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诗
——读陈寿才的长诗《我的生身母亲》

2021-11-11 11:23杨立元
鸭绿江 2021年30期
关键词:深情母爱思念

杨立元 杨 扬

诗人陈寿才是爱的使者和传播者。他把爱凝成诗魂,化为诗行,合为诗集。他的作品《我的生身母亲》就是一部充满对母亲深情大爱的长诗。

他的这首长诗充满对母亲无限的感激之情,令我们无比动容。爱虽然是诗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只有诗人对爱有深刻的生命体验、深度的哲学思索,才能写出有诗意、有美感、有温度、有深情的诗歌来。表现爱是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学原则。他既是母爱的接受者,也是母爱的传播者。他把母亲给予的爱投放到社会,做了许多公益事业,还用诗歌表达爱、传播爱,他把对母亲的爱体现为用行为报恩,用创作感恩,并用诗语变为爱的载体,使“爱永不搁浅”。

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源于母亲,正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最真挚、最圣洁的爱,才使他从小就有一颗爱心,并用此观看世界,度量人世。母亲是他人生的榜样。因为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伟大的母爱,他把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化为一首1900行的长诗《我的生身母亲》,用来表达和回馈他对母亲的爱。他在开篇中这样抒怀:“母亲/我要写一首诗/不——我要写一本厚厚的长诗/长长的//我要让灵魂倾诉人世间的/爱之故事”。他要跪九十九个台阶,用这厚厚的长诗来祭奠母亲。这鲜明地表现了他歌颂母亲大爱的创作动机以及他的赤子情怀。他在少年时期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无限的爱,给他的审美心理结构乃至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这种母爱“深固地刻画在他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在他以后的创作中,这种心理定式长久地影响他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生命,所以他这样写道:“在岁月的长河里/母亲啊/您是我心中的一首歌//自打我来到这个,人的世界/第一眼看到的是您/伟大的您/凝结了我的血肉/伟大的您/塑造了我的灵魂/伟大的您/用一生心血抚育儿女成人/伟大的您/用一世情缘书写爱的诗章。”是伟大的母亲“给予我灿烂/您是我永远的挚友/您是我生命的动力”。可见伟大的母爱是他“生命的动力”和创作的源泉,没有母亲便没有诗人这灿烂的诗章。伟大的母爱“是对幸福摇篮企盼的歌,是刻在心中的墓志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这种对母爱的深刻生命体验不仅是诗人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也是他创作的内在因素,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目的。

诗人用细腻而率真、清新而朴实、飘逸而厚重、灵动而沉实的抒情笔法讴歌母爱,塑造了平凡而伟大、质朴而圣洁的母亲形象。

他是用历时性的写作方法写了母亲坎坷多艰和奋力拼争的一生。他先是从母亲悲苦的童年写起。在母亲五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只剩下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哥哥/和七岁的姐姐”“姐俩赤着脚走东家串西家乞讨/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来,傻哥哥“在父母去世没几年也走了/只有姐妹孤灯伴月”。但姐俩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摆布,而是积极抗争、努力拼搏,以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来面对苦难:“在山里,裸露的山脊/让您和姐姐/挺直了腰杆/就像一株永不屈服的山竹/即便经历着冬的严寒/也始终保留着翠绿与清香”。母亲童年时期虽经历了饥饿、贫寒的折磨,但在切肤之痛的磨炼中,母亲的意志愈加坚韧,灵魂也得到了澄清和升华,就像“一株永不屈服的山竹/即便经历着冬的严寒/也始终保留着翠绿与清香”。谁知,母亲婚后也命运多舛,因为她连续生了两个女儿,结果“公婆一声令下/让父亲休妻”。最后,父母无奈,只得“带着两个娃被赶出了家门/在山上/一个放柴草的棚子/是新的家/看着婆婆偷着给的两斗稻子/听着呼呼的山风声/摸到蜷缩在屋角的两个女儿的头/您——/泣不成声”。后来,一场山火又“烧焦了茅草房”。尽管生活艰难,母亲还是“坚定地暗语:一定要生个儿子”。母亲在以后的四年里“又生下了两个女儿”,直到儿子降生,母亲“终于可以在陈家抬起头做人了”“一大家人/才真正有了欢声笑语”。看到此处,我们潸然泪下,慨叹不已,这是一个多么悲苦凄惨又多么坚韧刚强的母亲啊!虽然有了儿子,但母亲的命运并没有多大改变。她为了“一家七口/七张嘴吃饭”而不得不“精打细算”,“每日做饭”“把下锅的粮食取出一点来/藏在别的坛罐里”,但父亲“说您把粮食偷偷地送给了娘家人/甚至让孩子们监督/您出门也派人跟踪/直到后来/日子到了青黄不接的六月份/家人们才发现了端倪//母亲啊/您是一个伟大的女人”。看到这里,我们感慨万端,这是一个多么忍辱负重,又是多么默默奉献的母亲啊!

