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皮影进小学课堂的一般教学方法

2021-11-12 18:57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常德皮影美术

左 蒙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在新的美术课程改革下,传统民间美术无疑成为美术课堂有待尝试的新鲜血液。因此,将常德皮影戏文化进行美术教育价值的重审,不仅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民间美术,为传统民间美术“正名”的重要举措,而且也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传统民间美术的缺失,为学校教育添砖加瓦,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美术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美术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运用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当代小学生而言,常德皮影戏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会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皮影感兴趣、爱上皮影,最终达到传承民间艺术的目的。常德皮影教学应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眼手脑协调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等。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常德皮影的信息和指导学生学习常德皮影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对话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学生传递信息,从而使学生获得常德皮影戏知识和制作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并要注意使用肢体动作配合讲解,以传达无声的视觉信息。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常德皮影戏的整体造型、影人造型后,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在1993 年修《澧县志》中记载着1979 年2 月澧县县皮影队恢复后,艺术进一步改革,将影型加高到70 厘米,影人加大,增加操纵艺人,扩大伴奏队伍,为皮影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准确的数据内容、抑扬顿挫的生动讲解和大方得体的行为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接触常德皮影戏之初就不排斥它甚至对它感兴趣,进而爱上它,最终实现本土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

(二)对话法

对话法是教师和学生就常德皮影作品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对常德皮影戏下的结论或者是自己对常德皮影作品的看法,应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常德皮影时,教师可以问“皮影的着色有怎样的视觉效果?”“图案的装饰蕴含怎样的寓意?”“不同人物造型的衣纹图案、色彩搭配各有怎样的视觉美感?”“造型平面化的审美艺术价值是什么?”“常德皮影与其他地区的皮影有何不同?”“你认为常德皮影的独特魅力是什么?”等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应少问“常德皮影采用大块红、大块黄、大块绿以及黑色进行平涂,体现了强有力的色彩对比。是不是呀?”等封闭性问题。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演示,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同时获得直接、具体的形象认识。常德皮影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主要依靠视觉来感知。因此,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尤为必要。这类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和演示法。

(一)观察法

学生的美术创作和欣赏都离不开观察,启发学生观察常德皮影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皮影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从而获得对常德皮影的具体感性认识,这是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学习是个体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与其亲身观察密不可分。观察法即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访常德皮影传承人,参观美术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真切感受皮影艺术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皮影艺术,增强对皮影艺术的情感,保护家乡皮影艺术的活态传承。

笔者觉得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校外体验活动比较好组织。在策划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皮影传承人家里观看他们制作皮影人偶的整个步骤,观看皮影老艺人表演的整套皮影器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皮影的现场表演。只有真实感受皮影艺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皮影艺术的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观察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发掘、认识常德皮影,并从各自观察的角度更好地表现常德皮影的魅力。

(二)演示法

演示法即通过播放与皮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皮影的造型、色彩魅力,以及它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和逐渐没落的原因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回答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演示法是当下美术课授课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师可通过连续播放图片的方式再加上知识讲授,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分析,入情入景,做课堂的小主人。

教师在运用演示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演示资料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教学用的各种与常德皮影相关的演示资料,要在活动前试放,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差错。

2.演示的时机要恰当。不要过早或过晚出示,最好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同时又是教学内容需要的时候进行展示。

3.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把常德皮影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的观察、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觉获得丰富的皮影信息。

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尝试法和探究法。

(一)尝试法

尝试法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体验美术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尝试法的核心是尝试。可以应用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当它应用于常德皮影教学时,要求老师和孩子们共同交流,参与制作活动,大胆尝试动手制作,探究常德皮影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鉴赏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例如:新疆乌鲁木齐第五十五小学胡海燕老师编写《维吾尔印花布》教材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胡老师的教学后记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加深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变得活泼轻松。

运用尝试法组织常德皮影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各式各样的皮影,然后让学生讨论常德皮影的特色,思考如何制作皮影,如纸怎么剪?怎么雕刻?纸样的背面颜色如何选择?四肢怎么拼合使其可以扭动?铁丝怎么固定在头部背面?如何制作影幕?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第一次剪皮影。教师引导学生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对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并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整体的必要讲解和指导。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可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即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

教师运用尝试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若教师仅简单示范让学生随意操作,这会使尝试法沦为形式。教师应详细具体地介绍并示范常德皮影的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懂就问。

2.在学生尝试时,教师应进行巡视,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制作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4.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重复模仿,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融入创作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掌握常德皮影制作程序和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大胆尝试。

5.皮影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可分步骤分课时逐一尝试,一个课时解决一个问题,切勿堆积在一起,使得时间不够用,导致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二)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线索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常德皮影制作活动中,学生可通过欣赏各类皮影造型、图案的排列规律,探索出不同的造型、图案代表的不同寓意,甚至是进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准备充分的皮影教具,确保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也可以提前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名义去搜索相关的资料,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实在弄不明白的可以记录下来问老师。这样,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探究,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常德皮影文化,更加多元开放地理解常德皮影,进而实现常德皮影的新时代传承、创新。

常德皮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常德历史的“活化石”,其中包含的文化气息、生活气息、艺术气息不言而喻。在不具备实地参观了解的教学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等方法,从网络中获取一些有效的资源,如介绍常德皮影的视频、图片以及趣味小故事等,通过播放、展示、讲述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一系列常德皮影制作工艺了解常德皮影的特点,并获知一些有关常德皮影起源的小故事,通过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和趣味性的故事提升他们对常德皮影的学习热情并达到传承、发扬民间艺术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常德皮影美术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月光皮影
《清溪雅集》
创意美术
我爱皮影
美丽常德
不老的皮影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