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密度对脱毛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2021-11-09 01:44陈婷婷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能量脱毛毛发

陈 洁,陈婷婷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5;2.安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不断地提升,过多的毛发严重影响外貌美观及心理健康,目前,对于安全且有效地脱去多余毛发的需求则变得极为迫切[1]。脱毛的方法主要分为暂时性脱毛和永久性脱毛[2]。暂时性脱毛法有剃刮、拔除法、蜡疗及脱毛膏等,且只能暂时去除毛发,毛发易重新生长[3]。永久性脱毛法包括电灼以及半导体激光。电灼法费时,易产生瘫痕。半导体激光脱毛采用选择性的光热作用,激光选择性被毛囊吸收,使毛母质发生退化,从而使毛发退化,以达到脱毛的目的[4]。随着半导体激光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发展,半导体激光以其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脱毛方法[5]。然而,对于不同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密度在脱毛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的研究[6]。本研究分析了2017—2020年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89例脱毛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各观察组采取了不同能量密度的半导体激光治疗,分析各组记录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不同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密度在脱毛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半导体激光在医学美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2020年间189例脱毛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年龄为14~60岁,将这189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低能量组、中能量组、高能量组。两组患者除了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在脱毛部位的毛发分布、毛发的浓密度及毛发覆盖范围等方面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组人群同意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激光治疗

采用Lightsheer Duet月光真空脱毛仪(科医人医疗激光设备),波长800 nm,具备2种治疗头,HS(快速真空脱毛)手具用于肢体和躯干部位的脱毛,光斑面积22 mm×35 mm,脉宽可达400 ms;ET(经典脱毛)手具用于面部或精细部位脱毛光斑面积9 mm×9 mm,激光头前端配有Chilltip接触式冷却治疗头,能量密度20~40 J/cm2。首先,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剃除该部位体毛,医患双方均佩戴护目镜。根据分组的不同选择能量密度,低能量组能量密度为15~20 J/cm2,中能量组能量密度为20~30 J/cm2,高能量组能量密度为30~40 J/cm2,其余参数一致。从该组最低能量密度进行试验性治疗,治疗时手具紧压皮肤,光斑移动时要离开皮肤。移动速度以患者有能耐受的针刺样痛感为准,治疗数分钟后以毛囊口出现丘疹或风团、皮肤无明显反应且微微发红为治疗终点。术后无须冷敷处理。48 h内避免热水浴及强光照射。治疗间隔为4周,5~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拍照留存。

1.2.2 疗效判定

参加疗效评估的两名美容科主治医师于研究前3个月接受系统的培训,于研究开始时进行一致性评价(Kappa值=0.89),一致性较好。由这两名主治医师治疗部位的疗效进行评判。治疗前记录治疗部位的毛发密度(根/cm2)、粗细及颜色。根据2次、4次、6次治疗结束后2个月对治疗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治愈为毛发减少>80%,新生毛发变细,颜色变淡;显效为毛发减少>40%,新生毛发变细,颜色变淡;好转为毛发减少>20%,新生毛发变细,颜色变淡;无效为毛发减少<20%,新生出来的毛发仍较粗、较黑;有效率以治愈率加显效率计。数据取两位医师评分的平均分。

1.2.3 安全性判定

评估的医师在操作结束后观察受试者皮肤的即刻反应,如有明显的灼热感或皮肤明显发红、水肿给予冷喷或冰敷,治疗结束1月内对治疗部位进行随访,同时记录是否有水疱、色素改变、瘢痕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疗效的比较

各观察组在1~2次、3~4次及5~6次治疗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组在1~2次治疗治愈率高于另外两组,低能量组1~2次治疗治愈率最低;中能量组在3~4次治疗治愈率高于另外两组,低能量组3~4次治疗治愈率最低;低能量组在5~6次治疗治愈率低于另外两组,高能量组5~6次治疗治愈率最高;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能量组有5位患者出现无效的结果,2位患者的疗效评价为好转,同时中、高能量组有效率均为100%。具体见表1。

表1 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疗效的比较

2.2 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安全性的比较

另外各观察组在色素沉着、瘢痕、水疱、感染、色素减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组各并发症发生率除感染外均高于其他两组;各观察组均发生色素沉着,但低能量组发病率较低;高能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低能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三组均未出现感染发生的情况;不同治疗次数对患者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具体见表2。

表2 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安全性的比较

3 讨论

“选择性光热作用”是半导体激光脱毛的理论基础[7]。毛囊和毛干中丰富的黑色素在毛球基质细胞之间分布,以黑色素为靶标,选择性地吸收激光能量后,其温度急剧升高,从而破坏周围的毛囊组织,以达到将毛发祛除的目的[8]。半导体激光脱毛的疗效是通过累积效应的,其能量密度越高,治疗次数越多,则最终的疗效会越好[9]。

足够的能量密度才能充分地破坏毛囊组织,以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研究表明,能量密度的增高与激光治疗后的有效率呈正相关[10]。然而并不是能量密度越高越好,因为同时,增高的能量密度会导致更多的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各观察组在1~2次、3~4次及5~6次治疗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组在第1~2次治疗治愈率高于另外两组,低能量组第1~2次治疗治愈率最低;高能量组在较少次数的治疗时能够达到较高的治愈率,而低能量组则只有较低的治愈率。此外,中能量组在第3~4次治疗治愈率高于另外两组,低能量组第3~4次治疗治愈率最低;低能量组在第5~6次治疗治愈率高于另外两组,高能量组第5~6次治疗治愈率最低。该结果提示,中能量组及低能量组可通过能量积累效应,分别在3~4次治疗及5~6次治疗中治愈率最高,这并不表明高能量组的治疗效果低,恰恰证明高能量组可通过较少的次数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能量组有5位患者出现无效的结果,2位患者的疗效评价为好转,同时中、高能量组有效率均为100%。该结果表明通过能量累计效应,中等能量组可达到与高能量组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低能量组即使经历多次治疗,仍存在无效的情况。这与Li等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1]。

各观察组在色素沉着、瘢痕、水疱、感染、色素减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量组各并发症发生率除感染外均高于其他两组;各观察组均发生色素沉着,但低能量组发病率较低;高能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低能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这结果表明一次性过高的能量密度会提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能量积累效应在并发症的发生上也有体现,但不如治疗效果带来的明显,杨珊等研究曾证明该点[12]。另有,色素沉着是半导体激光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在三组能量密度中均有发生,但随着能量密度的增高,发病率增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密度与脱毛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发现针对脱发治疗,一次性较高的能量密度能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疗程,但同时会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较低的能量密度疗效稍微欠缺且疗程较长,不值得在临床推广。中等密度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能能量密度值得为临床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密度首选区间。

猜你喜欢
高能量脱毛毛发
脱毛季,给你说说脱毛产品
托卡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
激光脱毛的几个误区
高能量早餐有益心脏健康
《高能量姿势》
脱毛灵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美丽的寂寞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