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艺术的互动性分析

2021-11-12 18:57段青学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互动性话剧

段青学

(四川省灵志艺术人才教育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84)

话剧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由演员、舞台以及观众等关键元素构成的。决定话剧舞台效果的不光有剧本和剧情,同时也与演员、舞台以及观众三个要素有关。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只有平衡演员、观众以及舞台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将舞台话剧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并收获最佳的艺术效果。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自我修养十分重要。话剧演员在舞台表演的时候,必须要以剧本情节为基础,深入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在表演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使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再现还原,让观众体会到话剧的精髓之处。如果能够与观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那就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惊人的舞台表演效果。

一、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的相关概述

互动指的就是主体双方能够在某个过程中实现互相呼应和互相推动,也就是说一方发出信号,另一方立刻就能做出反应并给出相应的反馈。话剧表演过程中的互动代表着一种交流方式,也就是舞台、观众以及演员之间相互呼应的一个过程,进而达到理想的舞台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在舞台演员发出信息与观众获得信息之间,能够建立起一座默契的沟通桥梁,进而达到一致的目的和结果。

在人们的生活中,互动无处不在,夫妻吵架、课堂问答以及演员与台下观众交流等,都是互动的过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行为都体现着互动的意义。通过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有戏剧都需要利用表演来传达艺术思想和内涵。话剧演员通过语言、眼神、表情、肢体以及音乐旋律等,能够表达出剧本的中心思想,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被这种思想所感染,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能够与话剧演员之间形成一种交流,这就是所谓的舞台互动。

对于舞台话剧演员而言,让互动性发挥出极致的作用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要控制好情绪的张弛程度,以及舞台表演的节奏,在艺术表演的基础上确保话剧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话剧演员所需要具备的。为了能够让舞台表演更加精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思维呈现出一种递进的趋势,这也是与观众实现互动的关键渠道,只有将观众引入这样一种思维转变的递进过程中,才能使整个舞台表演圆满完成。

二、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的表现形式

(一)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的实现需要演员进行自我交流

一场成功且出色的舞台话剧表演,要求演员必须饱含情感地进行表演。在每次话剧表演之前,演员首先要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交流,让自己能够提前与剧本中的人物深度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传递出真挚的情感。与此同时,要想充分体现出话剧艺术的魅力,演员需要依据自身的专业表演能力和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此过程之后,演员需要丰富自身的表演思维,进一步与自我进行交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话剧演员必须要具备人物形象的塑造力和创造力,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人物台词以及表情等副语言中,表达出不同阶段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情感状况以及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话剧演员再与人物形象进行情感融合,丰富人物的性格特点,让演员完全与角色融合,展现出表演的真实性,进而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完美地体现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二)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的基础是演员之间的互动反馈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最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就是互动与交流,演员要想提升舞台表演效果,一是要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交流,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二是要与其他演员积极展开沟通,通过演员之间的熟练对戏,来对剧中的人物进行深度剖析和理解,进一步去体会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把握人物的全部神韵和特点,才能够让剧情在各角度多层次间进行传递延展。大多数话剧表演都是由多人合作来完成的,并且话剧表演还具备情节性和故事性,舞台表演人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人物关系,因此演员在揣摩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要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多变的情感,灵活应对剧情的发展,让舞台表演的层次性更强,与观众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话剧表演之前的对戏过程中,演员之间除了要进行台词交流外,还要在肢体动作、表情以及眼神上进行沟通,通过多角度的二次创作,将剧中人物的形象、情感、心理活动全面展示出来。对剧情细节不断刻画,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和人物情感的鲜明变化,使之印象深刻,并烘托气氛,彰显话剧艺术的感染力。

(三)话剧表演艺术中需要融入演员想象来延续互动性

在舞台话剧表演过程中,对于同一个角色来说,由于演员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不同,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也有所差异,演员能够成功塑造话剧人物形象,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艺术想象力,也就是演员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这是确保话剧表演能够延续互动性的主要因素。首先,话剧中的人物形象源自话剧剧本中的文字描述,演员在深入阅读剧本之后能够准确了解话剧角色的性格特点、体态特征以及思想情感等,而且话剧角色通常会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惯,对此,演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习惯与人物相结合。将剧本角色的基本特征作为表演的基础,结合环境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二次创作,分析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特点,进而塑造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演员在舞台表演中需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创造能力,在脑海中描绘出角色的动作、表情等,在舞台表演中不断进行实践摸索,从而让角色形象变得饱满,之后才能够将角色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进而实现各种互动。如此一来,舞台话剧表演的剧情也会被推动,使舞台表演更加流畅自然。

(四)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的强化需要演员与观众之间进行互动

话剧表演是一种将语言、肢体动作以及情感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过程中对演员的要求极高。因此,在人物塑造上,演员需要将角色的情感作为主要线索,通过丰富的动作和表情符号将剧情传递出去,并且与观众建立起一种较为密切的联系,让观众能够深入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演员与观众的舞台互动当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表现:一是由于剧本中的角色形象基本来源于生活,因而演员要做到虚幻与现实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观众通过感受角色原有的整体面貌,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话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二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利用精湛的演技和熟练的表演技巧之外,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符号来传达人物角色的真情实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感染观众的最终目的。

除此之外,演员真实生动的角色塑造就是为了给观众营造出一种逼真的情感氛围,要做到自身与角色真正融为一体,使表演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更符合实际生活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观众的情感代入到舞台表演当中,让剧情的变化能够带动观众思想情绪的变化,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进而打动观众、深深吸引观众,让话剧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达到完美的互动效果。演员通过形体、情感以及心理等表演因素实现与观众零距离沟通。虽然这是一种间接的舞台沟通方式,但也是话剧表演的主要目标。

(五)将演员与舞台元素之间的交流作为话剧表演互动的补充

话剧表演离不开丰富的舞台环境,演员与舞台之间相互配合也是话剧表演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话剧表演艺术中,舞台的场景布置十分关键,灯光、布景、音效以及道具等内容样样都需要完善。在表演开始之后,首先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舞台环境,它是一次完美演出的物质基础,并且在表演过程中能够随着剧情和人物的变化而变化。舞台能够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所产生的氛围也会吸引观众走入到剧情当中。同时舞台对演员自身也十分重要,对话剧的表演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话剧表演离不开精致的舞台设计。

三、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话剧表演表现出良好的互动性,演员是重要的主体。演员首先要运用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自身交流入手,对角色进行深入揣摩,争取与角色能够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人物形象能够更加饱满。其次,彼此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做好细节上的配合,激发出表演灵感。最后就是要利用肢体、语言以及眼神等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话剧舞台所散发出的直击心灵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互动性话剧
话剧《坦先生》
话剧《二月》海报
玩转表演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