接下来,诗人写了母亲对自己无比辛勤的哺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生育了七个儿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对诗人投入最多。所以,这首长诗中处处渗透了大爱慈母情以及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诗中,这种“伟大而神圣”母爱有时是热烈的,但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如母亲每日晨起为我做饭时/灶膛里燃烧的希望/那滚滚热浪/是您给我求学路上的动力/春夏秋冬/母亲用辛勤的汗水/把我浇灌”“一直把我宠在温情的怀抱”“让我释放青春/放飞梦想”。诗人入伍后,母亲牵肠挂肚,昼夜思念,甚至“彻夜难眠/思儿/想儿/爱儿啊/是一个母亲的无尽的恋”。当村民“把儿的立功喜报递给您/您/泪如雨”。诗人对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挂牵。尽管他参军离开家乡,但一直对母亲魂牵梦绕,时刻想得到母亲亲切温暖的爱抚:“母亲,您是我最深的惦念。”新春的“雪花”“是母亲捎给我的厚礼”,充满母亲的“慈爱和温良”。诗人“屹立哨所/望远山有一灯与天上星相互辉映/那是母亲思儿的悸动/化作流光/将几许晶莹/飞入我的眼眉”。在哨所,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母亲思儿的悸动/化作流光/将几许晶莹/飞入我的眼眉”,与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交融相汇。读到此处,我们不禁想起了《十五的月亮》中的歌词:“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两者何其相似啊!尽管后来母亲离世,但母亲给予他的大爱深情一直温暖着他的心,温润着他的灵魂,“在蓝天和大地的环绕中/您——/一直把我宠在温情的怀抱”。这种母爱成为他在人生路上行进的不懈动力和创作的不尽源泉,是“母亲的朴实无华/使我懂得了/脚踏实地/无论遇到挫折/还是/一路平坦/我都不会失去方向//母亲/您的言传身教/使我把握好,人生的信仰/沿着光明的轨道/行驶/从而,在大地的呼吸里/我让灵魂传递着存在的温度”。可见,母亲不仅给了他茁壮的身躯,也给予他健康的思想、纯洁的灵魂,使他能够在人生的路上不徘徊、不犹豫、不懈怠、不错位,“沿着光明的轨道/行驶”。可见,母亲是他人生的榜样、行进的坐标、崇拜的偶像。没有母亲便没有他的一切。为了表现对母亲的大爱深情,诗人用了66节来表现,这是因为诗人是1966年出生的。在诗人出生之前,母亲的生命之歌是悲戚的,直到1966年诗人出生后母亲才迎来了春天。诗人这样写道:“时至一九六六/天空才出现了彩云/我——您的儿子降生了……”“66”是母亲幸运的数字,“66”也是儿子的幸运数字。这“66”的数字充分表现了母子血脉相连,生命契合无间。

《我的生身母亲》“是一部深情孝子史”。诗人无隐地敞开了赤子的心怀,深切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诗人通过多样创作手法既展现了诗人爱的深度,也展现了诗歌的深度,有着鲜明的特点。

1.叙事和抒情紧密契合。这首长诗从原则上说应该是一首叙事诗,抑或说是母亲的生命史、奋斗史。诗人从母亲出生写起一直写到母亲逝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整个生命历程。对于母亲的一生,有许多处是用细节来表现的,并能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日常中显神韵。如写母亲的坚韧意志:母亲“病倒”在床,“不知什么时候/一束阳光/从土墙的裂缝中照进来/您——/您慢慢睁开眼睛/看到床头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还有一双,那/恋爱时出现的眼睛/您——/抬起头,坚定地暗语/一定要生一个儿子。”还有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你“常常倚门远眺/挣扎,思念/又怕被人看出端倪/遮掩,痴痴地/一颗鲜活的心跳/使您,彻夜难眠/思儿/想儿/爱儿啊/是一个母亲无尽的恋”。这些细节无一不表现出母亲的人格和情怀。但在这首长诗中作者又能紧密地把叙事与抒情紧密契合,做到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如诗人写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挚爱情怀:“在这春天里/午夜——/我仰望天上的星月/看见了/您凝眸里的深情/与关爱/托起一缕微风/我要放飞灵魂/沿着挺起的山脊梁/给您/再/传递人间的诗情/和爱的远方”。这把诗人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2.写实与浪漫巧妙结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也是理想的艺术。诗人把现实主义的写实与浪漫主义的想象融为一体,契合无间。写实与浪漫的巧妙结合,想象写意与细节互为衬托,给人情的感动、理的启迪、美的愉悦,表现出至纯至情至善的美。整首长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丰沛真切,想象丰富夸张,在诗中都得到了精彩完美的表现和发挥。如在诗的最后,诗人写道:“母亲/您在天上过得好吗//涔涔春雨,几许/泪中泪/个中情怀,感动/几个天//那一夜梅花落/便与母亲阴阳两隔//几度,轻扣宅门/曾贪,只因曾念/抚一竹箫/欲引来慈母面,皆是幻//清泉旁,眸光流盼/烟飞云淡,许我十里梅花/借风,吹上您的天”。诗人写到此处,写得如泣如诉、似梦似幻。他曾幻想“抚一竹箫/欲引来慈母面”,又企盼用“十里梅花/借风,吹上您的天”,这丰富的想象、梦幻,急切而又极度表达了思母之情、爱母之意、感母之恩,一颗孝子之心跳荡其间,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母亲的坚韧、善良、淳朴、恩爱、奉献、伟大……在诗中都得到了完美表现,这使母亲的形象得以高度呈现。可以说,母亲是诗人的偶像,也是他心中最伟大的形象,他是在用诗歌给母亲写史做传,把对母亲的思念留在心里、写进诗里,同时也写给了我们,令我们感动、感慨、感恩。这也使得我们深深地感谢他。这是因为他在诗坛上为我们又矗立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猜你喜欢
深情母爱思念
深情
深情的告白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我有深情抛未得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归去且住,深情自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