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现状与优化路径

2021-11-11 01:06李丹李双晶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制度

李丹 李双晶

摘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活动的检验才能逐渐趋于成熟,充分认识、把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护理学院为例,分析其实施现状及在运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对于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路径

2016年9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要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并选择部分地区和高校进行了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工作。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10月,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纵深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在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结合学校实际,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印发了《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1.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1.1建设第二课堂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工作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的根本任务。伴随着社会知识管理水平和科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概念中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第一课堂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和发展诉求,第一课堂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深深根植于第二课堂各项项目活动,第二课堂应当也必将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

1.2开展第二课堂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有效举措。

全面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更是在经济发展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可以发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新兴产业不断扩大、社会创业型企业不断增多相伴而来的是社会和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高的要求。当前越累越多的用人单位在对求职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就业硬实力进行检验外,更多的侧重于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因而就业软实力则成为了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加分项。第二课堂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主旋律、正能量思想观念于潜移默化中植入大学生的认知当中,借助本身的隐性化、情境性及动态性特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1.3优化第二课堂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发展共同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二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随着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和理念的转变,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愈发变得有限和不足,需要将第二课堂教育作为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对第二课堂体系进行科学、合理与系统化地优化,使其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真正成为高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4实施第二课堂是促进学校该项工作不断完善的现实需求。

基于《意见》从出台至各校试点试行第二课堂制度的实践现状和经验,立足学校实际,2018年10月,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发布了《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当前,《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仍处于试行阶段,一方面,认定标准尚不囊括所有的计分项目和明细,与教学实践中涉及到的第二课堂学分存在不完全对应关系,因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立足第二课堂建设工作小组讨论基础上制定出台的《办法》,未经过学校长期实际的检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只有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我校第二课堂制度的不断修正和调整,最终趋于成熟。

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基本内涵

2.1第二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课堂,一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另一层面,第二课堂是指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比如:社会工作者能够依托第二课堂实现提升学历的需求。《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中指出,第二课堂教育,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以外,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发展兴趣,加强品德修养和提高能力素质为目的的各项活动。

2.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根据《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具有“客观记录,科学评价,促进成长,服务大局,提升质量,融入社会”等功能,是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社会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據。

2.3“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内容

《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我校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均须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同时实行积分兑换学分制度,2积分兑换1学分。《办法》明确指出,本科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或20积分,专科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或12积分,要求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本专科学生均须分别在第六和第四学期结束之前,修满第二课堂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所涉及的课程体系共涉及到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诈骗等安全教育方面的入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参加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等思想引领教育活动,综合表现获奖等。

社团文体活动:包括担任班委干部及学院、校级学生组织及社团工作;参加校内外文体艺术类活动、演出节目,综合表现获奖等。

志愿公益服务:包括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志愿公益服务活动等,如暑期“三下乡”、“逐梦计划”。

创新创业创造:包括参与学科及技能竞赛获奖,主持或参与科研,论文及征文获奖,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结题等。

实践实习实训:包括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出国游学等活动,在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中个人或团队获奖等。

技能特长培养:包括在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外语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招生就业实践:包括积极参与学校招生、就业相关工作,根据招生就业处提供的证明,可以申请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3.“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现状

2018年9月,护理学院正式开始招生,2018级825名也成为了《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的第一批实践考核对象。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护理学院第一届学生通过接受党团校、青马班等思想政治教育,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文体及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参与创新创业创造项目活动,进行实践实习实训,考取技能证书等方式,以期在2年的在校学习期内实现专科生修满6个二课学分(即12个积分)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对2018级毕业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有121人学分不足6分,占比14.66%;在完成6个学分的704人中,学分居于6-10分的有583人,占比70.66%;学分居于10-20分的112人,占比13.57%;学分超过20分的有9人,占比1%,学分最高达28.95分。纵观825名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分数构成,大抵以组织任职、荣誉证书及技能证书获得等结果性考核为主要得分来源,而各类活动参与性过程考核分数则微乎其微。

透过《第二课堂管理办法》在护理学院2018级学生中的运行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当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3.1第二课堂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指导

现阶段各大高校、各专业都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实力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雄厚师资队伍,教师根据成熟而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对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第一课堂”课程均作了细致而合理的专业性组织。而相较于此,第二课堂无论在师资力量、安排设计抑或专业指导方面,都稍显逊色。根据《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管理工作由学院党总支负责人与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共同承担,学院的学工管理工作者全程参与该项工作的实施。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部门的工作侧重于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真正实施管理工作往往就全权交由学工队伍承担。同时,学工管理队伍受繁琐公事的影响,无暇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集中性、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活动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

3.2第二课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评价体系欠科学

与传统的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因而在对第二课堂成绩进行评定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中所涵盖的成绩评定标准,则直接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所涉及的七大类课程体系,以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时长及结果、所获得奖项的多少及等级、担任学生干部的级别和年限等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活动的难易程度、开展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程度。因而,这样的评定标准无疑会导致学生为了修满第二课堂学分而参加活动,容易滋生功利论、官僚化的非正常现象。同时,当前负责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审核的主体单位是学校团委的二课中心,学生干部根据学生在到梦空间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实与统计以及学分发放工作,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则无权干预和参与第二课堂学分的管理,此种考核评价方式有悖于“全员育人”的理念,也不益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发展与进步。此外,《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毕业分数条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未严格落实和执行,学历考核部门未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毕业生考核成绩当中,因而学生在修满第一课堂分数后即可毕业,使得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流于形式,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没有真正实现融合育人。

4.“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优化路径

4.1加强指导,建立管理联动协作机制

第二课堂的实施管理,要借鉴第一课堂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特点,确定第二课堂培养目标和计划。同时,为提高第二课堂建设的高效和适用性,应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第二课堂导师队伍”。根据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配备具有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以活动指导与绩效考核、晋升相挂钩来鼓励更多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同时,参照第一课堂的管理方式,让《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中所涉及到的教务处、科技处、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真正参与到第二课堂的管理与服务当中来,进而达到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4.2提高认识,健全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之余丰富阅历、锻炼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凸显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生应当在兴趣的驱使和活动的吸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部门,也应当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和种类,根据00后青年学生的喜好、性格特点,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新的活动组织形式,以此让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对第二課堂的评分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形式的活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技能特长类以证书考取或名次获取作为认定标准,而志愿服务类活动则以过程性参与作为认定依据,思想成长类则综合考虑参与过程表现及结果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要与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课程学分一同纳入学生成绩单,以此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通过制度化建设,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8/c40531-29522756.html,2017-09-08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EB/OL].https://www.sohu.com/a/239527480_99904855,2018-07-05

[3]四川工業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EB/OL].

http://www.scit.cn/shehui/newslistli370_9716.htm,2018-11-06

[4]董晓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路径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15-19

[5]张萌萌,周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4):56-59

[6]黄梨锦,庞汉彬,石月皎.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10):171-172

作者简介:李丹(1991.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政策话语分析、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李双晶(1983.10),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学历,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文章系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川工科第二课堂育人思路和实施选择”(编号:cgkjg-190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制度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夏朝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运行实践研究
某些单位的制度
成长课堂
三谢《第二课堂》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