来构建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主要从课前活动的准备、课堂活动的实施和课后活动的实施这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内容包括: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在课程开始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向学生分享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活动设置目标,为学生合理分配自主学习任务,对学生课前学习进行相应的提醒,从而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向学生主要提供三种教师引导活动,即:学习资源、设定目标和在线答疑,从而对学生有序参与课前在线学习起到基础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收集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中进行该知识点的讲解。适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提醒,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诸如忘记学习和学习进度滞后等。

2.学生自主预习活动:课程开始前,教师会构建学习资料、学习活动资料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在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辅导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展课前线上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提出,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的重心,其以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作根本,主动地接纳外来信息。学生的学生自主预习活动包括:预习学习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问题反馈、线上交流讨论。在线讨论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其是学生在线学习中分享知识的平台,有助于实现在线交互式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强的资源共享意识,让学生以高阶认知思维模式考虑问题。

3.课前评价活动:激励策略表明: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自身所具备的评价体系完全可以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雨课堂课前评价活动包括学习者的课程资源学习以及回答问题两个方面。学习资源的学习的情况评价主要是通过阅读进度来进行量化的,单个学习资源的阅读进度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最终通过加权转化为分值计入总成绩。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策略包括是否回答了问题以及答案的准确度两个方面,以不同的加权计入总成绩。课前评价活动为所有学生设置了分值的对比,有对比就有压力。所以评价机制的存在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参与度。

(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1.线上课堂教学:在线上课堂中,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和总结课前和课堂学习学习状况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节课程教学重难点。为了促成学生健全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引导策略为基础,设置课程活动用于梳理关键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为学生了解知识结构提供必要的支持。

2.交互协作学习:在课堂的交互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来进行答题、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的观点都能够得到可视化的充分表达,并被所有的学习者看到,全面而又彻底的达到了交流的效果。全面自由的线上谈论机制可以再以顶程度上消除学习者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紧张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间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组内成员之间的彼此协助来深入分析知识点。各个成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差甚远,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的来认识知识。

斯金纳的“刺激-强化”理论表明:当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点的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答题活动来不断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产生刺激,进而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提供多种线上答题模式,包括:普通答题、教师点答、随机点人和抢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3.课堂评价活动: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评价分为两种:教师线下的口头评价情感激励和线上教学平台如积分等可视化的物质激励的过程性评价。激励策略表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可视化的反馈,会使学习者形成较明显的自我满足感,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的行为频度。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对学生的课堂在线活动全部进行了实时的记录,并为教师提供课程中学生参与的实时的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

(三)课后活动的实施:

1.互评活动:线上教学模式下采用多种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按照不同的比例赋予权重,进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为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则需要确保反馈的及时和有效性。教学评价包括:需要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评价、本人评价等。由于同伴之间相互了解的比较全面,如学生付出的学习时间、精力等,所以同伴评价考虑的参数会更加全面。参与学生评价的机制可以触发部分学生的自我满足感与优越感,增加其对课堂的喜爱,吸引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测试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微助教等)蕴含着多样化的测验模块功能,支持多种类型题目,如选择、判断等全部都涵盖在内。教师在设置测试题目时应注重题目的分布,根据课程内容全面而又有侧重点的进行题目的设置。既让同学们即可以复习全部的课程内容,又可以多练习知识难点。

3.课后评价活动:课程总结性评价总结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等各个方面,综合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在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云班墨、微助教等)中记录了学生的签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资源学习评价、答题评价、同伴互评结果、测试评价等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教师从作业、课堂表现的视角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课程最后的评价结果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进行加权整合的方式来展开评价。

三、线上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应用和效果评估研究

本部分根据线上教学中对自主学习激励机制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提出自主学习激励策略,从目标激励策略、情感激励策略、物质激励策略、引导激励策略、写作学习策略和教学评价测量等六个方面构建线上教学模式下激励模型。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提出缺少激励效果时,人仅仅有20%-30%的潜力被使用;然而在人处于激励状态时,就能够将潜力发挥到 80%-90%,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力。恰当的激励方式可以给予学习者学习参与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终极“育人”目标的迫切需求,是重塑教育教学形态的重要手段,更是传统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发展方向与实践的必由之路。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冠肺炎大流行不能改变我们继续学习的愿望或对学习的坚持,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高校教师必须主动做出应对,多投入、勤思考,保证在这种“新常态”下依然高效工作。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模式评价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