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文化内涵

2021-11-12 18:57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婚俗瑶族归属感

周 戈

(湘南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在国内有很多分支,这些不同的分支在历史、信仰以及方言方面均有不同之处。近年来,相关研究者们根据自称、他称以及风俗等方面的不同,把整个瑶族分为了布努瑶、盘瑶和茶山瑶三个类别。在瑶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研究方面,我国民族音乐学者对湘桂滇地区的瑶族婚俗仪式音乐进行了较多的个案研究以及整体探讨。近年来,这些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研究中,我们既要关注瑶族婚俗仪式音乐自身的内容,还要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探究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其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多数地区都加快了城镇化脚步,这样巨大的变化使瑶族原先的生存环境难以存在,原有的生活方式很难继续。比如,目前很多瑶族地区的青年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审美以及婚姻理念受到汉族文化及现代文化的冲击,瑶族传统婚姻观念和习俗在他们的意识里慢慢淡化。从当代民俗文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多方面因素冲击下,瑶族婚俗仪式文化原有的特点和含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体现在语言、音乐及其文化内涵上。伴随外界各种冲击,我国传统民俗音乐文化保护迎来了很大的挑战。再加上有些地区的瑶族婚俗仪式音乐传承人因年老去世,使得民俗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保护和挖掘已迫在眉睫。

二、针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现状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瑶族婚俗打造旅游名片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文化部门大都利用自身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打造专有旅游文化名片,发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比如,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人民,在盘王节祭祀中结合了一场该民族的婚嫁仪式。该地以生动的舞台化表演形式呈现特色鲜明的瑶族婚礼仪式,展示了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为当地旅游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考察瑶族地区可以发现,在很多民俗旅游村,瑶族民俗仪式音乐经常会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呈现给游客。婚俗仪式转变为更加真实的民俗文化演出,如广东某瑶族村的《瑶族Style》演出,吸引了广大媒体的注意,从而实现了宣传、发展该地区民俗旅游经济的计划,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新方法。

(二)外界的介入对仪式音乐的影响

观察瑶族婚礼仪式可以发现,所有的环节以及声音记录都有外界的人为参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蓝靛瑶婚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演出夹杂着很多明显的人为模仿痕迹。比如仪式中“回门”这一环节,为了满足婚礼录像制作者的诉求,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重新拍摄。这样来看,在对瑶族仪式音乐进行宣传和保护时,其他因素的干扰会不自觉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站在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当婚俗仪式的参与者处于被拍摄状态,他们在镜头之下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变化?最终呈现的影像画面与被拍摄者真实的生活画面契合度有多高?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探讨。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是“研究者”。我们的所作所为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形成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瑶族婚礼便不能在原先的自然语境下展示,从而难以避免留下了更多的外来者痕迹。最后,我国瑶族民众以淳朴闻名,他们对前来考察当地文化的研究者十分重视。所以,他们婚礼举办的规模、婚礼仪式的布置和仪式音乐的选择无形之中都会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

(三)婚俗仪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充分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化元素,进而组成了音乐的全部文本内容。例如,我国桂、滇瑶族地区举办的婚礼就体现了现代化以及当前文化对传统仪式音乐的影响:婚礼不单单是传统文化的宣传,众多的仪式场景中还融入了现代文化内容。比如,湖南江华的瑶族婚礼除了以往传统的唢呐打击乐,还在接新娘仪式中加入了跳瑶族长鼓舞的环节。另外,在新娘嫁出去的前一天晚上,婚礼举办方会请来当地的有名乐队,演唱诸如《父亲》这样的歌曲,营造浓浓的仪式感。与我国广西、云南地区的瑶族不同,湖南江华瑶族结合现代元素更加广泛,特别是在传统的仪式中加入了流行音乐,大大提高了其喜庆的味道,使其更加具有象征意义。

三、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

(一)强化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归属感

在我国很多地区,不同族群的文化认同一般会借助民俗宗教仪式的方式来传递。瑶族也不例外,瑶族婚俗仪式是其民俗宗教仪式中尤为关键的内容。借助瑶族传统的婚俗仪式可以重新唤醒人们对过去文化的回忆,进而实现瑶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以及进一步发展,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明显的身份认同感及文化归属感。例如,新郎和新娘以及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在结婚当天需身着绚丽的瑶族服饰。除此之外,在婚礼的仪式中加入瑶语对歌这样的环节,可以强化对族群的认同感及文化归属感。所以,在认同感和归属感上,瑶族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是相同的:以定期的宗教礼仪及其他的民俗节日为介质,通过举行活动,强化文化认同感及民族归属感。这对我国瑶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总的来看,这种婚俗仪式作用极大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可以强化瑶族族群对自身民俗文化及本民族的归属感,还可以实现自身民族优秀文化的延续。

(二)稳固社会秩序,定义新的身份属性

瑶族婚俗仪式活动对社会秩序稳定作出了贡献。通过这一仪式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群体,还可以强化大家的族群认同感以及文化归属感。除此之外,通过举行重要的民俗节日,可以更好地实现族群之间的自我交流与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参加婚礼的人暂时忘掉经济、社会、政治施加的固有的等级观念,让人们可以进行心与心的真挚交流和沟通。“仪式”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使参与者在规定期间内做好人,使人们放松警惕,进而形成一个平等交往的群体。仪式结束之后,参与进来的人会回到之前的等级之中。借助“仪式”这一过程,可以实现对瑶族人的社会化身份与属性的重新定义。婚俗仪式的主人伴随着仪式进行,其自身的身份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参加婚礼的女主人在社会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其自然属性,即婚礼之前代表女孩;二是其社会属性,即婚礼之后的新娘。随着婚礼仪式的结束,婚礼主人则又重新回到社会的自然状态中,但是其蕴含的社会身份也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三)体现瑶族道教音乐文化

观察我国滇、湘瑶族婚礼可以发现,瑶族婚礼仪式带有非常明显的瑶传道教文化特色:从仪式一开始进行的请神环节,接着是拜堂仪式中的诵经环节,到仪式结束阶段的送神回宫环节,每一个环节中都夹杂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元素。比如,瑶族婚礼中的师公会举行请神仪式,请神除了要请家神、祖先神、盘王以外,还要请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道教神。由此可见,瑶族婚俗仪式体现着道教文化。除此之外,瑶族婚礼的声音也具有道教特色。如拜堂环节中师公会诵唱具有道教色彩的经文,奉请系列家神、堂神等。

四、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当前流行文化的冲击,瑶族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其表现形式之一的瑶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也亟须保护。总结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这种仪式下的音乐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一脉相承的特征;二是传统的瑶族婚俗仪式音乐与现代化元素以及流行文化相结合;三是这种仪式音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瑶族传统的民俗文化,对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具有强化作用。瑶族婚俗仪式音乐是在我国优秀的礼乐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动体现。因此,瑶族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力量相比其他文化更加持久,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婚俗瑶族归属感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