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跨文化语用视域下的俄语口译原则

2021-11-12 15:25赵赛男大连外国语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俄语

■赵赛男/大连外国语大学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日益广阔。纵观中俄两国合作的领域,人文领域的合作较少。若使两国间的合作发展更进一步,当务之急是发展人文方面的合作。笔者认为,人文方面的合作应是“中医先行”。本文所研究的范围限定在俄语中医口译与在中国接受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的俄罗斯患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以跨文化语用学为理论支撑,阐述了在俄汉中医口译实践过程中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面子保全原则尤其重要。

一、翻译研究现状

翻译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交际行为。中医翻译也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交际行为,在中医对外推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医翻译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中医笔译,二是中医口译。

近年来,中医翻译发展迅猛,队伍越来越壮大,但国内学者对中医口译的研究不足。周恩在其著作《中医翻译能力研究》一书中多次强调,国内对中医领域的笔译研究尚不完善,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口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口译的理论研究在译学建设中有其特殊的和特定的地位,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刘和平,2005:10)笔者发现,对中医口译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临床会话上,其中也只有一篇名为《中医康复保健医疗的俄语口译策略》是与中医俄语口译相关的,其余全部为中医英语的临床口译。出版的相关中医口译的书籍也是少之又少,有沈雪勇的《汉英针灸临床会话》和王文秀、贾轶群、王颖的《英汉对照中医英语会话》等。

二、俄语口译作为中俄跨文化交际沟通桥梁的重要性

“口译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断、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刘和平,2005:18)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是一种动态的交际行为。

在与俄罗斯患者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中医俄语口译译员的作用非同小可。本文所说的中医俄语口译译员属于陪同翻译。由于该职业性质特殊和俄语翻译人员的稀缺等原因,所以中医俄语口译人员也负责俄罗斯患者的接站、送站及日常陪同翻译服务。译员实际上翻译的不是语言,而是信息。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医对俄罗斯人民而言是异质文化。笔者认为,在该跨文化交际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医口译人员,口译人员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促成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三、跨文化语用视域下的俄语口译原则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和理解语言的一门学问,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天然的联系。”(于国栋,2003)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是建立在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曾文雄,2006;155)本文所讨论的是中俄两国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笔者是在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下来研究中医口译原则,意在强调中医俄语口译属于跨文化交际行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面子保全原则是语用学中的理论,但由于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面子保全原则可以被视作跨文化语用学中的理论。

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跨文化语用学进行了研究。如戴炜华在其关于跨文化语用学的论著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语用学”一词。沈家煊(1996)、邓炎昌、刘润清(1995)、高一虹(1986)、何自然(1986)、戴炜华(1998)、王得杏(1990)、洪岗(2005)等出了相关专著。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称呼、问候、介绍、寒暄、询问、提议和道歉等方面的语用行为和社交语用失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初,语用学家们对不同语境中情景的总体结构以及话语组织是如何影响礼貌行为的进行了研究,如对医疗(医生—病人的会话)进行了研究(曾文熊,2006:157)。至此,学界还未开始对跨文化语用翻译进行研究。

中俄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俄罗斯患者在与中医译员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所表现的语用行为也各有差异。本文主要以一次具体医患沟通为语料来分析跨文化语用理论是如何应用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的。

(一)中医俄语口译翻译应坚持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因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彼此默契地遵守着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合作原则,其中包括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等四项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译员准确地翻译出中医大夫和俄罗斯患者表达的所有信息量,不能多也不能少。以上对话中当患者不明白什么是肝火郁滞时口译人员就需要将医生的言语转码给患者,此处口译人员不可擅自添加信息,也不可漏译,如果不将相关症状翻译出来,即对话中的急躁易怒、情绪易激动、容易发火等症状翻译就来,就不利于患者理解此中医术语;质量准则要求译员要忠于信息,不能误传,要说真话,尤其表现在译员不能为了急于促成交易而故意误翻医生的言语。译员应忠于信息,不要试图改变医生的语气;关联准则要求译员翻译的内容要切题,不得说与就诊无关的信息。此准则对于中医口译人员尤为重要,医生与患者在进行就诊过程中译员不得说与就诊内容无关的任何言语,以上对话中译员严格遵守了这条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译员在表达方式上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不要用语义含糊的词语。中医翻译尤其要遵守这一准则,由于中医术语和医生言语比较简洁,所以译员在翻译时不能进行过多赘述。因此笔者认为,中医俄语口译翻译在与俄罗斯患者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坚持合作原则。

(二)俄语口译翻译应遵守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会话的一条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原则。因此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策略准则,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策略地使用语言。(何兆熊,2000;222)能够体现礼貌原则的词是“当然了”这个词。以上对话中当患者询问中药能带上飞机吗,这时译员直接回答“Конечно”就没有违反礼貌原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俄罗斯患者最想听到的答案,而如果这时译员回答的是“Да” 或“Правда”就只是简单的对患者的提问表示肯定,而患者内心不会产生喜悦或是感到中医的服务太到位了,连中药都可以带上飞机之类的想法。如何使用“Конечно”一词来回应患者要取决于具体的语境。

除此之外在俄语中最能体现礼貌原则的就是命令式的用法,由此能够看出,礼貌原则是这三原则中的重点,是实际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中医俄语口译人员最应该遵守的就是礼貌原则。

(三)俄语口译翻译应灵活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笔者认为,在与俄罗斯患者的实际交际中,中医口译人员应坚持礼貌原则优先于合作原则,确保信息顺畅。(陈晓兰;2017)中医俄语口译人员是在中医保健机构体制内进行的口译活动,所以即便是与俄罗斯患者发生冲突时,译员也应坚持礼貌原则,因为译员维护的不仅是中医机构的形象,而且维护的也是作为中医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自身形象。中医口译人员应坚持礼貌原则优先于合作原则。

(四)俄语口译翻译应充分运用面子保全原则

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原则。“面子”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两类。(何兆熊,2000;226)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干涉和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本文所探讨的面子指的是消极面子。在中医口译人员与俄罗斯患者进行实际交际时,难免会涉及到某些令人感到尴尬、甚至不悦的事情,例如年龄、生理疾病等。尤其在中医接诊过程中涉及更多的还是生理疾病方面的问题。

中医俄语口译人员应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秦冠男,2018),尤其是在对外传播中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应明确译者在传播中医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身份。中医口译是一种涉及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等多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跨文化语用视角出发,在进行中医口译翻译时,要顾忌到对象国国家间文化背景的差异,应坚持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面子保全原则等中医口译原则,力求最大程度上使俄罗斯患者在心理和文化上对中医认同,从而达到传播传统中医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俄语
反思口译教学:历史、学理与现实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趣谈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