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旬河沿岸开发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探析

2021-11-10 12:45刘建勇唐志文马志层
地下水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设期汉江水土保持

刘建勇,牛 香,袁 凯,唐志文,马志层

(陕西瀚泰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9)

1 项目背景

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常年气候温和湿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多年无霜期253 d,年均降水量784.7 mm。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东部的南秦岭亚带,与巴山弧形构造带东北接壤,汉江横贯中部,形成南北隆起、中部低的构造形势。城区属于轻度侵蚀区,其综合土壤侵蚀模数确定为1 800 t/km2·a;属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西南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 t/km2·a。以城区以西的党家坝“丽都家园小区”及配套设施建设为工程实例:主要由住宅区、幼儿园区、河堤路、中心广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为9.42 hm2,项目总建筑面积344 605.58 m2,建设期开挖土石方13.52万 m3,回填13.52万 m3,展开该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优化布置三大措施。工程区属于国家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省级汉江周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持该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2 自然条件与水土保持评价

2.1 自然条件

工程地处汉江一级支流旬河右岸一级阶地,属秦岭南麓低山丘陵区地貌,以河谷为主,以高、低漫滩和一、二级阶地等地貌单元组成山间河川,海拔高程228~240 m,场地由南高北低,最大高差12 m。区域构造简单,单斜层状,属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部的南秦岭亚带,与巴山弧形构造带东北接壤,汉江横贯中部,形成南北隆起、中部低的构造形势。区内自南而北由震旦—石炭纪、海滨、海滩、湖坪相地层建造,除层间小褶曲较发育外,次一级断裂不常见,也无岩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地带。

2.1.1 水文气象

旬阳地处汉江之畔,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9.5℃,多年无霜期253 d,初霜期一般在12月初,3月初终霜,平均降水量784.7 mm。

旬河是汉江上游左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西安市长安区麦秸磊,流径宁陕县、镇安县,于旬阳县城注入汉江,河口海拔220 m,旬河干流平均比降1.48‰,多年平均径流量3.354×108m3,年平均流量64.91 m3/s,洪枯流量变化较大。实测最大流量为2005年的6 220 m3/s,最枯流量为1960年6月17日6.76 m3/s。工程区地下水主要属孔隙潜水,砂土和碎石土为主要含水层,埋深起伏较大,介于6.10~23.4 m,稳定水位埋深222.39~239.82 m,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等补给,其中场地南侧区域还受山体基岩裂隙水补给,排泄方式以径流排泄为主。

2.1.2 土壤植被

项目区内主要土壤类型有素填土、杂填土、粉质黏土类。(1)素填土要由粘性土构成,偶见碎石,结构紊乱。(2)杂填土主要由千枚岩风化碎块、卵石为主,粉质粘土及砂质充填,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砾砂,偶见漂石。(3)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矿物质,干强度中等,偶见风化岩颗粒及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粉土。流域内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属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分界线上,植被分布的过渡性比较明显。旬河下游旬阳境内,为秦岭南部浅山丘陵区,海拔较低,山势平缓,河段较宽,河床多形成漫滩,岸边为阶地分布,人口密集,土地垦殖率高,植被条件较差。

2.1.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区内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沟壑纵横,加之长期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较重。水土流失主要有水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重力侵蚀。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属于轻度侵蚀区,其综合土壤侵蚀模数确定为1 800 t/km2·a。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水力侵蚀类型中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 t/km2·a。该项目在建设期,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持该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2.2 水土保持评价

主体工程建设方案总体设计合理,符合水土保持要求。项目无新增占地,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原则,不存在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

2.2.1 土石方平衡评价

项目土石方挖填总量45.16万 m3。项目开挖22.58万 m3,本项目回填22.58万 m3,无弃土、无借方。表土剥离开挖量为1.04万 m3;表土回填1.04万 m3。项目土石方工程挖填弃土平衡。工程土石方平衡基本合理,土方调配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较短。

2.2.2 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

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可有效防止工程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要求,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线,尽量减少开挖面积,同时严格实施方案设计的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减少开挖量和废弃方量,尽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料多次倒运。施工进度与时序安排应考虑汛期降水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避免汛期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分析预测建设期水土流失背景值流失量为339.12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背景值流失量为124.92,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背景流失总量为464.04 t。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96.08 t,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11.32 t,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 108.20 t。项目建设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657.76 t,自然恢复期能新增水土流失量-13.60 t,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44.16 t。其中住宅区新增水土流失量较大。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为建设期,重点监测部位为在建住宅区。

4 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分析

4.1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详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1。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主体工程布局、施工工艺特点、单元工程功能、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措施布局等因素,本项目防治分区划分为:已建住宅区、在建住宅区、幼儿园区、中心广场区及河堤大道区,共5个防治区。针对分区实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三大措施,构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图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

4.2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项目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973.27万元(主体工程已列入费用为746.06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227.2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58.25万元,植物措施投资587.81万元,临时措施投资64.59万元,独立费用98.27万元,基本预备费48.64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5.71万元。

通过主体工程设计的水保措施和本方案补充的水土保持措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经测算,到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达标。其中:水土流失治理度99%,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1,渣土防护率可到达99%,表土保护率为99%,林草植被恢复率在工程完成后可达到99%,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覆盖率达36.8%,全部达到目标值的要求。

5 结语

(1)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可避免。项目建设扰动的地表面积较小,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得以减免或防止。

(2)主体工程方案总体布置合理,符合项目所在区域产业规划。

(3)工程施工过程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用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主体设计采用了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但对部分区域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不完善,方案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各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工程施工、运行中水土流失的防治。

(5)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方案可行。

建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备案制度,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加强执法监督,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管理,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度,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和报备制度,达到预期效果,发挥好经济社会效应。

猜你喜欢
建设期汉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汉江春晓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汉江,为你梳妆
水土保持
守望汉江
汉江之歌
水土保持
浅谈山地风电场建设期环保治理工作
关于城镇燃气管道建设期完整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