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主持人培养创新路径分析

2021-11-10 04:55李晓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人才培养

摘要: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跨文化传播便开始。国际传播常常具有跨族群、跨种族、跨文化传播的特点,背后则是政治、经济、技术的复杂原因。文化在流动、碰撞、共享、融合中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从口语传播时代到如今的电子时代,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障碍最终导致战争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国际秩序趋于和平的年代,良性的国际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双语主持人;人才培养;国际形象

从1974年党中央决定由“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广播由此诞生,承担了当时的政治宣传任务。1986年随着著名主持人王刚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的第一句英文致辞,汉英双语播音主持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双语主持人已经出现了47年。业界和学界对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如今我国双语主持人的培养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诸多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如季小军、刘欣、水均益、沈晓楠、杨澜等。在国际的舞台上有很多良好影响力的事件,在国际传播中树立了榜样。可以为双语主持人的培养路径提供思路。

一、双语主播是国际传播中“软实力”直接表現

当今全球传播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试卷,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塑造很大程度上由西方媒体塑造,彼时,我国媒体的外宣策略表现出意识形态明显、扁平化宣教等形式。在西方价值观的投射下,中国的国际形象一直收到很大的损害。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的形象就被西方主流媒体攻击。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以CGTN为核心的中国的国际媒体,以全新的面貌向全世界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风貌。例如中美主播的隔空对话,这种直接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发声的行为,背后是一个强大经济体挑战全球媒体话语霸权的表现。文化总在流动、碰撞、共享、融合中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维系着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在国际秩序趋于和平的年代,良性的国际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双语主播的职业表现特点

(一)立场意识

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价值系统。在全球化传播的时代,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双语播音,或者是主持人的双语能力,则可以看做是一种媒介话语权力的提升,进而强化媒体国际竞争力、树立大国媒体形象。

新闻的真实性来自于信息的平衡,新闻中双方的当事人都应当有权利表达自我。因此中国的双语主播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要打破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中心的单向信息流的传播模式。信息应当是双向的,受众才能更接近真相。

(二)专业技能

双语主持人的专业技能应当从两个方向归纳:双语语言技能与多文化背景的素养。双语技能即为娴熟的掌握两种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翻译等。多文化背景,则是思考如何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交谈着当中做好桥梁作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不同语言的交互,更是不同思维模式的交互。双语播音员必须熟悉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不同思维模式背后的表达动机,并在此基础之上解读双方沟通的实质信息,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信息损耗,甚至信息误解。

三、双语主持人培养创新路径分析

(一)高等院校及专业教育培养现状

截至2021年7月目前已有的双语招生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与招生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数量相比差距甚大,至2016 年,我国共有五所高校针对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制定了招生计划,分别是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英语节目主持方向)计划招收 90 名学生,河北外国语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外语播音员)计划招收 20 名学生,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汉英双语播音方向)计划招收 90 名学生,三校共计招生 200 余人。而全国招生播音主持大约在6000人左右,比例差距过大,双语主持人招生人数过少。

(二)双语主持人培养教育研究现状

双语播音主持的研究尚较为匮乏,汉英双语播音主持、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素质、人才培养相关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词条“双语播音”仅有115条结果。搜索“双语主持人”仅有36条结果搜索“双语播音培养”有75条结果,仅有22篇文献与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素质培养直接或间接相关。

四、双语主持人未来培养路径探究

(一)注重实践

目前国内的双语主持人实践机会较少,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一些优秀的主持人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得到锻炼。

(二)业务能力培养

1.提升政治素养明确国家意识形态

首先,高校应充分重视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认知的培养。在具体培养方式上基本与汉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类似,即通过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以及国防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后备人才的政治觉悟,增强后备人才的政治认同。其次,作为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及后备人才自身也应该通过广泛的读书看报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政治理论,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和党情。此外,一名汉英双语播音员主持人应在充分了解西方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基础上多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话题现场模拟播音主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具国际化的双语播音主持舞台上更好地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为中国发声,向世界传播中国,同时也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向中国传播世界。

2.了解双方国情文化避免窘境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外,需要了解更多的国庆文化,加强人文素养,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在进行双语主持的创作活动中,说出具有他国文化特点的语句,在主持、采访过程中对外宾的俚语等理解更加准确,防止出现歧义的现象,防止使节目进入因理解问题造成的尴尬境地

3.建立行业评价测评体系建立标准规范

在中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标准中有普通话等级测试三级六等作为测量标准,可以在英文中研究设立一套类似的语言等级测试。以避免出现“中式思维”“中式英语”的尴尬

4.加强播音主持业务能力夯实基础

季小军老师在采访中说道“双语播音员主持人”这几个字我认为重点不在“双语”,而应该在“主持人”上。就是说你得先是一个主持人,双语是你的工具,而不是说你学会了英语又会说汉语你就可以做一个双语播音员主持人了。一定是你先具备一个主持人或者一个主播的能力,然后你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两种,这样我们才能称其为双语播音员主持人,不是说你会两句英语就可以把自己叫做双语播音员主持人。一定不是这样的。”作为一名双语主持人,首先要是一名具有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等其他优秀素养的汉语主持人。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合作往来密切,当遇到一些国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国际化的传声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双语主持人的培养要不断总结经验,增加招生人数,加强能力培养,加强研究,大胆创新,扩大核心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提升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墨飞.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素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覃龙娟.中英双语播音主持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学园,2018,11(09)

[3]尹冰洁.“一带一路”视域下双语主持价值的再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25)

简介:李晓晗(1999年6月---),男,汉族,籍贯:安徽芜湖,本科,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人才培养
公示语汉译英策略研究
延安城市国际形象构建:由外宣翻译误译谈起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形象的相关性分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