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2021-11-12 18:57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丁 冬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带有本民族特色。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比较深厚,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真善美”的品格。本文主要研究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策略,以此为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一、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十分注重西方音乐知识的讲解,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不太重视。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一般都是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边缘化,甚至逐渐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消失。少数民族音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将其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理念与思维存在问题

中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音乐也博大精深。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当前我国音乐教育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还是采用西方的模式,且一些音乐工作者在西方音乐中强行融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这种音乐教学不仅没有认识到中西方音乐之间的差异性,且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使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地位大大降低。

(二)少数民族音乐课程不完善

通过实际调查可知,当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材中没有涉及到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有的高校虽然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这门课程设立于课程大纲中,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知识的讲解,也没有对教材进行规范,这就使得教学存在很多漏洞。有的民族学校可能比较注重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但是整体来看还存在较多不足。

(三)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评价方式不合理

我国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对歌曲内容的传播十分重视,但是没有深入研究歌曲的文化历史,由此无法突出歌曲背后的内涵,且无法合理地表达出歌曲背后应有的情感。所以,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并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

(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广泛的社会土壤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文化来说,广泛的社会土壤是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专业性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音乐教育机制

1.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模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合理借鉴,树立专业性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能推动本民族的音乐发展,也可以使原生态音乐走进广大群众的视线当中。高校通过构建多元化音乐教育机制,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

2.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学特征体现出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当中往往蕴含了当地的特色,使得音乐内涵更加丰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能将音乐的精华展示出来,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学特征,从而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原生态音乐资源进行探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音乐美学特征进行挖掘,并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将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展现出来。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将音乐的美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应对音乐的审美功能进行有效的提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用美育唤醒学生的灵魂。

3.对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发展观念进行强化:我国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其创作出了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少数民族音乐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少数民族音乐占据重要地位,其承担着发展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任务。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能够使高校音乐教学更加多元化,且能使多元民族音乐文化的构建得以实现,也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与少数民族相关的音乐知识,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拓宽,对不同的音乐文化进行鉴赏,由此使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另外,还能使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以及创作优质音乐作品的能力得到良好培养,比如,北华大学原创满族歌曲《满珠穆昆爱满乡》在吉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二等奖,该音乐作品实现了满族音乐文化的有效宣传与推广,为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助力。

(二)对专业的民族音乐课程体系进行开发

1.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少数民族音乐是当地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音乐作品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气息、精神面貌呈现出来,且将当地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充分地反映出来。比如,蒙古族音乐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共性,二是地域共性,三是经济生活共性,其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思想情感充分展示出来,由此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蒙古族音乐作品,如《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辽阔的草原》等。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实现了宣传自己的音乐目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民族音乐系统,借助音乐将具有浓郁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传遍各个角落,乃至屹立于国际民族文化之林。

2.设置囊括民族音乐技巧的音乐课程:浓郁的民族风格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音乐,应该要将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民族风格予以传承,并坚守特有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音乐与音乐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音乐改革中应将原有的民族特色保留下来,并与当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以此创造多样化的音乐。以少数民族音乐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对有价值的流行音乐进行甄别,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音乐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另外,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音乐技巧十分独特,所以要有意识地保留下来,以此使少数民族音乐保持原汁原味的风格,为学生营造地道的少数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精神进行深入的体会,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生接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主要是音乐课程,所以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斟酌,使音乐课程体系更加真实有效。

3.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构建民族专业化音乐教学模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将民族的精神气节直接反映出来,且能将民族的性格特征体现出来。随着音乐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了解,音乐学者也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教学中,能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

(三)增强师资力量,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专业化转向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或者是开展一些生生合作的小活动,这种形式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带来了一定的约束,而且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带来了阻碍。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教育中逐渐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音乐思维,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对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师队伍,以此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